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全文來啦!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2日)發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陳茂波公布,今年會再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兩期發放總額5000元電子消費券,今年4月發放首期3000元消費券,年中發放第二期2000元消費券。此外預算案還多項派糖措施,包括寬減薪俸稅上限6000元、繼續發放電費補貼及交通補貼、增加子女基本免稅額至13萬元、為參加2024年DSE的考生代繳考試費等。以下為二零二三至二四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全文:
主席、各位議員、各位市民:
我謹動議二讀《二零二三年撥款條例草案》。
引言
2. 這是新一屆政府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也是香港擺脫疫情困擾、恢復與內地及國際通關後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
3. 香港正走在新階段的新征程上,方向清晰、目標明確:全力拼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4. 現時外圍環境仍然嚴峻,風雲變幻,雖然香港經歷過去幾年的壓力測試,政府的財政狀況和金融體系依然穩健,並展現強大韌性,整體社會穩定。
5. 今年預算案的主題是: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
6. 現時香港經濟正值復蘇初段,市民和不少企業仍然承受相當壓力,需要支援。與此同時,面對激烈競爭,時不我與的迫切發展需要,我們需要全力全速推動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這需要前瞻規劃、前置部署。面對資源制約,我們的應對方法更要創新。概括而言,我們今年採取「中間偏鬆」的財政姿態,因此這一份仍然是赤字預算。預算案措施所涉及的資源,超過八成是用在市民和中小企身上,冀能在力所能及之處,照顧有需要的市民;在經濟恢復之際,加固復蘇動力,支持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我會在以下章節作出說明。
二零二二年經濟回顧
7. 二零二二年外圍環境顯著惡化。俄烏衝突推高國際能源和商品價格,環球通脹嚴重,主要央行大力收緊貨幣政策,拖累先進經濟體的表現。內地經濟增長也因環球經濟疲弱和疫情反覆而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基會)估計,去年全球經濟增長減慢至百分之三點四。
8. 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亞洲區內製造業和貿易增長亦見減慢,加上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跨境陸路貨運因疫情持續受阻,去年香港整體貨物出口實質顯著下跌百分之十三點九。
9. 服務貿易方面,運輸服務輸出及金融服務輸出均見下跌。雖然旅遊服務輸出隨着旅客隔離檢疫措施逐步放寬錄得強勁升幅,但仍遠不及疫情前水平。整體服務輸出全年微跌百分之零點九。
10. 本地方面,去年年初第五波疫情爆發,金融狀況收緊,為內部需求帶來沉重壓力。不過,隨着本地疫情受控,加上政府的逆周期措施和發放消費券發揮關鍵作用,就業狀況持續改善。私人消費開支由第二季起逐漸恢復,但全年計仍下跌百分之一。受經濟前景疲弱和借貸成本上升影響,整體投資開支下跌百分之八點五。
11. 在外部和內部環節均受到打擊下,香港整體經濟在二零二二年收縮百分之三點五。不過,勞工市場有所改善,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在去年初上升至百分之五點四後,逐步下跌至最新的百分之三點四。
12. 通脹總體上保持溫和。個別項目如食品、能源、衣履的價格升幅較為顯著,但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所承受的價格壓力大致受控,私人房屋租金亦有所下跌。撇除政府一次性措施的影響,去年全年基本通脹率為百分之一點七。
13. 在金融狀況收緊、環球增長放緩、地緣政局緊張等因素影響下,本港股票市場在去年大部分時間繼續調整,交投收縮。然而,由於市場憧憬主要經濟體加息步伐快將放緩和本地經濟復常速度加快,恒生指數於去年年底強勁反彈。
14. 去年住宅物業市場顯著調整。樓價全年下跌百分之十五點六,交投量大幅縮減近四成至約四萬五千宗的低水平。非住宅物業市場亦轉趨淡靜。
二零二三年經濟前瞻與中期展望
15. 市場普遍預期,主要央行大幅收緊貨幣政策對環球經濟的負面影響會在今年進一步浮現。地緣政局緊張亦會增添下行風險。上月國基會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至百分之二點九。
16. 外部需求疲弱將繼續影響今年內地的出口。不過內地經濟韌性強、基本面堅實。隨着經濟活動在疫情後迅速恢復,以及過去一年推出多項穩經濟措施的成效陸續顯現,預料今年內地經濟增速將明顯加快。
17. 今年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增長預料會繼續減弱。市場預期上半年美國利率將進一步上升,然後維持在高水平一段時期,料將進一步遏抑需求。歐元區經濟氣氛持續低迷,增長速度將繼續受貨幣政策收緊和俄烏局勢影響而顯著減慢。
18. 在先進經濟體增長動力進一步減弱下,今年香港的貨物出口仍將面對嚴峻挑戰。不過內地經濟增長加快及跨境陸路貨運限制取消,應可緩減部分壓力。至於服務輸出,政府已取消入境人士的隔離檢疫安排,加上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訪港旅客數目有望強勁回升。
19. 本地方面,隨着經濟活動回復動力,香港與內地和國際的往來亦迅速復常,整體經濟氣氛有所改善,私人消費將會上升。經濟前景好轉也會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儘管金融狀況收緊仍是制約因素。
20. 考慮到上述各項因素,我預測香港經濟在今年會明顯反彈,全年實質增長介乎百分之三點五至五點五。
21. 物價方面,本地成本壓力會隨着經濟復蘇而上升,外圍價格壓力在今年雖然稍有緩和,但仍相當顯著。綜合各項因素,我預測今年基本通脹率和整體通脹率將分別加快至百分之二點五和百分之二點九。
22. 中長期而言,香港經濟充滿機遇。國家經濟朝向高質量發展,並將保持合理增長;亞洲區內其他新興經濟體也會繼續錄得較快增長。同時,美國和歐元區等先進經濟體在經歷當前的挑戰後,預期將逐步回復至其長期增長趨勢。
23.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優勢獨特,加上本屆政府着力更好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積極提升競爭力、發掘新增長點,以及擴大經濟容量。各項舉措將會陸續取得成效。
24. 綜觀以上各項因素,並考慮到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經濟活動會繼續從疫情中復常而實現追趕式增長,我預測香港經濟在二零二四至二零二七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百分之三點七,高於疫情前十年的百分之二點八的趨勢增長。基本通脹率預計為平均每年百分之二點五。
復常下力保全速復甦
25. 我相信今年香港經濟會明顯復蘇,前景樂觀。不過,目前復蘇還在初始階段,市民和企業在三年疫情打擊後亦需固本培元。顧及政府的財政承擔能力,我會推出以下的針對性措施,支持市民和企業,鞏固經濟復蘇的勢頭。
疫後恢復
力吸訪客 省靚香港招牌
26. 香港一直以來是國際知名的盛事之都。大型盛事、國際會議展覽等活動對吸引高增值旅客尤為重要,亦是現時世界各地力爭的旅遊板塊,我們必須舉辦及支持更多大型國際盛事及活動,進一步提升香港盛事之都的形象和競爭力。
國際盛事
27. 政府會預留一億元爭取更多吸引旅客和極具旅遊宣傳效果的大型盛事來港舉行,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亦將動用超過二億五千萬元繼續舉辦及協助推廣大型旅遊盛事,包括首次舉辦的「香港流行文化節」,疫情後再次以實體形式舉辦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香港單車節」,以及「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和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等盛事。
大型會議和展覽
28. 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在未來數月會舉辦十多場大型會議和展覽,預計超過五十萬人次參與。此外,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政府會繼續與貿發局合辦年度高峯論壇,大力宣傳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和重要節點。
29. 政府會向旅發局額外撥款約二億元,讓其加大力度爭取更多不同規模及類型的國際會議與展覽在港舉行,涵蓋金融、創科和醫學等範疇,吸引高增值旅客,令香港成為區內首選會展旅遊目的地。
30.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下月會聯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港舉辦銀行監管國際會議,並正與國際清算銀行商討於下半年在港舉辦中央銀行行長會議。至於在去年十一月首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峯會,今年會再度舉辦,展示香港的獨特優勢及投資環境。
推廣香港
31. 在推廣香港方面,我們要「請客來」,也要「走出去」。由我領導的「推廣香港新優勢專責小組」,由社會不同界別傑出人士組成,為向外推廣香港出謀獻策。在專責小組的指導下,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通力合作一同推廣香港新優勢,我會撥款五千萬元支持這工作。
「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
32. 為展示本港經濟及營商優勢,政府在二月初推出名為「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的大型全球宣傳活動,全方位推廣香港的經濟新亮點、文化新視野、旅遊新體驗,以盡早爭取更多內地及境外商務及觀光等旅客訪港。
33.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已宣布將送出免費機票,旅發局亦向抵港旅客贈送禮物包。香港作為美食之都、購物天堂,在旅遊恢復之際亦需要加強推廣。旅發局亦會向一百萬名訪港旅客發放「香港有禮」消費美食禮遇。此外,旅發局會提供更大誘因吸引國際郵輪訪港,推動郵輪業復蘇,鞏固香港作為區內重要郵輪港的角色。
「開心香港」(Happy Hong Kong)
34. 為了讓市民可同享共樂,為社會增添開懷笑臉,我們即將啓動以市民為對象的「開心香港」(Happy Hong Kong)活動,聚焦美食體驗、愉快遊樂、文青創作等活動,讓市民有多元化的本地玩樂選擇,也有助刺激本地消費和經濟。
35. 這系列活動的亮點之一,是未來數月會在全港多個地區舉辦的大型「美食市集」,匯聚內地、本港及海外美食,讓市民及旅客享受中外美食。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會統籌相關活動,細節稍後公布。另一亮點是旅發局將在夏季籌辦以維港為舞台的大型海陸嘉年華,全球不同地方的表演團體將呈獻舞蹈、音樂、街頭表演等精彩演出,亦會上演全新燈光匯演,讓市民和旅客在欣賞維港景緻的同時享受新體驗。
36. 此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香港迪士尼樂園、香港海洋公園、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數碼港)及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等機構也會響應,在今年內舉辦有主題特色的市集、嘉年華或其他活動。
派發消費券
37. 政府於過去兩年推行了兩輪消費券計劃,分別向超過六百萬名合資格市民發放五千元及一萬元電子消費券。社會反應正面。
38. 考慮了當前經濟、社會民生及政府財政狀況後,今年我會再向每名合資格的十八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兩期發放總額五千元電子消費券。
39. 為盡快發放消費券,政府會先通過去年計劃的登記資料,在今年四月發放首三千元消費券給合資格人士,餘額會與新符合資格人士一起在今年年中發放。與去年安排一樣,透過不同入境計劃在港居住及來港升學的合資格人士,會獲發上述總額一半,即合共二千五百元的消費券。我們會盡快公布詳情。
支援企業
40. 在紓緩經營壓力方面,我建議:
(一) 寬減二零二二/二三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稅,上限為六千元,全港十三萬四千家企業受惠。有關扣減會在二零二二/二三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七億二千萬元;
(二) 寬減二零二三/二四年度首兩季的非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每季一千元為上限。估計涉及四十三萬個非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七億四千萬元;及
(三) 由二零二三年七月起,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百分之五十租金和費用,為期六個月至今年年底。政府收入將減少約十億元。
41. 政府多年來不斷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以切合中小企業在經濟下行期間的融資需要。計劃至二零二二年年底已批出超過二千三百億元貸款,惠及超過五萬三千家企業。香港今年經濟將逐步回升,商業融資可望逐漸回復由市場調節。但在復蘇的路上,中小企業需時鞏固實力,因此我決定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各項擔保產品的申請期限由今年六月底延長至明年三月底,給予中小企業更多調節空間,站穩陣腳。
42. 為支援跨境客運及旅遊業,參考上述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政府會推出新計劃,向合資格客運營辦商和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百分百貸款擔保,預計一共會涉及約二十七億元的貸款擔保額,並有望於今年四月內推出,計劃詳情稍後公布。政府亦會把原來在今年三月底完結的「旅行社鼓勵計劃」延長三個月,幫助業界盡快復原。此外,政府會向「旅行社資訊科技發展配對基金計劃」注資三千萬元,鼓勵業界利用科技升級轉型。
支援市民
43. 為減輕市民的經濟壓力,我會推行以下一次性紓緩措施:
(一) 寬減二零二二/二三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六千元,全港一百九十萬名納稅人受惠。有關扣減會在二零二二/二三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八十五億元;
(二) 寬減二零二三/二四年度首兩季的差餉,住宅物業以每戶每季一千元為上限,估計涉及三百零三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五十二億元;
(三) 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額外開支約二十七億二千一百萬元。在職家庭津貼亦會作相若安排,額外開支約一億一千六百萬元;
(四) 將「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下的臨時特別措施延長六個月至今年十月底,為市民每月超出二百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每月五百元為上限,涉及額外開支約十億八千萬元,估計每月惠及約三百五十萬名市民;
(五) 為參加二零二四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開支一億五千一百萬元;及
(六) 為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一千元的電費補貼,涉及約二十九億元。現行向此等戶口提供每月五十元的電費紓緩金計劃,將延長至二零二五年年底,涉及約三十五億元。約二百九十萬個住宅用戶將可受惠。
44. 此外,我建議由二零二三/二四課稅年度起,增加子女基本免稅額及子女出生課稅年度的額外免稅額,由現時的十二萬元增至十三萬元,估計將惠及三十二萬四千名納稅人,每年稅收減少六億一千萬元。
共同開拓新局面
推動高質量發展
45. 「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香港亦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里程,同樣需要緊扣這主題。這是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實踐,也是更好造就香港自身發展的必由之路。
46. 經過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香港造就了很多成功故事,也有一些領域陷入發展瓶頸,我們有必要推動經濟朝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通過制度優化、政策革新以創造新動力;着力推動綠色低碳科技及產業發展,邁向綠色轉型。
47. 世界百年未見之大變局正加速演變,國際環境競爭愈趨劇烈,我們要更好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充分把握內地的龐大市場,同時匯聚海內外人才、資金和其他資源,在全開放型的經濟運行中,互惠共享、造就相互更好發展。
48. 本屆政府會更好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在需要政府引導的範疇,我們敢於引領、全力承擔、加速推動;在需要市場力量推動的部分,我們通過創造有利環境和條件,讓市場發揮力量,這將大力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
49. 數字化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為加速推動香港數字化經濟的進程,由我主持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正就四大範疇進行深入研究,包括探索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所需的數碼基建、便捷安全的跨境數據流動、企業數碼轉型,以及人力資源配套。委員會下的四個工作小組在今年內會向政府提出具體建議。
數碼基建
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50. 要推動香港的科研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先決條件之一是擁有足夠的算力基礎。為此,政府會就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進行可行性研究,並在二零二三/二四年度完成。
「智方便」
51. 發展智慧城市及數字經濟有助改善市民生活質素。我會預留約二億元提升「智方便」平台的運作,為市民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數碼服務,改善用戶體驗。「智方便」的更廣泛使用,將會進一步推動「智慧政府」以至整個社會的數碼轉型。
鼓勵電訊業投資基建
52. 先進及更全面的電訊基建設施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為了鼓勵電訊網絡營辦商更積極投資基建,為企業及市民提供更優質的通訊服務,我建議電訊網絡營辦商就將來投得的無線電頻譜而須繳付的頻譜使用費將可獲稅務扣除。
數碼轉型
53. 本港很多中小企業都正積極尋求數碼轉型,為業務創優增值。我會預留五億元,進一步加快企業數碼轉型的步伐,讓數碼港推行「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以一對一的配對資助模式,協助中小企業應用現成的基礎數碼方案配套,讓他們更容易實現數碼轉型。
54. 政府亦一直致力支援企業利用科技提高生產力和將業務流程升級轉型,例如「科技券」計劃。這計劃獲業界的廣泛支持,計劃出台至今,已批出超過二萬宗申請。為協助企業更好發展數碼配套和升級轉型,生產力局於去年九月推出一站式「資助易」網上平台,令申請流程更暢順。
第三代互聯網(Web3)
55. 互聯網持續發展演變,每一代的技術革新,都帶來新的應用和機遇,甚至顛覆了商業運作模式。正處起始期的第三代互聯網(Web3)同樣潛力龐大,我們必須與時並進,抓緊這個黃金機遇,引領創新發展。
56. 數碼港在今年初已成立Web3基地。我會撥款五千萬元加速推動Web3生態圈的發展,包括舉辦國際大型研討會,讓業界和企業更掌握前沿發展,推動跨界別業務合作,並舉辦更多青年工作坊。
57. 虛擬資產是Web3生態圈的重要一環,去年十月發表的虛擬資產政策宣言,闡明政府對相關行業的政策立場和方針。市場對此反應踴躍,在過去數月,已有大批具潛質的新型企業考慮落戶香港。下一步我將成立並領導一個虛擬資產發展專責小組,成員包括相關決策局、金融監管機構,以及市場人士,就行業的可持續和負責任發展,向政府提交建議。
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
58. 推動綠色經濟以實踐可持續發展,是全球的重要課題,國家亦正朝着「3060」雙碳目標邁進。這經濟模式匯聚科技創新、金融、商業和人力等資源,可以推動經濟轉型及可持續發展、創造需求和增強發展動能。整個產業羣正高速增長,但目前全球還未形成具領導地位的綠色科技產業及金融集羣。
59. 事實上,香港在建構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具備優勢。過去多年,匯集了不少綠色科技企業及人才,政府亦牽頭推動綠色科技的應用,包括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本港在綠色金融及創新方面也扮演着領導者及先行者角色。我們上周成功發售全球首批政府代幣化綠色債券,總額八億元,凸顯了香港能為創新的債券發行形式提供靈活便利的法律和監管環境;至於在上月發行總值五十七億五千萬美元等值,以美元、歐元和人民幣計價的政府綠色債券,是亞洲最大的ESG(即環境、社會及管治)債券發行。
60. 在推動企業進行綠色融資方面,「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自二零二一年推出後,已向超過二百筆在香港發行的相關債務工具批出資助,涉及的債務總值近七百億美元。
61. 此外,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在去年十月推出國際自願碳信用產品交易市場Core Climate,為香港的碳市場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62. 我們必須看準時機,積極把握國家雙碳戰略下的機遇、發揮「一國兩制」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加速發展香港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並朝五個方向推進:
(一) 構建綠色科技生態圈。包括吸引龍頭企業或初創企業落戶發展;鼓勵產學研的高效互動,將科研成果商品轉化;通過政策支持,帶動綠色科技需求;
(二) 綠色金融應用與創新。讓綠色項目通過傳統渠道融資以外,亦可通過金融創新更便捷靈活地獲取資金;
(三) 綠色認證及國際標準銜接;
(四) 人才培訓;及
(五) 加強與大灣區及國際市場的交流和合作。
63. 我將成立「綠色科技及金融發展委員會」,邀請綠色科技、綠色金融、綠色標準認證等業界代表協助制訂行動綱領,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政府將在今年年底舉辦「國際綠色科技周」,匯聚相關產業代表、企業及投資者。
引進企業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
64. 我們突破傳統思維、主動出擊,成立了「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和「招商引才專組」,目的是引進世界各地具代表性、高潛力的重點企業,以提升本港的競爭力,並加速產業發展。引進辦去年年底成立後已接洽了不少重點企業,並積極跟進這些個案,協助它們在香港落戶或擴展業務。
吸引外地企業遷冊香港
65. 香港擁有作為跨國企業集中地和總部經濟的競爭優勢。為進一步把握市場機遇,我們會引入公司遷冊機制,便利在外地註冊的公司,特別是業務以亞太區為核心的企業,將註冊地遷至香港,善用香港的優良營商條件和專業服務。我們將於二零二三/二四年度內進行諮詢,並提交有關立法建議。
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66. 行政長官於二零二二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更好利用財政儲備促進香港經濟和產業發展,提升我們招商引資的能力,並增強香港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的產業合作。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開始運作,並正物色具質素的合作伙伴,看準時機作出策略性投資。
匯聚人才
吸引人才措施
67. 二零二二年《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措施,在培育本地人才的同時,招攬外地人才,為經濟發展作貢獻。這些措施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及開設「香港人才服務窗口」。此外,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正更新「人才清單」,以反映各個不同專業的人手需求情況,預計下月完成。勞福局亦將於今年年中開展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協助政府就整體人力需求制訂適切的策略。
「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68. 為了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及吸引更多新資金落戶香港,我們會引入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須將一定金額的資產,投放在本地市場,但不包括物業投資。在通過審批後,便可來港居住及發展。計劃的細節將於稍後公布。
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
69. 一直以來,香港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在國家長期的興旺發展中,香港一直積極參與,並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同時也取得了水平更高、領域更廣的發展。
70. 國家正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鬥,現正處於關鍵的開局時期。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和不可替代作用,為國家的現代化進程,積極貢獻力量。
71. 「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切入平台。大灣區人口八千六百萬,也是全國最富庶地區。區內經濟充滿創新活力,且兼備完整、高質的產業鏈,與香港經濟互補性強。通過與灣區內兄弟城市在多個重點產業「強強聯手」,香港一定能引領整個灣區實現高質量的共同發展。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72. 香港要發揮好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優勢。除了加強與內地及海外的合作,也要善用內地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優勢,結合政產學研的力量,讓科研成果商品化,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
73. 過去數年,政府通過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動創科發展,並取得了初步成果。香港的初創企業增至約四千間,並有十多間獨角獸企業。近年香港一直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
74. 為把握《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政府剛於去年年底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創科藍圖》),從頂層規劃香港創科發展的總體方向和重點策略,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
生命科技及人工智能
75. 我在去年《財政預算案》預留了一百億元,推動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的發展。針對科研成果轉化和生命健康科技研發這兩大範疇,我會從中撥出六十億元用作資助大學及科研機構設立主題研究院,促進橫跨院校、機構和學科的合作。我們將於二零二三/二四年度邀請有意設立生命健康科研學院的院校和機構提交建議書。
76. 為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更好實現「從零到一」的基礎科研能力,我會預留三十億元推動相關建設,特別是發揮香港作為國際科研合作平台的獨特優勢,引進來自內地及世界各地的創科領軍人才、科研團隊和企業,促進跨領域的科研合作。
微電子研發院
77. 微電子是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全球微電子需求高速增長,發展空間無限,香港必須把握機遇。政府打算設立一所微電子研發院(研發院),推動本港微電子的發展,冀能成為亞太區內支援微電子發展的領先機構。研發院亦會強化與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的合作,加快「從一到N」的科技成果轉化,凝聚海內外相關專才,加強培育本地科研人才,進一步完善創科生態系統。
培育初創企業
78. 政府一直通過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支援香港創科生態圈的持續發展。為加強對初創企業的投資,科技園公司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將增資四億元,幫助更多具潛質的科技初創企業。此外,科技園公司將整合現有的「企業加速計劃」並額外投放一億一千萬元,聯同合作伙伴推出「共同企業加速計劃」,以培育高潛力的科技初創企業成為區域或全球企業。
79. 為了配合發展智慧城市及數字經濟的政策,我將為數碼港預留二億六千五百萬元,以推出一項針對智慧生活初創企業的培育計劃。計劃的最高資助額為五十萬元,並會為初創企業提供針對性的專業支援及輔導。預期接下來五年,每年有約九十間合資格初創企業受惠。
新型工業化
80. 先進製造活動會衍生研發需求,鼓勵私營企業投放更多資源於研發工作,有助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樞紐。位於將軍澳創新園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已在二零二二年四月開幕,提供約十一萬平方米的先進製造空間,已進駐租戶包括從事民用衞星、先進材料的企業,以及提供智慧物流相關服務的公司。為配合引入重點企業落戶香港,推動新型工業化,政府會及早部署,提供更多先進製造空間。科技園公司正就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進行可行性研究。
國際金融中心
81. 香港一直以來憑藉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從而成為舉世公認的國際金融中心。隨着國家推動更高水平開放,朝向更高質量發展,通過資本市場引導資金有效配置,對實體經濟發展有着重大意義。這些發展也為香港帶來龐大機遇。
82. 儘管受到地緣政治影響,國家經濟持續穩步增長,並堅持互惠共贏的發展模式,讓許多企業和投資者更重視國家長遠發展帶來的投資利益,這令香港的優勢更加凸顯。
83. 香港作為領先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將繼續領導國際市場的人民幣資金管理及投資,並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84.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向更高質量發展,必須兼顧發展與安全。我們一直妥善管控及預早辨識潛在風險,牢固穩守「金融安全」的底線,這是經濟、金融與社會的穩定發展之所繫。
擴闊兩地互聯互通
85. 兩地相關機構一直緊密合作擴展互聯互通機制,全速落實有關措施。未來我們會繼續與內地探討各項擴容增量方案和優化安排,例如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債券通,以及進一步擴大滬深港通合資格證券的範圍。我們亦會研究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多風險管理產品,包括在港發行國債期貨,為香港資本市場持續注入新動力。
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86. 國家是世界最大貿易國,跨境及離岸人民幣使用量會不斷增加,「二十大」報告亦指出要有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87. 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樞紐,截至二零二二年年底人民幣存款額接近一萬億元;全球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約七成半在港進行。深滬股通及債券通的經驗充分說明,香港能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協助內地有序擴大金融市場開放和引導境外資金持有離岸人民幣資產。在互聯互通渠道下,港股通正探索提供人民幣櫃台,港交所的國際碳市場亦同時提供港元及人民幣結算。
88. 立法會已於今年一月通過法例,豁免雙櫃台證券市場莊家特定交易的印花稅。港交所將於今年上半年推出有關莊家機制,提高人民幣計價股票的流通量和價格效益,配合本地發行人設立人民幣交易櫃台,以推動人民幣證券在港的發行及交易。
證券市場
89. 港交所經諮詢市場後,將於今年第一季實施先進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拓寬發行人上市渠道。在詳細考慮市場有關中小型和初創企業融資的意見後,港交所亦將於今年內就GEM提出具體改革建議,並諮詢持份者。
90. 此外,港交所將與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探討進一步優化上市規則,平衡市場發展與監管需求,包括發行人回購股票後的相關安排。若建議獲市場支持,我們將對《公司條例》作出修改。
91. 港交所亦將探討一系列優化交易機制的建議,包括探索市場在惡劣天氣下繼續運作的安排、檢視自行成交防範功能及相關限制,以便利投資者交易和配合市場發展趨勢。
債券市場
92. 香港是亞洲領先的債券樞紐,連續六年成為亞洲區安排國際債券發行最具規模的中心。政府會繼續優化基建、推行鼓勵措施,並與監管機構向海內外發債機構及投資者推廣香港資本市場的優勢。
93. 香港亦是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中心。去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在香港發行總值各五十億元人民幣的離岸人民幣債券;今年一月,我們再次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發行人民幣債券,並因應投資者的需求,將發行額倍增至一百億元人民幣,內地和海外金融機構反應熱烈。我們會繼續推動更多內地各級政府、海內外公私營機構到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
94. 另外,我們剛於上星期首次發行一年期的代幣化綠色債券,以代幣化技術執行相關發債流程,包括利息支付、二手交易和到期贖回等。這次試點發行以機構投資者為對象,探討香港現行法規和金融基礎設施如何兼容代幣化發行。我們會總結經驗,檢視代幣化債券發行在香港的發展潛力和前景,研究政策措施,推動代幣化技術在香港資本市場的更廣泛應用。
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
95. 資產及財富管理業是香港金融業重要的一環,也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當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二零二一年在香港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三十五萬億元,從業員總數達五萬四千人。我們會積極推動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亞洲區內資產及財富管理樞紐的地位。
96. 家族辦公室業務方面,我們已於去年十二月向立法會提出法例修訂,為單一家族辦公室在香港管理的家族投資控權工具的合資格交易提供利得稅豁免。在立法會通過建議後,相關寬減將適用於二零二二年四月一日或之後起計的任何課稅年度。
97. 此外,我們會在未來三年向投資推廣署提供一億元,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來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已成立督導小組,重點項目包括於三月底舉辦「裕澤香江」高峯論壇,以及為相關財富管理人員提供專門培訓。
98. 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為資產管理業界提供更好的營運環境。我們亦有針對性地為本地基金經理的發展提供實質支持。例如,外匯基金近年增設了專門配置予本地另類基金經理的組合,投放於一些較小規模的基金公司,下一步亦會涵蓋小型的本地私募基金和在港拓展業務的私募基金,支持他們在港發展。此外,外匯基金將會物色專注於可持續投資的基金,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區內首屈一指的可持續金融平台。
99. 與此同時,我們會與監管機構優化資產及財富管理業的規管措施及稅務安排。在財富管理方面,監管機構將根據風險為本的原則,在適當保障投資者的前提下,簡化高端或超高淨資產值個人客戶的合適性評估和披露流程。此外,政府將檢視現行適用於基金及附帶權益的稅務優惠措施。
金融科技發展
100. 我們會繼續推進各項金融科技基建項目的應用測試及準備工作,包括「數碼港元」和以「數字人民幣」作跨境支付用途的項目。此外,金管局正與泰國央行合作,探討讓兩地旅客分別以香港的「轉數快」及泰國的「PromptPay」在當地付款,為旅客提供多一個安全、快捷及有效的支付選擇。
101. 「商業數據通」於去年十月推出,截至去年年底,參與銀行合共已批出超過一千宗中小企貸款,總額逾十九億元。「商業數據通」預期將於今年年底連接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構建的「授權數據交換閘」,以便金融機構經客戶授權後,獲得相關數據,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非傳統風險轉移
102. 香港是環球風險管理中心,一些內地企業已在港設立專屬自保公司,利用香港的專業管理人員及服務,提高綜合企業風險管理能力。近年,我們實施了保險相連證券的專屬規管制度和推出資助先導計劃,並促成數宗「巨災債劵」在香港發行,推動保險市場多元發展。我建議延長先導計劃兩年,繼續吸引更多發行機構和培育人才,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並助力國家開拓分散和管理風險的渠道。
普惠金融
103. 政府會持續多管齊下發展零售債券市場,我計劃在下年度發行不少於五百億元銀色債券及一百五十億元綠色零售債券,在促進市場發展的同時,為市民提供回報穩定的投資選項。
104. 現時強積金有四百多萬計劃成員,社會對有穩健回報且手續費低的強積金基金有顯著訴求,我已指示金管局與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就此進行研究。作為第一步,我計劃未來先在政府發行的綠色債券和基礎建設債券中,撥出一定比例優先供強積金基金投資,為強積金計劃成員提供多一個投資選項。
國際航空樞紐
105. 香港是國際航空樞紐,此定位在《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裏均獲中央政府確定和支持。香港國際機場在二零一八/一九年度每年服務約七千萬名乘客,是全球第三繁忙的國際客運機場;也多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
106. 為支持航空交通的復蘇,機管局將會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減免機場費用、為復辦或新開辦航線提供誘因,以及舉辦大型推廣活動。同時,政府正與機管局檢視航空業中長期的人手短缺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
「機場城市」
107. 為提升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政府與機管局全力推動「機場城市」發展策略,將香港國際機場發展成為不同經濟活動的樞紐,以航空為核心,結合新發展和新功能,推動香港及鄰近地區的經濟增長。
108. 香港國際機場多個基建項目將會相繼落成啓用,包括「海天中轉大樓」將於今年年中啓用;以及整個三跑道系統預計於二零二四年年底完成。香港國際機場的容量將顯著提升,進一步加強其作為區内多式聯運樞紐的角色。以上發展將大大增加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量,為飛機維修、飛機零件製造、相關研發等活動創造巨大機遇。機管局正計劃在機場島建設新的航空商業園,並與珠海當局探討在珠海建立航空產業工業園的可行性,通過強強聯手,優勢互補,推動兩地航空業發展。
109. 在「機場城市」發展策略下,香港國際機場也正積極發展SKYCITY航天城綜合商業發展項目,並加強物流基建,進一步擴展高貨值貨品和電子商務等業務,充分利用地理、基建和運輸優勢,發展成為充滿活力的商業、會展、旅遊、生活和物流中心。
完善飛機租賃稅務優惠制度
110. 政府將完善飛機租賃稅務優惠制度,力爭將香港打造為飛機租賃及服務中心。政府已就建議措施諮詢業界,包括容許就購置飛機的開支扣稅,以及擴闊租約種類和租賃活動涵蓋的範圍,業界對此表示歡迎。這些優化措施將進一步吸引更多飛機租賃公司落戶香港。我們將於今年第四季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條例草案。
國際航運中心
111. 目前全球貨物貿易逾八成依靠航運。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一直致力提升行業競爭力,包括通過稅務優惠措施吸引更多海運企業落戶香港,並推動「智慧港口」發展,例如建立共用的數碼化系統,進一步提升港口效率和減低成本。
推動國際高端航運服務業
112. 為進一步推動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運輸及物流局將成立專責小組,聯同香港海運港口局及高端航運服務業界代表,在今年年底或之前就以下策略提出行動綱領,包括:
(一) 提升船舶融資、海事保險、海事仲裁和船舶管理等業務,讓香港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航運服務市場;
(二) 助力全球海運和港口業務向零碳排放轉型;
(三) 推動航運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及
(四)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及國際航運界的交流協作。
113. 我將預留二千萬元,加快推動高端航運服務業的策略研究,以及加強業界在國際及大灣區的交流。每年一度的旗艦活動「香港海運周」規模也會擴大。
國際貿易中心
114. 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參與和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二十大」報告提出,國家可依託其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115. 在國家新發展格局下,香港會強化作為國際循環下國家與世界其他地方的連接平台,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建設雙引擎,連繫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之間的商貿往來,提升國家和香港在全球和區域經貿上的戰略地位,同時促進香港參與區域經濟融合,更好地應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影響。
拓展全國內銷市場
116. 我們會充分發揮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以鞏固香港在全球貿易的前列地位。為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自身的發展動能,向內我們要拓展全國內銷市場,向外則要擴展全球經貿網絡,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配合「一帶一路」倡議,我們會在兼顧歐美市場的同時,拓展東盟、中東、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
加強海外經貿連繫
117. 在擴展全球經貿網絡方面,我們一直爭取與更多經濟體締結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香港至今簽訂的這些協定,涵蓋大部份主要貿易伙伴。我們會繼續積極推動相關工作,並以新興經濟體為優先目標,為香港的貿易發展注入新動力。此外,我們正積極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進一步助力香港構建更完備的貨物供應鏈,並吸引更多香港企業到RCEP成員投資,帶動區內貨物貿易、投資及相關建設,提升香港作為區內貿易中心的地位。
拓展目標新興市場
118. 為進一步協助港商及投資者開拓市場,自二零二三/二四年度起的五個財政年度,政府會向貿發局增撥合共五億五千萬元,協助香港企業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以及開拓新興市場,並加強環球推廣。
119. 「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多年來協助企業拓展市場,至今惠及超過三千九百家企業。我建議向基金再注資五億元,同時推出「BUD專項基金」—申請易,以加快審批申請,讓更多中小企利用資助發展業務。另外,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一直主動協助中小企申請政府資助,廣受業界歡迎。我建議撥款一億元,在未來五年加強相關服務。
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120. 我們會繼續全力鞏固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策略性定位,加強法制基建的競爭力,深化與內地的民商事司法互助機制,以及全方位推廣香港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優勢和機遇。
121. 去年五月,亞洲—非洲法律協商組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落戶香港。在外交部的支持下,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已於本月中在香港正式開幕。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法律實務事宜的對接,律政司已成立匯聚一眾專家學者的專責小組,研究各種便利民商交流的措施。律政司將爭取落實及推廣大灣區內通用的線上調解平台,為區內民眾和企業,提供更省時便捷及具成本效益的線上方式,解決跨境糾紛。
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122. 《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二零二二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羣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球第二活躍科技集羣,凸顯大灣區的創新活力。
123. 政府會繼續投放資源,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原授專利」制度,以配合香港的創科發展,並會在未來兩年增撥合共約一千萬元予知識產權署,聘請及培育專利審查員,逐步建立人才庫,以爭取在二零三零年自主進行專利實質審查。
124. 政府亦會繼續優化知識產權制度,《2022年版權(修訂)條例》將於今年五月一日實施,以加強數碼環境的版權保護,我們會在條例實施後盡快開展新一輪的檢討工作,提升香港版權制度的競爭力。我們亦計劃於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實施《商標國際註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的相關附屬法例,爭取盡早實施《議定書》下的國際商標註冊制度,方便商標擁有人通過單一申請,在多個司法管轄區進行商標註冊和管理。
「專利盒」稅務優惠
125. 創新及科技是推動知識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創科研發成果可通過專利註冊獲得法律保護,以便進行買賣、授權等知識產權貿易活動,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發揮無形資產的經濟價值。為鼓勵業界積極進行更多創科研發活動,創造更多有市場潛力的專利,我們會推行「專利盒」稅務優惠,對通過研發活動而產生的合資格專利,為其源自香港所賺取的利潤提供稅務寬減。我們會在今年內就「專利盒」稅務安排諮詢業界,以訂定具競爭力的優惠稅率。我們的目標是在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修例建議。
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126. 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被首次納入國家規劃,充分肯定了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優勢,包括西九文化區的國際級文化資源、香港作為全球三大藝術貿易市場之一的地位,以及匯聚香港的海內外優秀人才。政府會繼續銳意推動文化發展,包括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培育多元人才,豐富文藝創意內容,提升文化基建,以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圈建設。
文化藝術
127. 為進一步推動大灣區內文化藝術的交流,香港將成為二零二四年「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主辦城市,呈獻區內的優質文化和演藝項目。我會撥款二千萬元以舉辦該藝術節,預計將有五千名本港及內地藝術家和藝文同業參與,並會吸引十四萬名觀眾。我亦建議自下一財政年度開始的五年,一共撥出一億三千五百萬元,支持香港表演藝團和藝術家到大灣區參與演出及創作,預計每年將有一千名本地藝術家參與,吸引四萬名區內觀眾。
創意產業
128. 政府二零零九年推出「創意智優計劃」,截至二零二二年九月底已撥出近二十三億元,資助創意業界在本港和外地舉辦約六百五十個項目,約一萬三千家中小企受惠,創造近三萬個職位和超過八萬個培育機會。
129. 我會向計劃注資五億元,支持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鼓勵更多具創意及文化底蘊的跨界別、跨領域合作項目,並支持本地電視台與內地或亞洲團隊聯合製作綜藝電視節目,提升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力。此外,計劃亦會資助香港設計中心及貿發局的旗艦活動及培育計劃。
漁農業發展
130. 政府一向重視本地漁農業,致力推動漁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支援業界應用高科技、邁向集約化,以及把握大灣區機遇。
131. 我在去年預算案建議向「漁業持續發展基金」及「農業持續發展基金」各注資五億元。立法會去年十二月批准了這兩項注資,環境及生態局亦參考業界的意見,就適度擴大適用範圍和進一步簡化基金的申請程序提出了多項優化建議。漁農自然護理署已成立專責小組,為有意申請者提供更多支援。
132. 由政府出資八億三千萬元興建位於古洞的農業園第一期已於二零二二年年底起分階段啓用,業界亦在政府資助下進行多層式禽畜養殖場建築設計指引的顧問研究。漁業方面,漁農自然護理署計劃於年內指定四個新魚類養殖區,額外提供約六百公頃的發展空間,並分階段提供數個配備現代化海產養殖設備的新式深海網箱,讓漁民團體租用,以降低他們的啓動成本。漁民業界亦可向「漁業持續發展基金」申請資助,設置及營運新式深海網箱等,以促進集約化的可持續發展。
133. 為推動漁農業界升級轉型、邁向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環境及生態局今年內將會與業界攜手制訂「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通過財政、基礎設施、土地和技術支援等,長遠提升本地漁農產品質量、生產力和產值。
創造容量
人才資源
134. 人才是發展的最重要資源。香港的未來,取決於我們能否持續供應大量優秀人才以應付市場所需。政府在推出「搶人才」措施的同時,首要仍是積極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政府會從教育和培訓入手,通過鼓勵多元發展,裝備好青年人與業界人士,讓他們掌握未來產業和經濟發展所需的技能,也讓本地人才看到機遇和希望,繼續在香港打拼,共創未來。
金融業
135. 為進一步培育金融科技人才,政府將推出「專上學生金融科技實習計劃」,為本地及大灣區的專上學生提供資助。透過計劃,學生可以在本港或大灣區的金融科技企業,取得跨境實習工作經驗,及早培養他們投身金融科技事業的興趣,藉此壯大本地的金融科技人才庫。
136. 「提升保險業和資產財富管理業人才培訓先導計劃」自二零一六年推行以來反應良好,我們將延長計劃三年,以培養更多業界人才並提升從業員的專業能力。
航運、空運及物流業
137. 「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自二零一四年推行以來,惠及超過一萬五千名學生與從業員,亦協助業界推廣及宣傳。我會向基金注資二億元,加強物流業人才培訓,推動高端、高增值及智慧物流的發展,並鼓勵業界與大專院校及專業團體合作,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我們亦會於今年推出「海事人才培訓資助計劃」,為有志投身海事法律工作的青年提供見習機會,以培育更多本地海事律師。
138.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與內地院校合作推出的「大灣區青年航空業實習計劃」的首年名額,將會由三百增至四百五十名,以培育更多青年投身航空業,應付香港及內地航空業的長遠人力需求。
創新科技
139. 政府近年致力從小培養青少年對創科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數碼技能、創新思維和學習資訊科技的氛圍,並壯大未來創科人才的供應。自「中學IT創新實驗室」及「奇趣IT識多啲」計劃推出以來,反應踴躍。我會增撥三億元,在未來三個學年,繼續向每所公帑資助中學,提供最多一百萬元的資助,以舉辦與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
建造業
140. 為應對未來基建發展的人力需求,我們會與專上院校合作,完善升學及發展階梯,推行兩年先導計劃,為就讀建造業相關的兼讀制學位課程的學員,提供在職培訓津貼,預計需撥款約一億元。政府亦會預留七百萬元,與香港建造學院合作,推出為期兩年的「先聘請後培訓」資助計劃,為選擇就讀建造業安全主任課程的學員,提供在職培訓津貼。
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
141.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是推動創科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可助力香港實現「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亦會促進香港與大灣區的高質量經濟合作,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台。同時,通過釋放更多土地資源,為市民創造更多優質生活空間。
142. 為強化建設北部都會區的治理體系,行政長官在二零二二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分別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後者由我主持。諮詢委員會將聯同專家及社會人士,為推展北部都會區出謀獻策。政府亦已與內地相關部門成立專班,就北部都會區發展事宜加強溝通對接。此外,政府正籌備成立「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推展相關工作。
143. 除加緊落實區內已動工的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大型新發展區外,我們正同步推進其他發展項目的規劃及工程研究。我們會率先就區內旗艦創科項目新田科技城的發展方案和土地規劃布局,在第二季展開諮詢,當中包括一百五十公頃新創科用地。另外,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首三座大樓,會由二零二四年年底起陸續落成。而新田科技城首批新創科土地平整工程,亦會在同年動工。這些新增的空間資源,將有助招攬海內外創科企業落戶香港。
144. 通過填海建造一千公頃的交椅洲人工島,能為香港發展擴容增量,發展第三個核心商業區,提供約四百萬平方米的商業總樓面面積,以及約二十萬個就業職位。政府已就人工島填海範圍、土地用途、交通基建網絡及財務安排提出初步建議,並展開了公眾參與。在敲定更詳細的規劃設計概念後,政府會為人工島項目研究合適的財務安排、審視各融資選項及其經濟效益,和社會一起探討最合適的方案。
土地供應
145. 二零二三/二四年度賣地計劃共有十二幅住宅用地,加上鐵路物業發展、私人發展和重建及市區重建局項目,預計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可興建約二萬零五百五十個單位,較《長遠房屋策略》的一萬二千九百個單位年度估算需求高出約百分之六十。此外,賣地計劃共有三幅商業用地及三幅工業用地,提供約二十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和十七萬平方米工業樓面面積。
146. 政府在加快造地方面的努力,成效顯著。未來五年,我們會通過賣地計劃及鐵路物業項目,向市場提供可興建不少於七萬二千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規模較上一個五年期增加近一倍。當中近六成的土地供應來自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展區;另外四成來自其他地區的政府賣地項目和鐵路物業發展項目。這還未計入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的供應。
房屋供應
147. 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興建約三十六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比《長遠房屋策略》的供應目標高約百分之二十,可以滿足未來十年約三十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但由於房屋用地並非每年平均分布,加上造地需時,短期內可供發展公營房屋的土地仍然短缺。為了盡快填補短期公營房屋供應不足的缺口,並及早改善居住於不適切居所市民的生活環境,政府已覓得八幅土地作興建「簡約公屋」之用。
148. 至於過渡性房屋,截至二零二二年年底,約七千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已投入服務,預計未來兩年另外有約一萬四千個單位相繼落成啓用。
149. 在推動公私營協作方面,在二零二二年《施政報告》提出的「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鼓勵發展商興建資助出售單位,以指定市價折扣率售予合資格人士,我們正在制訂先導計劃的政策框架,並計劃在今年稍後時間公布。
150. 私營房屋方面,估計由今年起計的五年內,私人住宅單位每年平均落成量超過一萬九千個。截至二零二二年年底,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維持在較高水平,約為十萬五千個單位。
印花稅
151. 目前的各項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所謂「辣招」)維持不變。
152. 去年購置住宅物業人士當中,超過九成屬首次置業。考慮到買賣或轉讓住宅及非住宅物業須繳付的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的稅階,自二零一零年都未有調整,我決定對此作出調整,主要目的是減輕一般家庭首次置業的負擔,特別是中小單位,詳情可參考預算案補編。有關調整將按今日在憲報刊發的《公共收入保障令》即日生效,預計這項措施將會令三萬七千名買家受惠,政府每年因而少收約十九億元。
運輸基建
153. 政府以「基建先行」及「創造容量」的規劃方針推動運輸基建工作,以釋放交通沿線地區的發展潛力,並且具前瞻性地滿足長遠發展所帶來的運輸及物流需求,亦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連繫。按照《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的初步建議,政府計劃興建三條策略鐵路及三條主要幹道,並正就這些建議諮詢公眾,以期於今年第四季構建香港未來的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
建造業創新科技應用
154. 香港的基建設施,一直廣受肯定,亦是保持香港競爭力的關鍵之一。推動建造業大量應用先進科技,可以進一步加強建造業的優勢。
建築研發及測試中心
155. 我已預留三千萬元,由發展局研究成立建築研發及測試中心,並進行規劃及初步設計。中心將為創新物料、建造方法和技術等進行研發、制訂標準、提供測試及發出認證,帶領建造業界創新,吸引研發人才在港發展。中心亦會利用香港的獨特優勢,為國家的建造和有關產品標準與國際市場接軌提供平台。
先進建造業產業大樓
156. 我亦預留了三千萬元,研究於青衣一幅約三公頃土地興建首座先進建造業產業大樓,進行規劃及初步設計,以及為其營運模式提出建議。構思中的多層大樓可提供場地,給營運者設立鋼筋預製工場、機電裝備合成加工場及預製生產工場等用途。
「組裝合成」供應鏈
157. 我已預留一千五百萬元,研究及落實加強「組裝合成」組件供應鏈的措施,以推展二零二二年《施政報告》的新舉措。研究範圍包括「組裝合成」組件生產、運送、貯存和認證等事宜,亦會探討於北部都會區設立生產和貯存用地,及促進與大灣區的協作和完善「組裝合成」供應鏈。
施政為民
建設宜居城市
綠色城市
158. 香港致力爭取於二零五零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力爭在二零三五年前,把碳排放量從二零零五年的水平減半。為加強統籌和推動深度減碳等工作,環境及生態局在今年一月成立了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並將會成立「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就減碳策略提供意見。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
159. 過去數年的預算案均投入資源,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去年我向「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注資二億元,把基金撥款倍增至四億元。申請基金的反應熱烈,基金已批出二十二個來自本地大學、公營科研機構和私營企業的項目。這些科研項目涉及氫燃料的電池儲存和釋放技術、生物炭建築材料的製造,以及減少路邊空氣污染的淨化系統等。
新能源運輸
160. 政府已訂下於二零二七年年底前有約七百輛電動巴士及三千輛電動的士投入服務的目標。我們會在新能源運輸基金下預留二億元,與專營巴士公司及其他持份者合作,在今年有序地開展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及重型車輛的試驗,全面測試它們在本地環境下運作的可行性。我們亦已預留三億五千萬元,資助四間港內航線的渡輪營辦商建造及試驗電動渡輪和相關充電設施,以測試在港內應用電動渡輪的技術及商業可行性,預計試驗於二零二四年開展。
161. 此外,政府會為的士業界提供百分百擔保的貸款計劃,以鼓勵的士車主將現有的士替換為純電動的士。預計有關建議涉及的貸款總擔保額約為六十四億元。計劃詳情會稍後公布。
減廚餘
162. 廚餘佔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三成。我們會在二零二三/二四年度增加六千二百萬元撥款,逐步為更多公私營場所,包括食物工場、街市、酒店、大型商場等收集廚餘,以及擴大在公共屋邨收集廚餘的試驗計劃至一百座樓宇,覆蓋約十五萬名居民,既能減少棄置在堆填區有氣味的廚餘,亦可以把廚餘送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轉化為再生能源。
鄉郊保育
163. 漁農自然護理署未來兩、三年會陸續推出優化郊野公園設施,以及研究樹頂歷奇及修葺戰時遺跡,作開放式博物館等構思。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截至二零二二年年底已批出三十三個項目,涉及金額為一億六千五百萬元,支援非牟利機構推展自然環境、生態環境、非評級歷史建築、文化和歷史資產等不同層面的鄉郊保育及復育工作。
醫療衞生
公營醫療服務
164. 政府一直投放大量資源在醫療衞生,二零二三/二四年度預算達一千零四十四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約百分之十九。我們會繼續提升公營醫療服務,包括醫管局會完善一系列服務,例如加強癌症等疾病的臨牀服務、增加公立醫院病牀、增加手術室節數等。醫管局亦正推行措施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包括理順跨科個案的轉介安排,以及設立綜合診所提供跨專業支援等。醫管局亦將分階段推出全新的藥物送遞服務,並進一步推廣遙距視像診症服務。
基層醫療健康
165. 基層醫療是整個醫療系統重要一環,佔公共醫療衞生開支約兩成。為了平衡醫療資源和壓力過度集中在公立醫院的情況,政府於去年底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提出一系列重點改革措施,加強香港基層醫療服務。策略包括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本,以家庭為中心,「早發現、早治理」,願景是改善市民整體健康狀況,提供連貫全面的醫療服務,並且建立可持續的醫療系統。
166. 按《藍圖》推出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和優化長者醫療券措施,政府會在今年第三季公布詳情。我會為此預留足夠財政資源。
中醫藥發展
167. 中醫藥發展基金自二零一九年正式啓動以來,已推出十多項資助計劃,惠及中醫藥界不同從業員及機構。資助範疇涵蓋人才培訓、設備及質量提升、中成藥註冊、中醫藥推廣及研究等,全方位助力本地中醫藥發展。基金亦在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支援社區中醫師為離院及康復人士提供遙距及復康診療。
168. 我計劃向中醫藥發展基金注資五億元,在今年度起支持基金就策略性主題委託大型培訓、研究及推廣,推展更多提升行業能力的項目,包括為香港首間預計於二零二五年開始投入服務的中醫醫院做好準備,進一步推動中醫藥在基層醫療體系內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控煙政策
169. 吸煙危害健康,增加煙草稅是國際公認最有效的控煙措施。政府對上一次較大幅提高煙草稅已超過十年,政策效果隨通脹等因素而被逐漸淡化。目前煙草稅佔零售價約百分之六十二,遠低於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的百分之七十五。
170. 為了保障市民健康,我建議即時將每支香煙的煙草稅調高六角,並按同等比例提高其他煙草產品的稅率。香煙售價上升會為減少吸煙和戒煙提供誘因,我們的目標是吸煙率能由目前百分之九點五降至百分之七點八。我們會按此目標,持續檢視整體控煙措施成效,亦會同時加強推動戒煙及針對私煙的執法工作。
青年發展
171.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政府重視青年發展,致力讓年輕一代看到向上流動的機會。政府於去年底公布《青年發展藍圖》,整全地勾劃政府未來青年發展工作的理念和方針,並提出一系列支持青年發展的具體行動及措施,裝備青年迎接未來、助力追夢、全人發展及建設社會。政府會逐步落實這些措施。
推動「城市運動」
172. 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和青年奧運會都分別引入多項青少年熱愛的「城市運動」項目。政府會與體育界、學校及其他界別攜手合作,推廣「城市運動」。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正研究把官涌市政大廈部分未善用的樓層改建成為「城市運動體育中心」,提供適合攀登及滑板等運動的場地。
職業專才教育
173. 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一直為不同志向和能力的年輕人提供多元靈活的學習路徑。由二零二三/二四學年起,職業訓練局會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讓中學生及早接觸職專教育,發掘興趣。政府會由該學年起恆常推出應用教育文憑課程,以取代現有的毅進文憑課程,並會繼續檢視「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的推行情況,積極研究推出更多課程,進一步強化職專教育在專上教育層面的進階路徑。
關愛共融
婦女發展
174. 婦女對家庭以至社會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如何讓她們有更大空間實踐自我、發揮潛能,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我會預留一億元加強支持婦女發展及相關工作,包括協助婦女在就業市場轉型;就照顧子女或長者提供培訓;以及就關注工作與生活平衡及精神健康等範疇,舉辦交流學習活動。
加強支援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
175. 政府一直致力為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提供適切支援。現時有約八十間幼稚園和幼稚園暨幼兒中心試行以到校模式,為正在輪候兒童體能智力評估、或經評估為有邊緣成長發展問題的學童,提供訓練,並為他們的家長及教師提供支援,即「第一層支援服務」。試行近三年以來,超過七成曾接受這服務的學童能順利銜接至主流小學接受教育,可見把握「黃金期」盡早介入,對他們的康復和成長大有裨益,而他們的家庭也會受惠。有見及此,我決定增撥資源,加大力度協助這些學前兒童,將「第一層支援服務」恆常化,並擴展到接近九百間學前教育機構,同時與支援輕度殘疾學前兒童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融合,以跨專業服務團隊和校本綜合模式,為有不同程度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提供全面、及時的支援。上述措施每年經常開支約一億七千四百萬元。
支援居家安老
176. 政府在社區層面為長者提供不同類型的照顧及支援服務,協助他們居家安老。除了在日間護理中心及長者家中提供個人照顧、護理、復康運動等服務,我們將於今年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受惠人數將由現時的八千人增加至二零二五/二六年度的一萬二千人,涉及經常開支每年約九億元。政府亦會於未來五年新增十六間長者鄰舍中心,並於今年第四季擴展全數二百多間長者地區中心和長者鄰舍中心的服務範圍,涵蓋退休生活規劃和樂齡科技推廣。
177. 政府也關注長者在醫院接受治療之後的照顧和康復需要。醫院管理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為有較高風險的離院長者提供六至八個星期的支援服務,包括復康運動、膳食服務和家居環境安全評估及改善建議,幫助他們居家康復,降低再度入院的風險。政府將由今年第三季起擴大此項計劃,每年受惠人數由現時約三萬三千人增至四萬五千人,其中可被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九千人增至一萬一千人,涉及經常開支每年約七千四百萬元。
加強支援照顧者
178. 照顧者一直勞心勞力協助長者和殘疾人士,讓他們可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居住,對建設關愛共融社會功不可沒。政府肯定照顧者的付出和貢獻,並會加大力度支援他們的各種需要。經濟援助方面,由今年十月起,政府會把兩項低收入照顧者生活津貼恆常化,並增加每月津貼金額,涉及的開支每年約四億三千萬元。政府亦會在今年第三季設立照顧者支援專線,由專業社工提供緊急支援、情緒輔導及外展等服務。
鼓勵繼續聘用年長僱員
179. 隨着人口高齡化、出生率下降,香港勞動人口預計會減少。香港現在約有一百五十萬名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很多長者過了傳統退休年齡仍「有心有力」,願意繼續工作。我建議提高僱主為其六十五歲或以上僱員所作自願性強積金供款的稅務扣減,由現時該等開支的百分之一百增至百分之二百,既鼓勵僱主繼續聘用年長僱員,亦增加銀髮族的退休儲蓄。
鼓勵提供更多優質私營長者和殘疾人士院舍設施
180. 二零二二年《施政報告》建議提供更多誘因,鼓勵發展商於私人發展項目內興建和營運安老院。經檢視後,除了繼續豁免這些私營安老院所涉的樓面面積地價外,我們決定提高每個發展項目能受惠的安老院舍面積,並建議進一步寬免該等樓面計入項目可容納的最高樓面面積,希望能增加優質私營安老院的供應。優化措施會在今年第二季內推出,試行三年再作檢討。此外,發展局和勞福局會為殘疾人士院舍制訂同類計劃,以鼓勵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私營院舍。
鼓勵分間單位安裝獨立水錶
181. 為鼓勵市民參與水務署的「分間單位安裝獨立水錶計劃」,水務署會豁免在該計劃下每個獨立水錶的水費按金,亦會豁免提供水錶的費用。每個獨立水錶帳戶會有獨立水費單供繳交水費,以及每四個月首十二立方米免費的用水量。
二零二二/二三年度修訂預算
182. 去年本港經濟受疫情打擊,同時環球央行大力收緊貨幣政策,嚴重削弱外圍經濟動力,影響本地經濟狀況。政府的收入不如預期,本財政年度的利得稅收入將較初時估算為低。股市和樓市疲弱,令印花稅收入比預期少,樓市疲弱亦影響地價收入。再加上在去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後推出「2022保就業」計劃,以及去年防疫抗疫涉及的大額開支,本財政年度的財政狀況較預期差。雖然年內我們已適時因應疫情減退而節省部分防疫抗疫的開支,但估計仍將錄得約一千四百億元赤字,高於原來預算的約五百六十億元,財政儲備則會下降至約八千二百億元的水平。
183. 二零二二/二三年度政府收入的修訂預算為六千零三十八億元,較原來預算低百分之十五點七,即一千一百二十一億元,主因是地價和印花稅的收入均較預期少。
184. 地價收入為七百一十一億元,較原來預算大幅減少四百八十九億元,主要是因部分土地成交價較預期低,以及部分賣地計劃取消。印花稅收入為六百七十億元,較原來預算低四百六十億元,亦遠較過去年度為少,主要是由於物業和股票市場疲弱,成交下跌。利得稅的收入為一千六百二十億元,較原來預算少五十七億元,主要原因是去年經濟環境困難,緩繳暫繳税所涉款額有所上升。薪俸稅的收入為七百五十七億元,較原來預算多二十八億元,主要是由於薪酬水平有所上升。
185. 由於推出大規模逆周期措施和防疫抗疫涉及龐大開支,二零二二/二三年度政府整體開支的修訂預算為八千零九十六億元,相比之前一年大幅增加百分之十六點八,相對名義本地生產總值的佔比亦上升至百分之二十八點六,較原來預算高百分之零點三,即二十三億元。
186. 總括來說,我預計二零二二/二三年度綜合赤字為一千三百九十八億元。財政儲備在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預計為八千一百七十三億元。
187. 公務員編制在本年度繼續零增長。在公務員編制維持現有水平的情況下,部門通過重訂工作優次、內部調配、精簡程序及提升效率,推展政府各項新政策及措施。
二零二三/二四年度財政預算
188. 面對三年多疫情,本港社會依然相當穩定、政府財政亦保持穩健。但經歷了兩年大額財政赤字,加上外圍環境仍然充滿挑戰,我們除了會繼續恪守財政紀律和「量入為出、應使則使」的原則,嚴格控制政府開支增長和探討增加收入外,亦會考慮適當運用各項財務工具(例如發債),以更好管理現金流,並讓一些主要基建和工程項目如期上馬,讓社會早日受惠。
開支
189. 二零二二年《施政報告》中宣布的主要政策措施,共涉及約二百七十八億元經營開支及二百九十一億元非經營開支,我會在財政上全面配合。
190. 二零二三/二四年度經常開支將輕微上升百分之三點三至五千六百零二億元,其中民生有關政策範疇包括醫療衞生、社會福利和教育方面的投放仍然龐大,合共達三千二百九十四億元,佔經常開支百分之五十九。非經常開支則大幅下調百分之五十三至六百九十三億元。
191. 二零二三/二四年度政府整體開支將會下降百分之六至七千六百一十億元,相對名義本地生產總值的佔比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五。
192. 我們會繼續嚴格控制公務員編制增長。二零二三/二四年度,政府將維持公務員編制零增長的目標。預計在二零二四年三月底,公務員編制仍為約十九萬七千個職位。
收入
193. 面對公共財政壓力,節流是必須,開源更重要。增加收入的最重要方向是「將餅做大」,通過發展經濟,拉動收入。過去幾年經濟下行,企業及個人均承受較大的壓力,現在我們正逐步復常,大家都需要時間恢復元氣、固本培元。因此,任何稅款的上調,應盡可能收窄其影響範圍。
194. 利得稅及薪俸稅是政府主要收入來源。過去幾年的預算案都提到基於疫情和當時經濟情況,暫不調整有關稅率。雖然社會步入後疫情階段,香港與內地及國際全面恢復往來、社會氣氛轉趨樂觀,但外圍經濟仍然疲弱、風雲幻變,情況可以瞬間逆轉,本港經濟復蘇的勢頭仍須鞏固。
195. 再者,在檢視政府各項稅收是否調整或改革時,須考慮與其他政策目標是否相符、與社會價值是否脗合,以及與鄰近地區的競爭等。有見及此,我建議今年暫時維持利得稅和薪俸稅稅率不變。這有助本港鞏固既有的稅務優勢,亦配合政府吸引企業和吸納人才的整體政策方針。至於其他開徵新稅項的建議,我們亦須先清楚考慮新稅項的政策目標,並且必須先讓社會有充分的討論,才能作出權衡和取捨。
196. 然而,面對財政壓力,我們仍須設法在短期內增加政府收入。我建議自二零二三/二四年度起在《博彩稅條例》下向香港賽馬會徵收每年二十四億元的「額外足球博彩稅」,為期五年,而原有博彩稅稅率不變。這安排已充分考慮本港博彩事業面對的外部激烈競爭,香港賽馬會亦承諾不會減少其對本地慈善事業的承擔。
197. 此外,我於去年財政預算案宣布於二零二四/二五年度就住宅物業引入累進差餉制度,新制度除體現「能者多付」的原則外,亦可每年增加政府收入約七億六千萬元。
198. 計及上述新增收入,二零二三/二四年度的總收入預計為六千四百二十四億元。其中入息及利得稅預計為二千六百三十七億元,較上年度修訂預算上升百分之六點四。以來年的賣地計劃和土地供應目標為依據,地價收入預計為八百五十億元,較上年度修訂預算上升約百分之二十。印花稅收入預計為八百五十億元,較上年度修訂預算上升百分之二十七。
199. 連同二零二三/二四年度政府債券發行額約六百五十億元,年度赤字預計為五百四十四億元,財政儲備亦將下降至七千六百二十九億元,相等於十二個月政府開支。
其他稅務事宜
國際稅務新規定
200.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二零二一年十月公布應對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的國際稅務改革方案(有關方案簡稱BEPS 2.0),引入全球最低實際稅率百分之十五以涵蓋營業額至少達七億五千萬歐元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香港將會根據國際共識落實全球最低實際稅率,以保障徵稅權和維持稅務競爭力。政府一直就此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亦密切留意其他稅務管轄區的實施計劃。香港計劃由二零二五年起對這些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實施全球最低實際稅率,以及落實本地最低補足稅,估計屆時每年可為政府帶來約一百五十億元稅收。我們會進行諮詢,讓跨國企業集團盡早作出準備。
權益處置
201. 政府會繼續致力維持簡單低稅制這項核心競爭力,以吸引更多企業和人才在港發展。為此,政府將於下月中提出優化建議,就關於處置股權權益的本地收益是否需要課稅提供更明確的指引。該措施將有助企業通過處置股權權益進行擴展或重組業務、提高稅務透明度、降低企業的合規成本,提升香港的稅務競爭力,以及加強香港作為國際投資及營商中心的吸引力。
中期財政預測
202. 中期財政預測主要從宏觀角度估算政府的收支和財政情況。二零二三/二四年度所採納的實質經濟增長率介乎百分之三點五至五點五,二零二四/二五至二零二七/二八年度則為每年百分之三點七。
203. 在這期間,政府基本工程開支平均每年會超過一千億元,經常開支年度增長則介乎每年百分之三點三至百分之五不等,政府整體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將由二零二三/二四年度約百分之二十五逐漸下降至約百分之二十二。
204. 地價收入方面,二零二四/二五及之後年度主要以過往十五年地價收入佔本地生產總值的平均水平(即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三點七)計算。我亦假設利得稅和其他稅項收入的增長率,與未來幾年經濟增長率相若。總體而言,政府收入由二零二三/二四年度約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一,逐步上升至百分之二十三以上。
205. 此外,中期財政預測亦反映了每年發行合共約六百五十億元的綠色債券及基礎建設債券。詳情我會在下文進一步說明。
206. 基於以上假設和安排,我估計綜合帳目在計及發行債券所得及還款後,除二零二三/二四年度錄得赤字外,餘下四個年度均可達致盈餘。非經營帳目則會在二零二三/二四至二零二六/二七年度錄得赤字,但在二零二七/二八年度可達致盈餘。由於香港屬全開放外向型經濟,易受外圍政治經濟環境影響,政府收入波動幅度較大,估計經營帳目在二零二三/二四年度及二零二四/二五年度將會錄得赤字,其後年度均為盈餘。上述預測未有計及未來四年政府可能推出的退稅及紓緩措施。
207. 預計至二零二八年三月底,財政儲備為九千八百三十七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五點六,或約十四個月的政府開支。
公共財政
《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
208. 過去幾年由於疫情導致經濟不景,政府錄得大額財政赤字。有人關心政府的理財方法是否符合《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即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我想在此作一些說明。
209. 香港是一個細小、開放型經濟體,亦缺乏天然資源,經濟表現無可避免易受外圍環境影響。當外圍環境惡化或發生自然災害時,香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政府財政收入也可能大幅減少。政府施政的最根本目標是照顧市民福祉。為此,我們在經濟下行時需要推出逆周期措施,穩住經濟,保障市民生活,紓緩大家的壓力。此消彼長下,政府財政便會出現赤字。相反,在經濟環境向好時,政府的稅收和其他收入都有所增加,加大支出的需要也會減少,就會錄得盈餘。
210. 因此,分析政府的財政狀況,不可只聚焦短期表現,而應該看整個經濟周期內的情況。過去二十多年,政府的財政狀況波動很大,在好景的時候,有人會認為政府有結構性盈餘;在不景氣的日子,有人就會指政府有結構性赤字。這些基於觀察短期表現而得出的結論,各有其局限,我認為用經濟周期而非個別財政年度來衡量較為合適。回歸以來,香港經歷了三個長短不一的經濟周期,最長亦是最近期的一個,歷時超過十年。
財政儲備水平
211. 究竟政府應有多少財政儲備才算合適,也是人言人殊。有人認為政府財政儲備愈多愈好;也有人覺得政府不應佔有過多社會資源,而應盡可能把資源留給市民和市場,經濟效率會更高。我認為政府的財政儲備有幾個功能,包括:
(一) 積穀防饑,即保持一定儲蓄,以應對逆境,支援市民和企業,維持社會穩定;
(二) 有助維護金融穩定;及
(三) 儲備的投資收益,是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善用儲備亦可支持香港的經濟和產業發展。
212. 以過去香港在逆境時的財政狀況作為參考,我認為目前財政儲備水平是穩健的。
發債
213. 一直以來,政府通過發債促進本地債市發展,以及達致其他政策目的,例如普惠金融、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等。
214. 事實上,政府的未償還債項持續處於低水平,現時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四,遠低於大部分其他先進經濟體。在這背景下,香港應善用發債的空間,以支持和加速經濟發展,並創造容量、投資未來,讓市民更早分享發展成果。
綠色債券
215. 自政府推出綠色債券計劃以來,在國際市場建立了口碑,亦為區內發行綠債提供了參考。政府將進一步擴大綠色債券計劃的範疇,以涵蓋可持續金融項目。金管局會適時公布相關詳情。
基礎建設債券
216. 基建是經濟持續發展,改善市民生活質素的重要一環。我建議成立基礎建設債券計劃,讓我們可以更好管理大型基建的現金流需要,亦讓惠及經濟民生的項目早日落成,市民更早受惠。我們也會研究讓公眾有機會參與認購,讓市民對支持香港長遠發展的項目既有「參與感」,亦有「獲得感」。我將會在二零二三/二四年度向立法會提交有關建議。
217. 即使未來進一步發債,我們仍會致力維持政府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在相對較低水平,預計到二零二七/二八年中期預測的尾段時,相關比率仍會低於百分之十。我強調,我們會繼續恪守量入為出的財政紀律,發債所得的資金不會用作支付經常開支。
結語
218. 主席,過去三年,大家都過了不容易的生活,難免會有鬱悶的時候。隨著疫情過去,大家自由出行,大型盛事相繼復辦,我見到好多市民都開懷起來。一張張笑臉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重新結連、珍惜彼此。這個情景觸動了我,因而催生了「開心香港」活動,希望透過多姿多彩的活動,讓大家和親友一起參與,分享更多開心愉快的時光。
219. 其實,開心可以就在咫尺。就像過去這段日子,多了朋友喜歡在本地深度遊,發現香港的郊野景色別緻怡人、不少歷史建築風格優雅,還發掘了很多地區美食。每一個發現,都成為他們愉快的回憶。其實,只要用心感受,就會看到香港有很多值得我們珍愛的地方。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