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更新)兩會|港區代表委員:政府工作報告增強港人信心 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今日(5日)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為香港發展增強信心,指明了方向,堅定了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更好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錦良表示,今年是國家貫徹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開局之年,也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李克強總理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對香港未來的大政方針和政策方向,堅定了香港政府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同建設美好未來的信心和決心。在這樣的大好局面下,他強調將依法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認真學習會議精神,積極反映民意,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充分發揮雙重積極作用,為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文頴怡表示,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繼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港澳發展經濟。這體現了中央對港澳的重視和關切,以法治的方式和負責任的態度維護香港穩定繁榮,以及推動香港走向「由治及興」新階段的決心和魄力。我國將繼續深化國際經貿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香港的優勢是與國際接軌,「十四五」規劃也明確了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香港正好能發揮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表示,在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下我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正創新、教育為本、節能降碳、脫貧攻堅任務,提前實施各項「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深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壯大數字經濟、創設支持創新的金融政策工具、持續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開放,推行「証照分離」改革、減稅降費政策,讓各行業得到數以萬億的支持,小微企業所得稅實際最低稅率降低到只有2.5%,同時成功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解決外資企業關注的問題及加大力度吸引外資,深化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合作,建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RCEP,推動綠色經濟,成功地穩經濟、穩就業、改善民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霍啟剛表示,在深化改革開放、着力發展「雙循環」、「拚經濟」的時代,香港的角色依舊沒變,是聯繫國家與國際的橋樑。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亦需要顧及人民的精神財富,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透過不同的手段強化人民的「文化自信」,以新型文化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更好對接國家,做好「並船出海」的工作,更好實現初心,如何落實工作值得思考。他指出,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現已有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香港需要全力支持有關工作,在經濟及輸出文化軟實力中發揮作用。按照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以凝聚匯聚共識的方法,共同應對國際挑戰,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共同繁榮。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廸表示,感謝國家始終關心和支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國家也一直是香港的堅強後盾。今年是全面貫徹中共二十大的開局之年,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在國家邁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將積極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和國際國內雙循環戰略,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為香港增強發展新動能建言獻策,持續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也為國家發展繼續貢獻自己所長,推動香港與內地高質量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應生表示,工作報告中提到提升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進一步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並指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他對此完全支持和認同。在新冠疫情期間,中醫藥完全能幫上很大的忙,尤其是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以中醫藥的理論,大部分病人症狀都得以改善,透過視頻診症及中醫藥的調理,亦紓緩了求診的壓力,故此希望政府能大力宣傳中醫藥常識理論,在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之同時,能把中央對中醫藥扶持之德政普及惠民。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葉玉如表示,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到,國家對教育的支持力度非常大。過去5年,教育經費佔GDP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建設了288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也在有序推進。香港教育資源豐厚,有5所全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學, 在國家和香港特區政府的支持下,多所香港高校先後進駐大灣區,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去年9月正式開校,相信可以為大灣區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聖潑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建議未來要擴大國內需求、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以及持續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等,這些都是好機遇!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一國兩制」優勢,又是高度國際化的城市,理應更積極、主動作為,用好自己的優勢,找準定位,助力國家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他又指出,雖然香港已經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但香港各界以至廣大市民要繼續維護國家以至特區的安全穩定,毋懼針對,積極發聲,穩住局面,並在往後的日子,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擔當好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孫偉勇表示,對於政府工作報告的看法,他用「總結過去、展望將來、內容豐富、數據詳實」12個字總結。對於港澳部分內容,他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國家要面對的複雜國際外交問題,香港不能避免,因此更要與國家同氣連枝,善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發揮香港的國際能量為國家的外交事業作貢獻。此外,他認為要多發揮香港在兩岸關係中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在推動兩岸三地民間交流的過程當中,以香港為平台,一方面盡可能避開島內政治干擾,另一方面可以讓台灣同胞切實理解到「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具體落實,降低島內民眾的誤解。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胡曉明表示,在2022年國際和國內極為嚴峻的形勢下,中央政府可以交出這份亮麗卓越的成績表,可算是難能可貴,也是來之不易。今後經濟發展是重中之重,需要擴大內需,繼續努力吸引外資。在吸引外資方面,香港可以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貢獻國家所需。在擴大內需方面,民資民企可以承擔更大的份額。他又提到,除了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外,體育運動與體育產業也是重要的一環。香港在產業化方面的成就非凡,內地在體育方面的成績驕人。兩地強強聯手推動體育產業發展,一定能夠成為我國內需的一大亮點。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施清流表示,報告中對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着重要意義,堅定了大家對港澳發展的信心。他提到,結合近來有不少內地省市代表團來港舉辦招商引資交流會,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大家凝心聚力,致力於灣區建設,他對香港未來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充滿信心。他相信,香港有國家作堅強後盾,未來發展一定更加光明。他並希望,特區政府着力加強政策引導,促進灣區人才交流,推動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同時,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引導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小微企業和創新發展,為國家高質量對外開放貢獻力量。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譚錦球表示,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統籌高質量發展。着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以創新科技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性,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這其中所依靠的創新、技術、人才及國際聯繫,正是香港的獨特優勢所在。內地與香港全面復常,互聯互通阻礙已掃除,我們要把失去了的時間奪回來。要依託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突出深化粵港合作。社會各界要同心協力,支持特區政府積極主動與廣東省和澳門做好對接,落實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各項任務,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香港找新出路,為自己找新出路,走出疫情的陰霾。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魏明德表示,香港背靠如此龐大且持續快速發展的經濟體,是其他國際金融中心不可比擬的優勢。中央持續不斷為香港帶來一系列惠港政策,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香港更需要在「一國兩制」下,在愛國愛港人士的治理下,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有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祖國並進。
全國政協委員吳輝體表示,國家在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過去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121萬億元,年均增長5.2%,經過8年持續努力,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些成果無不反映出國家以人民為中心,一直為人民的福祉努力奮鬥。其中報告在關於港澳內容方面強調要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提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正是國家在為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指明方向,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途徑,能夠最大程度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吳輝體希望,香港各界積極開展灣區合作交流項目,呼籲青年可以趁此機遇,勇於追尋夢想,為國家繁榮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邱達昌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國家參與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於2022年正式生效,從人口數量、經濟體量、貿易總額等三個方面看,均佔全球總量約30%。香港也預期於2023年加入RCEP。在這方面,香港可以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發展「RCEP投資貿易促進中心」,發揮香港金融、專業服務、人才及創科方面的特長,加強香港跟RCEP成員的對接,例如邀請各國經貿代表和大型國際金融機構進駐,推動投資方與招商引資項目的配對,並在大灣區範圍內定期舉辦展覽會、推介會等活動,以加強各國的認識與交流,成為聯繫和促進內地與東盟合作的橋頭堡。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楊莉珊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着重強調了「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準」,香港作為亞太地區的國際大都會,不僅擁有發展數位經濟的通訊基建基礎,以及各項先進數字科技,如人工智能、5G及大資料技術的研發優勢,還兼具商業設施發達、法制完善和市場自由開放的優勢,是探索產業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最豐沃的試驗田,香港與內地可在大灣區的平台上,藉助大灣區的人才、技術和資金等資源,合力推動數字化創新,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實現現代化產業的培育和升級。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董吳玲玲表示,很高興看到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又重新煥發出活力,逐漸邁上發展的道路,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她表示,將依照國家對香港的發展要求,從自身領域出發,把相關工作做實做細。同時將繼續以香港為平台,講好中國故事,積極為建設香港出力,與社會各界共同打造美好宜居、充滿希望和未來的香港。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陳清霞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重申,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加堅定我們加快恢復經濟的信心,克服、戰勝各種困難的決心。有強大祖國作堅強後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大機遇,香港未來發展充滿無限希望。香港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加快恢復經濟、改善民生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社會各界增強動力、煥發活力、挖掘潛力,不遺餘力建設好香港,為現代化強國建設發揮應有作用,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貢獻更大力量。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