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簡約公屋 建在哪兒?
文/陳術
自特區政府宣布「簡約公屋」(下刪引號)計劃後,就引來社會一陣熱議,在政府開初公布幾個選址後,有聲音就質疑簡約公屋選址遠離市區,未能方便基層市民上班上學,另外對簡約公屋的造價及時效亦有一定保留;近日,政府公布更多關於簡約公屋的詳情及最新選址,包括啟德世運道項目,其佔地超過5公頃,提供10700伙,佔簡約公屋的總數達三分之一。不過,相關規劃又受到社會以至政界人士質疑,認為在啟德這「黃金地段」興建簡約公屋並不合適,亦對區內居民「不公平」。當政府覓地興建簡約公屋,遠離市區受批評,在市區又受到質疑,那麼簡約公屋建在哪兒,才能減少反對聲音?
綜觀不同意見,首先就有居於啟德私樓的市民,認為本港商業地不足,啟德北面有商業用途地,理應延續其發展,質疑政府錯配土地資源;另外,就有區議員批評,在該區的簡約公屋數量多,擔心會對社區資源及交通負荷造成巨大影響,而且在當區置業的居民中,有家庭窮一生積蓄,希望在此安居樂業,豈料最後區內沒有興建單軌鐵路,又加建簡約公屋,與原有規劃背道而馳。把種種意見綜合起來,就是希望在啟德排除簡約公屋。
公屋不應在市區地、黃金地?
以上種種質疑或批評,筆者絕不會說「無道理」,但心中亦有一個問題,就是市區地或較好地段,一定不能興建公屋嗎?一如其他城市或地區,不同地區有市區地、商業地、新市鎮以至郊區地等區分,不過,其實筆者並不同意在某某地段,一定不能夠興建公屋。就以啟德地為例,有人花了部分甚至大部分積蓄來購入私樓,基層市民雖然沒有太多積蓄,但是否因為「沒有錢」,所居住的公營房屋就不能在較好地段?如是這樣,除了啟德,其實在港島以至九龍其他地方,不少都不應該興建公屋,而把這些土地用於興建私樓或商業大廈;但這又會衍生一個問題,就是公屋或簡約公屋,永遠只能興建在次選或「次選再次選」之土地。
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在土瓜灣海心公園旁等地方興建簡約公屋,作為替代選址,這不失為一個平衡各方的做法。之前的簡約公屋選址主要選在新界,不少人馬上批評選址偏遠,欠缺吸引力;如今政府選擇了一些市區地包括啟德等地,馬上又受到批評,筆者認為,不論政府如何選址,也難免會受到不同地區的持份者所質疑,如果要拿着一把尺去決定選址,除了分析土地面積,就是平衡各方需要,但要絕對地把簡約公屋排除於某個區域,筆者認為不必,因為較好地段可以興建私樓,亦理應可以興建公營房屋,如果以交通配套、樓價等因素而排除公營房屋,其實是間接地把負面標籤,貼在公屋或公屋戶的身上。
更需解決的使用期問題
對於簡約公屋,筆者會認為有一個更要正視的問題,就是一棟或一個簡約公屋屋邨,到底會使用多久;如果一個單位成本要數十萬元,造價甚至比傳統公屋更昂貴,但予人居住三、五年後就清拆,這樣未必會符合成本效益。相反,如果變成永久設施,那麼直接興建傳統的公屋,還可以節省更多成本,關於這問題,特區政府需要在估算好將來的公營房屋數量後,對每個選址的簡約公屋的居住期或使用期都有更精準的說法,讓公眾釋疑。簡約公屋由提出到開始有更多細節,不同人士都在不同地方質疑政府的政策,有地方要改善的,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可以多聆聽,就選址以至居住期等問題再作探討,惟社會各方亦理應明白,為居住於劏房的基層市民改善居住環境,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社會各方在提出意見的同時,亦不要一刀切反對簡約公屋,抹煞劏房戶可以更快改善居住環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