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數字人民幣國際化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正部署開打

文/關品方

自從美聯儲採取激烈快速加息的貨幣政策以來,全世界主要貨幣的貶值情況十分嚴重。相對美元而言,土耳其里拉貶值了95%,印度盧比貶值了91%,英鎊51%,瑞典克朗49%,日圓48%,歐元40%,馬來西亞吉特36%,韓圜30%,泰銖25%,在岸人民幣16%。人民幣相對上述8種貨幣全部升值。例如相對印度盧比而言,人民幣升值了75%,相對日圓升值32%,相對韓圜14%(其餘類推)。美元在全球範圍升值,對人民幣而言其實有利有弊,甚或利大於弊,有待進一步觀察。國際間貿易和投資的趨勢是逐漸減少過度側重以美元為中介,因此各種貨幣之間的相對價值升貶,已不能單純考慮對美元的匯價。這方面日後有機會再具體說,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在國際金融界,各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互相競爭的態勢已十分明顯。各國的考慮重點不同。發展中國家關注國內的支付效率和安全性,突出普惠性和提高人民生活便利水平。發達國家除了關注安全性之外,更加關注的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和維護自身幣值的市場份額和地位。數字貨幣的跨境(能移動更好)支付新體系如果能夠建立起來,可能成為與傳統的國際支付體系(包括SWIFT,即「國際資金清算系統」 ) 競爭的並行系統。這方面美國十分忌憚,不在話下,因為「挖其牆腳」。

中國人民銀行在2014年開始研究央行數字貨幣問題。根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益平於今年7月的分析,國際清算銀行(BIS) 對全球各國央行進行的調查發現,當前很多國家的現金使用比例正急速下降,數字支付比例已大幅上升。各國央行要參與到數字化貨幣上去,已經不可避免。這方面中國做得最快最早最好,移動支付的市場環境已經成型,快速進入到非現金交易的地步,基本上已覆蓋內地全境。私人部門提供的支付系統(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十分高效,能夠解決人民日常移動支付的便利問題,普惠大眾。但除此之外,還需要有公共部門(通過央行)的系統支持,才能夠建成一個完整的支付體系。近年私人貨幣(比特幣,天秤幣等挖礦幣)的發行,流通和使用,已到了央行不得不正視和監管的地步。如今各國央行之間競相研究加速推出數字貨幣,不僅是解決私人貨幣,主權貨幣和數字貨幣之間的競爭問題,同時也是國與國之間的貨幣競爭問題。

數字貨幣由各國央行發行,和各國自身的金融部門支付體系數字化趨勢密切相關。筆者在大學教授貨幣及銀行學,在這方面有長期關注研究的興趣。這方面主要有三個考慮點。第一,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支付媒介的角色帶來的巨大衝擊一直被低估。貨幣供應之中的M0 (「M零」,亦即流通中的現金,包括紙幣和金屬幣)將會大幅減少。國內不少人在支付寶和微信錢包裏面存有很多沒有利息收益的現金(流通貨幣),原因就是移動支付極度方便,直接衝擊銀行往來戶口的存提和收支服務基礎。其次,央行的數字貨幣跨境支付體系一旦建立起來,將會與國際支付體系並行競爭。作為新興的金融基礎設施,將直接衝擊和威脅由美國主導的以美元為主要支付交收,清算結算和儲備質押貨幣(即俗稱「美元霸權」) 的地位。還有就是金融領域的大數據處理。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對於金融數據的採集,分析和保護有高度戰略含義,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問題。例如用戶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數據在系統內雖然是閉環式,表面上好像看不到全中國的支付數據,但可以為金融(借貸)服務業通過互聯網應用科技處理數據的系統為網貸信息平台(俗稱「P2P」及「O2O」)提供對中小微企業的優質信貸。國家的金融數據安全十分關鍵。螞蟻金服在美國上市在最後關頭被中央監管部門叫停,除了存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之間的爭議之外,其中一個硬核原因就在這裏。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是應用區塊鏈技術,建設有多層保護系統,對數據收集,分析和保護有絕對保障。筆者早前已有好幾篇文章談及區塊鏈在金融科技應用方面的特點,在這裏不再重複。

總而言之,金融數據安全十分關鍵,涉及國家安全保障問題,不亞於國際金融戰場上沒有硝煙的長期惡鬥,對中國而言,涉及的體量可高達30多萬億美元,是中國人民改革開放40多年來辛勤付出後得來的共同財富,如果不知醒覺,如果渾渾噩噩,隨時不幸被無辜收割。

回顧過去8年來,中國在數字人民幣方面以快速步伐向前發展,因為時不我待,機不可失。2014年,央行設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研究小組,開始對發行框架和發行流通環境等問題進行研究。兩年後,央行旗下數字貨幣研究所成立,完成了數字貨幣第一代原型系統的搭建。五年前,經國務院批准,央行開始組織商業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的研發。2019年底,央行相繼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場景,啟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兩年前,已逐步新增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和大連六個城市作為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地區。去年7月,央行首次發布「數字人民幣白皮書」,闡釋研發背景,目標願景,設計框架及相關的政策思考。2021年底,央行宣布與香港金管局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的研究工作,計劃與香港特區的「轉數快」互聯互通。今年初,數字人民幣試點版的手機應用程式(APP)在不同的在線應用商店上架,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同時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的開通。去年深圳推行數字人民幣的壓力測試期間,筆者亦有所參與。半年前(2022年4月),第三批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公布,包括天津、重慶、廣州、福州和廈門等城市。

總而言之,數字貨幣(目標是邁向移動化)支付新體系的崛起,直接正面影響由央行背書的數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筆者留意到南華早報網站近日也有相關的報道。中國現在正循序漸進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目前的重點是着眼於擴大人民幣在東盟十國之間的使用。近期央行宣布,將會把重點放在與周邊國家的人民幣結算及發展離岸中心兩方面,作為促進人民幣擴大在境外使用的下一步舉措。據此毋庸置疑,香港特區的金融產業前景仍將十分瑰麗。因為境外人民幣市場的最大發展空間,就在香港特別行政區。

美聯儲自從去年開始不斷大幅加息,雖然給中國帶來巨大的資本外流壓力,中國似乎已經有硬核應對的底線思維。美國加息中國減息,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彼此之間的貨幣政策差異現正不斷擴大,南轅北轍,你走你的獨木橋,我走我的陽關道。還是毛澤東那句名言管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要打多久,我就打多久。

央行的官方立場是認為應該要尊重市場,順應需求,循序漸進;以風險可控為原則,着力提升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過程中的便利性,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筆者可以肯定地說,這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斷努力持之以恒,估計短中長期重點都將會放在探索和落實與東盟國家及其他周邊國家(例如日本和韓國,還有中亞和中東)開展本幣結算合作,推進人民幣與相關國家貨幣的直接交易,同時支持境外國家和地區發展當地的離岸數字人民幣外匯市場。

東盟如今已經超過歐盟和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東盟十國是人民幣最有可能成為鎖定貨幣或優選貨幣的地區。為了提高人民幣的流動性,金融界勢將在香港特區和其他離岸市場設計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香港,新加坡和倫敦等主要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存款規模現時已經高達1.5萬億元人民幣,未來的體量估計將大幅增長。自從13年前(2009年)中國通過貿易結算啟動了人民幣國際化計劃以來,結合「一帶一路」的倡議進一步將人民幣國際化擴展到對外投資領域,同時不停頓地逐步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國內的金融市場。中國今後更會進一步簡化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的流程,豐富可投資的資產種類,便利央行類的金融機構(例如國家主權基金)配置和持有人民幣資產,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按既定計劃進行。

截至今年8月底,根據央行的數字公布,境外各類型的機構持有中國境內金融市場股票,債券,貸款及存款證等金融資產,總規模已達到10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正在提速向前。如果和美元相比,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一步一腳印地堅持下來,最終人民幣將會和美元(加上日圓和歐元)分庭抗禮,美元獨霸將會成為歷史。結論是: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既不可逆轉,更不可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