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研究:六成港青年沒超時補薪 學者促政府全面檢討工時政策

香港嶺南大學公布香港青年就業現況調查報告。(嶺南大學供圖)

香港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及樂施會聯合的一項有關香港青年就業現況的調查顯示,香港青年平均每周工時為43.11至46.67小時,當中有受訪者更高達60小時,遠高於國際每周40小時的指標。此外,六成青年指僱主沒有提供任何超時工作補貼,只有約三成表示僱主會提供津貼或補假。學者指,長時間工作讓香港青年身心均感到沉重負擔,促請政府全面檢討工時政策。 

嶺大研究團隊關注到本港青年的就業與貧窮狀況,故於今年五至十月,以深度訪談和問卷方式接觸了一批18至29歲、有工作經驗的青年。當中與36名青年進行了深度訪談,並成功收回164份有效問卷,希望在國際消除貧困日(10月17日)之前公布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香港青年平均每周工作43.11小時;而深度訪談的受訪者平均每周工作46.67小時,工時遠超過國際每周40小時的指標。近八成受訪者表示,其工作有以口頭或書面方式規定每日的工作時間,但當中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實際上班的上班時間並不固定。此外,近六成受訪青年指,僱主沒有提供任何超時工作補貼,只有約三成指僱主會提供津貼或補假。 

受訪者中不乏長期從事不穩定工作的人員,如斜槓族(slash)、「炒散」、自由職業工作者等,因甚少和僱主簽訂合約,更遑論訂明工作時間。不同的行業工作文化亦導致他們長期超時工作。 

近六成受訪青年指,僱主沒有提供任何超時工作補貼,只有約三成指僱主會提供津貼或補假。 (嶺南大學供圖)

於深度訪問的近半受訪者的每周工時均超過45小時或以上,當中有人甚至每周工作近60小時,他們均表示長工時已導致健康明顯轉差以及在缺乏休息的情況下難以集中精神,增加了工傷意外的機會。此外,長工時讓受訪者較易作出損害自身健康的行為,如吸煙、三餐不定時、減少運動及睡眠不足的情況。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潘毅表示,調查暴露出本港青年工作的諸多問題,包括工作不穩定、缺少僱員合約、工時超長以及工資偏低等。大部分受訪者均指出,他們的工作從早到晚都沒有機會休息,亦沒有加班費。她補充:「香港在標準工時的立法方面,明顯落後於鄰近的其他國家或城市,這實在有需要盡快趕上國際水平。如果我們說年青人是社會未來的希望,我們便應好好處理一下年青人面對的就業問題。」 

潘毅續指,研究團隊促請政府應全面檢討工時政策及相關勞工政策,並以「每日8小時、每周40小時」為工時政策基礎,超時工資率為1.5倍,落場、飯鐘應納入工時。此外,為保障從事不穩定工作的勞工,政府應以標準工時為基礎,但容許個別行業或以項目制聘請的僱員彈性處理工時。政府應和不同行業配合,推廣防範職業病,鼓勵各行業推行休息措施。法例方面,政府應主導定義「過勞死」並納入勞工保障和賠償。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梁仕池教授則指,青年的就業不穩定性會影響其身心健康和對未來的期待。多位參與深入訪談的青年反映,扣除生活開支後,剩餘儲蓄不多,難以置業及規劃未來。他表示,政府及商界應參考外國做法,如推高最低工資水平,推行援助政策,以回應本港青年的切實需求。

相關報道

私營院舍前線員工壓力大工時長 團體促設標準工時續提供津貼

來論|平衡多方利益 制訂適宜工時政策

工總:最低工資上調影響綜援人士 窒礙低技術及銀髮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