遭層層抽水報名先繳2.5萬元 護工來港無期

為紓緩香港安老院舍的人手荒,目前有約4,000名內地合資格的護理員來港工作。(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專題組報道: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擬於今年第二季推出「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特別計劃」),屆時香港院舍的內地護理員人數將從現時的4,000人增至7,000人。消息一出,內地諸多中介機構均紛紛通過各種渠道發放香港院舍招聘信息,欲從「報名費」分一杯羹。然而,內地護理員赴港制度的「判上判」情況普遍,中介或家政中心收取高額「報名費」後,將護理員一再轉手至其他中介,層層抽水,以致護理員成了這條「食物鏈」中的最底層。據悉,廣西最少約40名內地護理員繳付高額「報名費」後,因其中一名中介疑捲款走佬而求助無門。香港文匯報將於明天最後一集追訪業界、工會及立法會議員拆解問題癥結,堵塞漏洞。

跟已來港護理員雅姐與雯姐一樣,不少內地護理員曾因參加過2022年3月新冠疫情期間支援香港抗疫,初步認識香港的公營安老院舍的工作環境及待遇。當時,特區政府「特事特辦」高薪引入外勞,全程監管嚴謹,中介沒法參與其中,這批護理員都「出足糧」,部分人因此對來港工作留下良好印象,有意參與恒常化的「補充勞工計劃」,乃至今年稍後推出的「特別計劃」。

香港院舍護理員超時工作是家常便飯。(資料圖片)

30多人報名赴港 僅兩人成行

來自廣西的李素是其中一個例子,她於去年3月來港協助抗疫期間分配到靈實安老院照顧長者,「當時是3個月的社署合約工,收入總計7萬元,其間沒有被扣繳任何其他費用。」

7萬元的收入對李素而言,相當於在南寧周邊縣城一年的收入,着實吸引,因此她在結束支援抗疫後,又通過另外一家勞務中介公司報名申請來港工作。

另一名同樣來自廣西南寧市的黃鳳在當地做醫院陪護,每月獲7,000元人民幣左右的收入,「陪護單多的時候,收入也能達到1萬元人民幣,不過這種收入不常有。」

她直言,以她這個年紀在內地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因此考慮來港做護理。

黃鳳與李素二人為來港工作,遂向內地中介各繳納2.5萬元人民幣「報名費」,然而她們等待許久,至今仍未成行。黃鳳自去年7月中旬報名,至今已更換了多家中介公司,等待6個月仍然未能成行,而李素報名後更已等待近一年。據了解,目前南寧至少有39名和她們一樣繳納了2.5萬元人民幣「報名費」的護理員正在焦急等待赴港勞務邀請函。

在黃鳳與另外30多名等待赴港的家政人員組成的「赴港等待群」中,不時有人談論南寧「俏管家」家政公司曾成功為護理員辦理赴港申請,但南寧「俏管家」家政公司並不具備跨境勞務派遣資格,負責人孫莉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過去10個月時間內,該公司把護理員轉手其他中介公司,迄今僅兩人成功赴港。

收百萬中介費 成功率竟是零

內地護理員來港本應由有持牌的勞務公司直接招聘,但現實卻是多間家政公司及中介「判上判」,再把護理員介紹予持牌的勞務公司。南寧「珍心」家政公司是上游公司之一。

據了解,該公司向中游公司「俏管家」支付每名護工1萬元人民幣的中介費,安排護工申請來港。不過,「珍心」家政負責人余澤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自2022年7月至今,分多批次先後把近百名有意赴港的護工及外勞人員轉介予「俏管家」,涉及中介費約百萬元人民幣,至今卻沒有一人成功輸出至香港工作。

後經多次催討,「俏管家」向「珍心」家政退款,但至今仍欠40萬元未退還。余澤珍打算在當地法院起訴「俏管家」,又透露另一間跟她合作的下游公司在收到中介費後跑路失聯。

「俏管家」負責人孫莉接受訪問時聲稱自己也是受騙一方。她稱在向一間下游公司支付中介費後,對方遲遲未有兌現承諾把護工輸往香港,導致「珍心」家政及其他南寧護工追數要求退款。現在,孫莉已經自掏腰包退款。

抽水搞壞名聲 內地護工裹足

有網友在內地社交軟件小紅書上發布一張疑似內地中介簡易招工告示,上稱「香港老人院要人 55歲以下 工資8,000港幣/26日(節假日另計)每年有7日帶薪假期 上班時間早7:00至晚7:00」。博主在配文中說:「這工資在國家其他地方也不算多吧?」一名ID顯示為香港的網友回覆:「護工,中間給人抽水了,正常一萬多。」博主感慨道:「原來如此,這點工資還要去到香港,中老年人去的話,人生地不熟,不知道要吃多少苦。」

內地人工相若 只做8小時

多名報名待來港的受訪護工表示,早前並不知道在被要求繳納高額的報名費後,還會被要求抽佣。黃鳳在內地做醫院護理月入7,000元人民幣,為更進一步,她選擇報名來港,但坦言也擔心被抽水,「要扣這麼多錢麼?早知道要扣這些費用我就不去了。」已向中介繳納2.5萬元人民幣申請來港的李素也表示,「如果要扣這麼多錢,肯定不划算,早知道真相,我可能就不申請。」

已在香港私營院舍工作數月的護理員雯姐表示,以現在院舍的薪資待遇,等於只有約1萬餘港元的收入落袋,兌換人民幣只得八九千元。「相當於一天最多300塊(人民幣),可現在內地同樣的工作一天200多塊很常見,而且只需做滿8個小時。如果他們還是繼續每個月這樣剋扣我三千多(港元)的話,那我還不如回內地找工作。」

欺外勞不能換工 舊招翻兜用廿年

根據法例規定,循「補充勞工計劃」來港者,其間不可轉換僱主或職位或受僱工作地點,意味着內地外勞不能因不滿僱主的苛刻工作條件、遭遇扣薪等不公平待遇而選擇在港換工和見工,而返回內地的護工若想再來港,又可能再被中介剝削。香港文匯報記者查詢過往報道,發現最早23年前便有相關新聞見諸報端(見表),手法如出一轍。

違法難舉證 監管有疏漏

早在十多年前,已有工會重視相關問題。一份立法會文件顯示,該工會狠批私營院舍僱主一向用極低工資聘請本地員工,加上工時甚長,每天工作12小時,致使在本地招聘困難是預期之內的事,但政府監管私營院舍僱主剝削外勞的制度有疏漏。

該工會在該文件中表示,司法程序對勞工最不利的一點是他們有舉證責任,但僱主往往手握重要的證據,如打卡紀錄、支薪簽收紀錄等,副本不會給予外勞,亦不會呈上法庭,以致外勞無法舉證證實被剝削。

同時,司法程序需時很長,快則兩三個月,慢則半年,外勞留港追討所需的成本甚高,食住費用問題往往令她們容易放棄追討。這反映目前外勞被剝削的問題是「僱主有違法,政府無辦法」,外勞長期處於不利的狀態,慘遭剝削後亦求助無援。

剋扣成行內不公開秘密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剋扣外勞薪金的情況在安老院舍界已長期出現,每年工聯會均收到零星投訴,有個案更顯示院舍也有份參與壓榨,包括要求外勞「回水」及「無償加班工作」。

他坦言,這種剝削護理員的情況已成為行內人不公開的秘密,可惜被壓榨的工友怕遭院舍留難,也害怕得罪中介,失去以後來港的工作機會,往往等到合約將近屆滿,或短期內沒打算再來香港工作,才會選擇「爆大鑊」。

微觀點|勿肥了無良者銀包 砸了特區政府招牌

社署擬於今年第二季推出「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特別計劃」),屆時,香港院舍的內地護工人數將從現時的4,000人增至7,000人。特區政府在解決香港養老院舍勞工緊缺問題應對積極,可謂是用心良苦。然而,個別院舍冒着違法的可能,對內地勞工進行壓榨持續多年,顯示壓榨內地勞工的利潤已遠遠高於他們違法的風險威嚇,也顯示行政部門在日常監管中,存在疏漏。

在引入內地勞工時,特區政府在制定政策層面,已充分考慮到內地勞工的權益,不僅將香港勞工工資中位數作為起薪標準,更在食宿等方面做出硬性規定,但有院舍和中介公司在兩地信息差之間遊走及鑽空子。

現在,兩地已迎來良性互動新的高潮時期,不論灣區城市一體化還是香港納入國家發展大局,打破兩地人員與信息流動壁壘已是兩地政府的共識,和積極推動的工作。當然,這種信息流動或人員流動,不應僅包括傳統認知中的高素質人才或資訊,對現時香港正在緊缺的護工等外勞工種和香港招工需求亦應囊括其內,這不僅可解香港勞動力短缺的基本現實,亦可提高內地居民的收入,可謂雙贏舉措。

因此,在有關事件上,不論內地還是香港的政府部門,都宜更換陳舊固有思想,積極應變和調整,主動溝通,簡化程序,提升效率和人民滿意度,為良政打造充足空間,使良政發揮最大效應。兩地警方應加強合作,就事件所暴露的是否有偽造合約或詐騙等行為進行調查,並及時公布調查結果,監管部門亦應主動作為,設立黑名單,嚴懲擾亂綱紀的單位與個人,而非故步自封,事不關己,為社會蠹蟲營造「舒適區」,使之藉政府政策中飽私囊,吸食底層勞動者的骨血,再將惡劣的社會影響拋給政府,毀壞香港特區政府在內地民眾心中良好形象。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