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倒閉|陳鳳翔:體現西方金融制度欠缺 國際投資者或被迫「埋單」

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

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DFPI)10日宣布,關閉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並任命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為破產管理人。矽谷銀行被接管引發銀行界恐慌,市場有意見擔心此次事件或引發金融危機。點新聞特此採訪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教授,他認為,矽谷銀行倒閉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低,但美聯儲事後應檢討有關中小銀行監管制度,以防擴大金融風險。

矽谷銀行是美國第16大銀行,專注於為科技及初創企業融資。據美媒早前報道,矽谷銀行由於流動性不足,曾於9日宣布計劃通過出售普通股和優先股籌集超過20億美元的額外資金,該消息引發該公司股票當日交易日內暴跌逾60%,在10日的盤前時段再跌68%,之後進入停牌狀態,隨後宣布被接管。

美國矽谷銀行被接管。(彭博社)

陳鳳翔指出,矽谷銀行倒閉可能會引發市場出現骨牌效應,不少與矽谷銀行有直接或間接借貸關係的銀行或投資人在事件發生後迫切想收回資金,引發擠兌恐慌。此外,其他銀行為減低自身風險,可能會減少借貸,造成信貸收縮或減少銀行同業拆借,導致部分規模較小的銀行出現資金流不足的情況,造成類似矽谷銀行事件不斷重演,引發更大金融危機。此外,在銀行信貸收縮的情況,中小企業借貸變得更困難,引發利率上升,從而產生信貸危機。

矽谷銀行被接管,成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最大宗銀行倒閉事件,有意見擔心恐會引致新一輪金融海嘯。陳鳳翔認為,矽谷銀行事件與08年雷曼兄弟倒閉有很大的區別,在經歷過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或其他經濟監管機構已經檢討改善銀行制度,包括加強大型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要求銀行資本充足,改善銀行緩衝資本監管等,再加上矽谷銀行規模相對較細,所帶來的風險相對較小,但仍要視乎美聯儲如何去處理此次事件。他續指,此次事件公布時間是在周五晚上,市場有一段冷靜期,美聯儲及各國金融監管機構有時間去商討政策應對事件,可以防止風險擴大。

陳鳳翔表示,在對上一次金融海嘯後,各國都加強對於大型銀行的規管,但對於中小型銀行或網上銀行的監管並沒有相對的嚴謹要求,他認為美聯儲或美方金融監管機構事後應該檢討相關監管制度,對於類似於矽谷銀行的科技融資方式重新評估。

作為由美國國會創建的獨立機構,FDIC對每個賬戶的最高承保額為25萬美元。該機構表示,矽谷銀行截至去年年底的總資產約為2090億美元,存款總額約為1754億美元,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存款中有多少屬於高於保險上限的部分。資金超過保險上限的存款人將獲得未保險餘額的接管證書。海外存款能否獲得保障?陳鳳翔認為,按照美國當局「前科」,會優先「救」自己人,故海外投資者未必能夠獲得足夠保障,此次事件海外投資者很大機會要被迫為「埋單」或為此付出代價。

美國矽谷銀行被接管。(路透社)

此外,矽谷銀行被接管後,遭到評級機構降低評级,一夜之間由投資級別變成垃圾。據報道,穆迪將矽谷銀行長期本幣銀行存款的信用評級從「A1」下調至「Caa2」,發行人評級從「Baa1」下調至「C」。另一間評級機構標普全球將矽谷銀行的評級下調至「D」,矽谷銀行金融集團的評級下調至「CC」。這些評級報道引來不少網友嘲笑。陳鳳翔認為,目前國際評級機構對風險評級標準依然受到非議,一間機構可以一日之前仍然是投資級別,出事後第二天才降為「垃圾」類別,反映目前這些評級安排及風險監管存在不可忽略的問題。而且,部分國際評級機構存在雙重標準,過往對中資或中國機構的評分都相對較低,而對美國機構往往都是較高的投資級別,此次矽谷銀行的評級調動進一步反映這些國際標準未能真正體現有關風險。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報道:

美國矽谷銀行被接管 08年金融危機後最大宗倒閉事件

矽谷銀行倒閉 馬斯克或接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