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三):伸出生物科技合作橄欖枝的灣區北岸

文/導祖

上兩期文章導祖闡述了投資界在互聯網領域的思路,不會再寄望去培養新的獨角獸而會專註經過大浪淘沙已經穩穩佔據行業主導地位的巨頭們,尤其在估值經歷了一番洗禮後。這兩周這些互聯網大小巨頭的股價持續暴漲,算是給關注本欄目的讀者們的一點小禮。如果大家有留意,會發現筆者的第一篇文章(看見陽光:以建言獻策開新篇)也明確指出了5月至回歸日「陽光會溫暖大家的心情,以愉悅迎接香港回歸25周年」。本欄目分析國家、行業和香港發展前景,基於戰略戰術獻言獻策,把握大的方向,才是真正的投資之道。

本期我們會研討另一個重點創科行業,生物科技業在香港以及大灣區的發展前景。醫藥行業之與民生息息相關及擁有龐大的市場是大家的共識,過往的藥物以化學合成的方式生產,稱為「化學藥」,藥物分子的結構相對簡單。而近年基於生物體中的蛋白質(尤其是抗體)、核酸、糖、免疫原等結構的大分子生物藥發展迅速。雖然化學藥目前仍然佔據藥品市場主導地位,但生物藥以其明顯優勢滲透率快速提升。相比於化學藥,生物藥有如下優點:(1)抗體干擾對一些靶點治療更加有效;(2)副作用較小;(3)半衰期較長;(4)開發成功率較高;(5)較難被仿製;(6)在癌症等慢性病的治療領域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筆者一直疾呼的把大嶼山建成生物科技島,通過港珠澳大橋與大灣區西區(廣佛珠線)建成內研外廠的思路即是針對此一品類。

生物醫藥產業鏈上游為基礎研究的開展,中游為生物醫藥製造,下游為消費終端包括醫療機構和醫藥零售終端。大灣區北岸所在的廣東省重視生物醫藥的發展,近年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廣州和深圳成為該行業的發展領頭羊。截至2022年10月,全省生物醫藥全產業鏈企業有9萬家,但大多數集中在下游(醫療機構58000家,醫藥零售29360家),中游共有473家包括了白雲山醫藥、華潤三九、麗珠集團等著名企業,而上游有獨立醫學實驗室1589家和醫藥外包(CRO)企業1230家。

從細分產業布局來看,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試劑是主要方向,並逐漸形成一些產業發展集群,包括廣州國際生物島、深圳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珠海金灣生物醫藥產業園和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區內擁有3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家省實驗室和國家基因庫,並有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一批知名醫科大學,累計專利申請位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江蘇)。行業增速近3年均在10%以上,屬於較高水平。

從中期規劃看,(廣東省發展生物醫藥與健康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指出生物藥和健康產業是未來經濟發展重要引擎,在地域布局上,將廣州和深圳設為核心區域,以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為重點城市建設產業創新集聚區,其中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命科學合作區和研發中心,主要發展生命科學、生物安全、研發外包、高端醫療和健康養老,深圳建設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策源地,發展高性能醫療器械、生物信息、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其他城市的規劃布局如下:珠海建設生物醫藥資源新型配置中心(發展現代中藥標準化、高端製劑,醫養結合)、佛山中山建設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生物醫藥國際合作創新區、惠州東莞建設內地領先的核醫學研發中心和生物醫藥研發製造基地、江門肇慶建設再生醫學大動物實驗基地和南藥健康產業基地、粵東粵北地區建設化學原料藥和嶺南特色中藥材原料生產基地。

從以上規劃可以看出,廣東省在擬定生物科技產業規劃時,是向香港伸出了橄欖枝的,廣州定位的「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定位的「全球」以及佛山中山定位的「國際合作」都隱含了與本港協同,與筆者極力倡導的「內(大嶼山生物科技研發中心)研外(大灣區西區廣州佛山中山珠海一線)廠」模式不謀而合。但目前為止並未看見特區政府相關部門有明確的回應,下一篇導祖將探討香港發展生物科技產業合作的優劣勢,深化可行性研究並採取實際行動推動相關設想的實現。

在擬定香港未來發展規劃時,筆者一直呼籲:(1)要跳出香港本身視角擬定規劃,不僅看全球需求和格局,也要看內地兄弟省市尤其是北上廣深在做什麼?(2)切不可以重複過往就金融發展金融的老路,只有金融為本港的創科發展服務,才能走出發展的長期困局。

更多閱讀: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一):互聯網領域還可能有獨角獸嗎?

山野論道|創科連接大灣區(二):互聯網巨頭的橫向海外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