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 | 鄰區政策給力 港吸才待鬆綁

香港面對嚴峻的人才短缺問題,據悉今日(19日)出爐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會提出設立專門統籌人才政策的小組或辦公室,張開雙臂招攬各地人才。香港文匯報近日追訪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從他們的親身經歷揭示香港對吸納人才方面具備不少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也看到,香港現時的人才政策比鄰近地區遜色,其中專業資格的互認制度、居留權門檻高以及高企的樓價等,都窒礙人才在港落地生根,他們促請特區政府拆牆鬆綁引進賢才,讓香港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再創新高峰。 

中環街頭人來人往,當中不乏為香港打拚的人才。(資料圖片)
各地優才計劃比較。
香港與內地城市人才住房配套措施。
香港文化課程及活動與加拿大比較。

北上唸中醫 嘆港懸壺困難重重

香港醫護人手嚴重短缺,令公營醫療系統承受巨大壓力,本地院校培訓的醫護人數也只是杯水車薪。另一邊廂,不少香港學生赴內地高校修讀醫學專業課程後,因兩地專業資格仍未互認,欲回港紓緩「醫護荒」,亦困難重重。在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的梁小姐就是其中一員,她表示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考獲香港執業資格,若非本身是香港人、有家人在港,相信也會繼續留在內地發展。她建議特區政府為回港醫護提供適當的支援,方便他們獲回港發展的途徑,以填補醫護人員空缺。

據上屆特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去年發表的醫療人力推算,2020年香港全職醫生短缺約1,070人,至2040年缺口將激增至1,949人;護士人手短缺亦由2020年的3,405人,增至2040年的5,060人。與此同時,香港不少學生北上讀醫,他們可說是香港的醫護人員儲備庫,然而兩地專業資格仍未互相認證,在內地大學畢業的港生需重新考取執業資格試,才能回港行醫。

梁小姐幾年前遠赴南京中醫藥大學就讀5年學制的中醫課程,去年畢業後打算回港發展,但必須考取香港中醫執業資格試,合格後才可成為註冊中醫。她去年報考,但與許多回港港生一樣,對這個資格試一頭霧水,但有報讀相關考試的補習班作準備,「前後花費約1.5萬元,包括報名考資格試用了7,000多元,補習班用了6,000多元,仍感覺沒有把握。如果臨床考試沒法通過,可以在明年的考試補考,但又需要補交3,000元重考。」

梁小姐曾到抗疫前線工作。 (受訪者供圖)

盼特區政府提供更多報考資訊

對於內地畢業生回港需要重新考證的制度,她認為無可厚非,但若特區政府能提供協助,可提高港生回港意慾,「政府可以主動聯繫內地的院校,知道有多少港人讀醫,詢問他們畢業後是否打算回港,為他們解說回港後要如何報考等資訊,或想辦法提供捷徑方便他們報名。」

上京讀碩士 籲加強專業互認

港生北上升學近年漸成新氣候,根據立法會文件,截至2020年1月,約有1.6萬名港生在內地高校就讀,他們是香港重要人才來源。不過,不少港生親睹內地無限發展機遇後,部分人對返港猶豫起來。正在北京就讀碩士課程的港生黎聰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坦言,內地發展勢頭強勁,部分內地城市的人才計劃更比香港吸引,他計劃明年畢業後在內地闖闖。他並呼籲香港特區政府與內地加強專業互認制度,以吸引內地港生回港發展。

擬畢業後內地工作幾年

現時就讀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碩士二年級的黎聰,雖然明年才畢業,但在內地求學期間已大開眼界,先後觀摩不少國家級水利工程,親睹國家的無限發展機遇。以他的專業,若回港也能效力渠務、土木等大型工程,但始終不及國家級工程吸引,故他打算畢業後先在內地工作幾年,之後再考慮是否回港發展。

黎聰親睹國家的無限發展機遇。(受訪者供圖)

黎聰表示,全球各地都在搶人才,香港不僅要跟世界各地爭人才,大灣區內地城市也求才若渴,提供的人才計劃甚至比香港優勝,「例如深圳、廣州等地都有推出引進港澳青年人才的計劃,港澳青年可以得到更多工作機會、補貼等等,加上內地市場大,發展空間不遜於香港。」他認為內地薪酬待遇雖然不及香港,但相應的生活指數比香港低,「更重要是我覺得事業前景比薪酬更重要。」

作為港青,他深深體會到香港個別政策令內地升學港生卻步,當中專業資格認證是最大妨礙,「我認識好多在內地讀醫的香港學姐學長,他們想返去香港發展,但醫生執照兩邊的認證就不同,返來香港的話一定要重考執業試。」他認為這樣的情況是不利於內地港生回港就業發展,促請特區政府設立便利的執業資格互認制度,「不限於醫學方面,還有法律、工程等都要有互認。」

內地生倡提供廉租宿舍助港留人

香港多間高校躋身世界前茅,學費又較歐美地區便宜,加上國際化和多元化城市特徵,吸引不少內地學子來港就讀。來自山東的鄭璇4年前來港,現正就讀香港教育大學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專業,明年即將本科畢業的他期望留港繼續深造及就業,然而像多數內地生一樣,需要面對香港住房昂貴的問題,以及畢業後未能即時申領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沒有工作簽註將不能留港的難題。

鄭璇希望明年本科畢業後能夠考取中文大學佛學碩士課程,他表示喜歡香港的教學環境及氛圍,中西文化交融,具有國際視野,給予學生空間探索學問。然而留港計劃沒有那麼簡單,他除了要認真備考,留港的住宿和簽註問題亦是一大難關。

鄭璇(左二)參與紅十字會的義工活動。(受訪者供圖)

香港土地資源有限,幾間院校的宿位緊張。鄭璇來港首兩年沒法申請到學校宿舍,要與朋友合租旺角單位,每人攤分6,000多元月租,房間只約150呎,共用廚廁,後來才幸運地申請到學校的宿舍。「我認識的只有三四成內地同學申請到學校宿舍,無法分配到宿舍就要合租私樓,月租每人攤分五六千元,對部分人來說經濟負擔沉重。」

他認為,若香港特區政府銳意挽留內地學生,可考慮提供較低租金的青年宿舍。

除了住宿問題,鄭璇認為香港居留權門檻高,根據特區政府的要求,非本地學生畢業後可留港12個月找工作,成功獲公司取錄可申請工作簽註,才能繼續留港,居港7年才能申請永久居民身份證。以鄭璇為例,即使成功升讀一年制的碩士課程,畢業後只連續居港5年,若碩士課程畢業後未能找到工作、留學簽註又到期,就必須離開香港。「如果呆了5年了,就這樣回去很不甘心。」

畢業後限一年搵工 盼延至24個月

他認為,特區政府可考慮放寬非本地學生留港規定,「例如現在畢業後只限一年時間搵工,如果延至24個月,就不會那麼緊張,可以慢慢搵工或考慮再讀多一個學位,而不是為了留港而將就隨便搵份工或再讀一年學位。」

人力顧問冀撤境外人才「辣稅」

香港特區政府吸引及挽留人才已提上日程,資深人力顧問、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過去兩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下,加劇香港人才短缺的問題,認為特區政府要想辦法創造更多誘因,尤其是住房方面須多下工夫。她指現時樓價下跌,是適當時機考慮取消境外人才的額外印花稅,改善居住環境,有利留住外來人才。

特區政府統計處上月公布最新就業及職位空缺統計數字,今年6月職位空缺62,500個,按年上升38%。周綺萍認為,背靠祖國及大灣區發展機遇是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她接觸的不少內地及海外人才都對來港發展感興趣,他們作出決定時,除了關注薪酬待遇和發展機遇,也關注居住情況,但香港高樓價、高壓的教育制度,以及居留權高門檻等,使他們卻步。

她認為,以上「三高」,樓價及居留權問題較易入手。樓價方面,「可藉取消外來人士的額外印花稅,刺激樓市兼挽留人才一舉兩得。」居留權方面,例如新加坡,在當地留學、工作的中高級技術人員,通常兩三年便可申請永久居民身份;而持證在港工作、留學的外來人士,通常要連續在港居住7年,才能申請永久性居民身份。她建議將7年期限放寬至5年。

(來源:香港文匯報A02 記者:張弦)

更多閱讀:

(有片)首份施政報告封面顏色曝光 李家超:綠色代表希望、生命力

(有片)施政報告前瞻|解決地區「老大難」 行政改革是關鍵

(有片)施政報告前瞻|土地房屋困局點破解?粉嶺高球場能否成建屋突破口?

施政報告前瞻|「重學術、輕技術」礙職業教育發展 育才如何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