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九二共識」是權威的、明確的、不容否定的歷史事實
今年是「九二共識」30周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於今日(7日)下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聯合舉辦「九二共識」30周年圖片展開幕式。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視像致辭時表示,有了「九二共識」,才有過去三十年兩岸的和平與發展,「九二共識」奠定了兩岸溝通的政治基礎,之後才有「兩岸三通」和海峽經濟合作架構協定,才有兩岸經濟文化多個領域的溝通交流。過去三十年,兩岸貿易額增加了35倍,其中,2020年,內地從台灣地區進口商品超過2000億美元。他指出,香港是達成「九二共識」的重要見證地,更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者,「一國兩制」實踐和「九二共識」的達成,都是堅持一個中國、國家邁向完全統一的大事。
梁振英指出,三十年前在銅鑼灣世貿中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和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兩岸「文書驗證」及「掛號函件」等事宜進行會談,這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關於具體事務的談判。海協會和海基會分別得到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和台灣大陸事務委員會的授權,雙方經過前後多次談判,以口頭形式表述,海峽兩岸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雖然是口頭方式,但談判內容通過往來公函、新聞稿和相關文件予以記錄和確認。也就是說,「九二共識」是權威的、明確的、不容否定的歷史事實。今天的圖片展,讓我們重溫這個歷史,重溫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下,謀求國家統一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共識。
梁振英表示,中國政府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持,是一以貫之的。1982年至1984年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期間,中國政府始終頂住了英方打出的國際牌、經濟牌以及所謂的民意牌,堅決反駁了英方提出的所謂三個條約有效日,毫不含糊地反對英方搞三角鬥的圖謀,始終明確堅持以「一國兩制」的方針收回香港。梁振英表示,自己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從1984年中英談判尾聲開始,至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13年,他參與了香港回歸的全過程。回歸後,在行政會議和行政長官的崗位上,踐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就「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的經驗,梁振英談了四點意見:
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制定方式是民主的,條文方式是有民意基礎的。基本法起草工作用了將近五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設的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主動徵求意見,反覆討論,深入討論和理性討論。
第二,「一國兩制」的實施是具體的,是根據法律和依靠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批准書互換之後,馬上開展了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在1988年公布了草案徵求意見稿,1989年公布了草案,最後在1990年正式頒布了基本法。基本法不僅是香港法律,更是全國性法律,全國遵守。要評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要以基本法實施為標準。
第三,基本法的條文是實事求是的。關於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的界定,對自願生育權利的依法保護,以及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以中國香港名義進行船舶登記等條文,既體現了一國原則,又照顧現實情況,為香港的長期穩定繁榮奠定基礎。
第四,實施「一國兩制」後,香港的經濟發展成績斐然。相比英殖時期,香港居民的自由、民主、法治權利相對提高。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和物流中心地位得以鞏固,進一步體現了「一國兩制」的生命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