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吳宏偉倡助香港成國際教育中心 吸引八方生源
作為國家對外交流的窗口,香港在走出去、引進來的教育行動中可扮演「超級紐帶」的角色。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生院院長吳宏偉在接受點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可深度參與、共同推進國家教育對外開放,通過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今次,他將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積極打造小學、中學、大學全過程國際化培養體系,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教育中心。同時,他建議,教育部及特區政府共同完善全方位資助計劃,推動香港與內地各展所長,形成合力。
吳宏偉表示,教育部此前印發《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要求全國各部門各地方統籌協調,形成合力。香港教育有其自身優勢,可深度參與、共同推進中國教育對外開放。
「當年競選第17屆國際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學會主席時,同90多個會員國和地區的同行競爭。很感謝曾在香港輔導過的外國留學生幫忙爭取選票,最終我成為該學會自1936年成立以來首位中國人主席。」吳宏偉以實例講述了教育開放的重要性。
不過,在調研中,他也看到了香港在參與和推進國家「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方面存在的問題。香港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常住外籍人士的數量多達幾十萬,世界主要國家在香港均設有領事館或辦事機構,由「一國兩制」確立的香港市場與商業法律體系能無縫銜接國際主要經濟體,並擁有5間世界百強大學。然而,這些區位優勢在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華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其中一個原因在於,香港教育的國際化集中體現在高等教育領域,尚未全面、深入、有效開發中小學國際教育市場。而香港適齡學童人數近年持續下降,中小學教師崗位出現冗餘,拓展中小學國際教育市場勢在必行。
在香港與內地合作方面,吳宏偉表示,高等教育領域,雙方設有學生交換、雙學位項目、科研合作等機制,並以合作辦學的方式探索兩地深度合作。但在中小學層面,目前以建立姊妹學校為主的交流形式過於單一,實際交流效果不明顯。
吳宏偉建議,積極打造大、中、小學全過程國際化培養體系,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教育中心。「發展初期可主要面向東南亞華僑子弟招生,再逐漸把招生範圍擴大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他看來,國際教育中心的設立有助於充分發揮香港吸引國際生源的區位優勢。同時,這些認同中華文化的國際人才學成歸國後,也會對自己國家與中國的交往產生助力。
同時,港校也可通過與內地中小學合作開展一學期的學生交換等項目,幫助學生互相交流。他建議,教育部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集中內地與香港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專家、學者,研究在香港建設國際教育中心的可行性並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全方位的資助計劃亦是不可或缺。吳宏偉建議,教育部擴大「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的資助對象和內容,特區政府能同步在該領域積極投入資源。首先可為就讀港校的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增設獎學金名額,以吸引更多、更好的國際學生赴港學習。其次,是要擴大優惠範圍,在大學留學生的基礎上增加中、小學留學生。另外,加大師資培訓與交流的資助力度必不可少。此舉可幫助香港培養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教師,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香港在教師培訓與教育經驗方面的互學互鑒。
這份提案獲得了業界認可。「作為提案附議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亦給予了大力支持。」吳宏偉說。
(點新聞記者江鑫嫻、凱雷 兩會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