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施政報告要點一文睇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9日)上午發表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公布多項「搶企業」、「搶人才」措施,包括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加強吸引力。另外,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李家超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都有哪些要點?點新聞幫您整理好了20大要點,快來一文睇清!

1.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全新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將未來基金中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等,歸一收納,主導投資策略產業。

2.成立「特首政策組」

成立「特首政策組」,政府策略研究及倡議,大局觀及國際觀,深入研究國家政策發展及外國的形勢,協助制定前瞻政策。

3.「以結果為目標」,訂立110個不同指標(KPIs)

已就指定項目訂立了約110個不同指標(包括績效指標(KPIs)),以便監督進度和成效,適時改進,要求各政策局和部門進一步制訂更多指標,在立法會匯報。

4.強化公務員管理方面

一是更新公務員守則,具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意識,履行「愛國者治港」;二是強化賞罰制度,定期表揚,識別表現出色的人員,表現欠佳的經過督導輔助後無改善,會終止合約。

5.引入人才方面

成立財政司司長帶領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成立政務司司長帶領的設立「招商引才專組」;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高端人才計劃;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合資格外來人才,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後,可退還在港置業印花稅,從今日簽約起生效。

吸引名牌大學畢業生;放寬輸入人才簽證,13項短缺人才清單,毋須本地無法招聘才可招聘外地人;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就業計劃,畢業後可逗留兩年,涵蓋本地大學大灣區分校畢業生。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為期兩年;合資格人才包括過去一年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畢業於全球100強大學,並在過去五年內累積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此兩類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

6.對接國家戰略 增強發展動能方面

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特首任組長,三司長任副組長,推進、督導跨局工作,加強與內地機構溝通。

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務競爭力。港交所明年修改上市規則,便利未有盈利的先進技術企業融資。

今年內提交豁免股票買賣印花稅條例草案。

虛擬資產方面,提交條例草案,建議發牌制度。

7.發展創科方面

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站,2033年前開通。2025年起,擴建科學園、數碼港。

吸納創科人才,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撤銷聘用本地僱員要求、延長配額有效期至兩年。

研究在科學園附近建造新一座「創新斗室」,以及在港深創科園提供住宿空間。

兩年後政府服務全面電子化。明年修例,新建樓宇需預留空間建設5G網絡。

8.文化藝術發展方面

持續提升文化基建,制定新十年發展藍圖,博物館增至19間,增加座位數目一半,明年起分階段建東九文化中心,鼓勵私人發展項目加入。

成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2024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推動香港流行文化走出香港,在電影、電視、串流平台擴容。創意香港推動與內地合拍內容。與業界設立流行文化節,探討未來設立流行文化館可行性。

9.支援中小企方面

繼續支援中小企,延長「還息不還本」六個月,減少非住宅用戶75%水費及排污費。

10.國際航運中心及國際航空樞紐方面

提升陸路口岸設施,北環綫研究採用「一地兩檢」及合作查驗一次放行。

繼機場第三跑道於7月投入運作,三跑道系統預計將於2024年完成,大幅增加機場的整體容量和競爭力。同時,機管局正積極推展多個工程項目,透過「多式聯運」模式加強機場與大灣區城市的連繫,例如明年啟用的「海天中轉大樓」將為大灣區旅客提供直接轉機設施,減省入境手續。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將與內地航空培訓院校合作,於明年上半年開始互派青年到兩地機場實習,首年提供約300個名額。院會繼續與法國國立民用航空學院合辦航空運輸管理高等碩士課程。

11.發展「北部都會區」方面

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生地變熟地需時從十多年壓縮一半。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明年成立專責部門,2023年制訂具體計劃和行動綱領。建議興建貫穿「北部都會區」東西的「北都公路」,以及推展由洪水橋接駁至前海的跨境「港深西部鐵路」(屬「3+3」鐵路及主要幹道項目)。

落馬洲河套區正興建三楝大樓,河套區以外首批創科用地2024年動工。洪水橋和元朗一帶,首批多層工業大廈用地2023年完成平整,商業用地2026年完成平整。

金鐘道政府合署,近四成辦公室樓面面積會遷往北部都會區,騰出辦公室。

啟動法律程序,2024年把紅花嶺一帶約500公頃指定為郊野公園,與深圳梧桐山呼應。

2024年逐步開放沙頭角(除中英街外),啟動生態旅遊。

12.增加房屋供應方面

打破房屋短缺長期困局,讓市民看到希望。根據「香港2030+」報告,未來30年,2019-2048年,整體土地供應要達7000多公頃,未來需要30萬1000個單位。

推出全新「簡約公屋」,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未來五年建三萬個單位。輪候傳統公屋三年以上可申請入住,並保留輪候傳統公屋的位置。「簡約公屋」連「傳統公屋」,供應大幅增加五成。

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封頂」,四年內由6年降至4.5年。

新建單位面積「封底」,每單位實用面積不少於26平方米。

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助12,000戶提早3至18個月上樓。善用市場力量,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房屋。

13.增加土地供應方面

着力發展棕地,新界有16000公頃棕地,超過一半可用作房屋或其他用途。

將軍澳137區,5萬個房屋單位,2030年入伙。

壓縮造地時間,簡化環評、收地程序,修改《城市規劃條例》《收回土地條例》等,壓縮造地程序,「生地」變可建屋「熟地」縮短約三分之一至一半時間,環評程序壓縮至18至24個月。

加快業權統一,50年至70年樓齡強拍門檻,從80%降至70%;70年以上降至60%。精簡地契續期安排:2025年起地契到期,明年提交條例早案,定期為到期契續期,減少續租時間。

14.交椅洲人工島及六項重點運輸基建項目

交椅洲人工島有三大規劃目標,創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建立第四條過海鐵路。明年開展環評程序,2025年上馬填海工程。

六項重點運輸基建項目:北都公路、沙田繞道、將軍澳藍田隧道、港深西部鐵路、中鐵線、將軍澳綫南延綫。

「北都公路」 — 打通新界北的東西脈絡,由西邊的天水圍途經新田連接東邊的古洞北,提升「北部都會區」的運輸容量;

「沙田繞道」 — 開通一條新南北幹道連接大埔及西九龍,為新界東居民提供更快捷途徑前往市區,並紓緩吐露港公路的交通壓力;

「將軍澳─油塘隧道」 — 興建將軍澳第三條公路隧道,配合將軍澳第137區的未來發展,加強對外連接;

「港深西部鐵路」 — 連接洪水橋和前海,便利港深往來,促進香港與大灣區融合發展、互聯互通;

「中鐵線」 — 興建第12條鐵路線,由元朗錦田途經葵涌連接九龍塘,紓緩屯馬線的載運壓力;及

「將軍澳綫南延綫」 — 把將軍澳綫向南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優化該區的交通配套。

15.基層醫療方面

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統籌公私營基層醫療服務。

醫療券由現時每年2000元增加至2500元,容許夫妻共同使用長者醫療券,擴展至營養師、聽力治療專家,購買助聽器。

目標是在下一個年度(2023-24)把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減少20%。

增加醫護人手供應,要求合資格醫護在個公營系統服務一定年期,引入合資格非本地牙醫。

制定中醫藥發展藍圖,落實20萬個新增門診名額。

2025年降低吸煙率至7.8%。

與內地合作,讓藥物在香港註冊,醫療儀器過河。大灣區港人,可用長者醫療券繳付內地保險費。

16.體育發展方面

馬鞍山白石興建第二個體育園,北部都會區興建大型體育設施。

港島建造「活力環島長廊」,明年研究設計並展開工程,五年內完成連接九成。

發展大嶼山南部1000公頃綠化地帶,作保育康樂用途。

十八區設立關愛隊,訂立KPI,探訪有需要認識。明年第一季,率先在荃灣和南區成立。

現屆區議會任期明年年底完結,責成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作地區行政檢討,確保未來安排符合愛國者治港原則。

17.安老方面

明年第三季,將長者照顧券恆常化,2025/26年增加適用人數至12000人。

低收入家庭照顧者,從2400元增至3000元,一萬人受惠。

支援居家安老,恆常化「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2025/26年度名額較目前增50%至12,000人;五年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擴大「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名額增加35%至45,000人,其中家居照顧服務名額增至11,000人,支援更多出院長者居家康復;恆常化「關愛基金」照顧者津貼,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金額增加25%至3,000元,惠及約10,000名照顧者。

提升安老院質和量,大力增加安老院舍資助宿位,目標五年增加6,200個宿位,相當於現時宿位數目約兩成;鼓勵私人項目興建安老服務設施;適度容許輸入安老院護理員,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額外資助超過1,700位學生修讀護士課程,畢業後須服務福利界最少三年。

18.保護兒童及婦女發展方面

保護兒童方面,訂立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機制,聚焦改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婦女事務委員會年度撥款從400萬增至1000萬,成立婦女自強基金。增加聘用少數族裔人士,出任勞工處助理。

檢視亂拋垃圾、阻街罰款,今年內提交立法會。

推動電動公共交通工具及商用車路線圖。推出新一代電動的士,電動巴士及氫能巴士。

明年年初提交條例草案,管制即棄餐具。

全速建設石鼓洲現代焚化爐,並計劃興建第二座設施,北部都會區亦研究興建同類設施。

公共交通補貼延長6個月。

19.青年發展方面

推動課堂內外國民教育,維護國家安全意識,優化學校發展和問責架構。

加強教師管理,擴展基本法測試要求,下學年起直資學校新聘常額教師通過基本法、國安法考試。要求晉升教師參加內地學習團。

所有公帑資助學校,每年為家長舉辦一項或以上國民教育活動。

務實應對學生人口下降,檢視中小學學位的實際情況,軟着陸為目標。公營小學實施小班教學。

高小加入編程教育,高中加入人工智能教育。紓緩本地學生貸款人壓力,延長免息還款一年至2025年3月底。

明年起舉辦香港青年節恆常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推出青年首置,擴大青年宿舍,五年內提供額外3000個宿位,要參與地區或志願服務;要求發展商預留一定單位支援青年宿舍計劃。

20.抗疫及說好香港故事方面

抗疫不走回頭路。正全力與內地商討,不增加內地風險下,增加跨境往來。第一個目標是在香港做「逆向隔離」,在香港完成「7+3」檢疫後,閉環送到內地。正與內地商討,增加深圳人文關懷通道限額。

說好香港故事,與主要官員親身率團出訪海外。包括今年11月APEC會議,明年貿發局在泰國舉行的活動,財政司司長會到訪傳統和新興市場。香港電台強化跨媒體多語廣播。

李家超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全文)

相關閱讀:

點此收看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直播

點此查看「施政報告」專題

點此查看「施政報告」文本及單張領取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