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藍營步步驚心 政黨輪替非唾手可得

文/游鴻儒

中國國民黨在去年十一月台灣地區「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大勝民進黨,拿下14個縣市首長席次,也讓國民黨民調聲望一度壓超對手,創下自2019年7月以來,支持度首次超越執政的民進黨,令外界「嗅到2024政黨輪替的氣息」。不過,上周末(1月8日)舉行的台北市第三選區民意代表補選,國民黨籍王鴻薇雖然主控了全局,但僅僅以近5%的差距擊敗民進黨對手吳怡農,勝選的幅度低於許多外界的預估。顯然,國民黨應當將這次「險勝」視為一種警訊。

台北市第三選區歷來是藍營的鐵盤,之前的民代選舉鮮有失手。王鴻薇被視作藍營優秀人選,而她的對手吳怡農,在天時、地利、人和三輸的條件下,背着被自己人罵「没有經營好」的罪名,創造了民進黨把藍綠在同一選區得票率差距拉近到最小程度的佳績。有聲音指出,吳怡農不僅守住了基本盤,更似乎吸引了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這個危險的信號,值得引起國民黨的重視和反思。

艱難贏得選舉,凸顯的是國民黨在去年「九合一」勝利的「脆弱性」。從選民年齡來看,這次補選沒有出現大量年輕選民投票,恰恰年輕選民是民進黨的優勢、藍營的痛點。從2014年開始,國民黨在年輕人的支持度固定只有兩成左右,即便民進黨執政後對青年群體民生議題上不得人心,但國民黨在年輕人的支持度都沒有「結構性」的改變,「藍綠一樣爛」仍然是許多年輕人的看法。

2022「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只是多數選民對民進黨執政績效的積怨和不滿,包括官員態度傲慢、候選人論文抄襲處理不當、黑道勢力纏身、疫苗採購疑雲重重、「抗中保台」失策及提名人選不當等而給予教訓。「懲罰民進黨」成為島內眾多選民票投國民黨的主因,而非國民黨有多麼優秀。

猶記得2018年「九合一」選舉,韓國瑜成功「逆襲」高雄,「韓流」一夜間席捲全台,一掃國民黨低迷士氣。然而,在藍營以為2020大位在握時,蔡英文卻大打「抗中保台」牌取得連任。此役重創藍軍,加劇國民黨黨內內耗裂痕,近年來雖痛言改革,卻鮮有寸進,反而因趨利選票政治而不斷「小綠化」。沒有核心價值及理念,缺少靈魂與方向,打造不出政黨的品牌價值,這就是當今國民黨的格局與困境。倘若想實現2024年政黨輪替,留給國民黨積極改變的時間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