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施政報告前瞻|解決地區「老大難」 行政改革是關鍵
編者按:為加強地區聯繫,讓政府更能了解市民的真實想法,港英政府於1982年開始「地區行政計劃」。隨着香港回歸祖國及政制發展,特區政府亦多次計劃進一步改善地區行政。然而,亂港分子帶來劣質議會文化及「攬炒」思維,最終引發2019年黑暴動亂,破壞了地區行政制度,波及各區區議會,之後因宣誓及DQ問題,區議會出現逾300席懸空,令區議會功能失衡,情況至今依然持續。
中央在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選委會、立法會以至特首選舉都已經順利舉行。新一屆政府上任後,陸續有不少政策出爐,然而地區改革至今仍處於「只聞樓梯響」的階段。為了讓香港更好邁向「由治及興」的道路,解決地區「老大難」問題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施政報告發表在即,坊間對地區工作改善有不少討論。有見及此,點新聞特別請來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楊永杰及香港理工大學專上學院講師陳偉強,三位富有地區工作經驗的人士,從多方面分析及拆解地區行政改善上的四個重點問題。
問題一:18區關愛隊如何營運?
特首李家超在競選政綱中提到,18區關愛隊將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可是關愛隊具體將會負責哪些工作,如何組成,官方一直未有具體的表述。消息指10月19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將提及如何落實18區關愛隊的工作。到底要如何跟地區人士合作,才能在遇到突發事件等情況下,更有效地利用義工網絡解決問題?
陸頌雄:社區上的義工工作多元化程度不足,為了讓18區關愛隊發揮基層積極性,當局在吸納義工時需要多花心思,包括舉行多元、有意義的義工服務工作,讓參與義工感到開心、有意義,才能吸引社區人士參與,只有建立充足的義工班底團隊後,才能有足夠的動員力以應對突發事情。
楊永杰:不同地區有不同情況,立案法團、NGO、居民團體及居民的關係可說錯綜複雜,這些問題地區工作者是最為了解的。現時不少地區團體都甚具規模,他們不單有自己的會員及義工隊,更在社區建立完善的信息傳播網絡,政府應將他們吸納在關愛隊之內,遇有突發事情,這些團體及人士可以提供人力,同時迅速傳遞政府信息,以發揮重要作用。
陳偉強:有消息指,關愛隊將以投標方式招募負責團體,然而政府必須明白,關愛隊始終不能取代各社團的職能,為了提高關愛隊的能力,當局理應選擇區內重要社區團體為合作對象,提高他們的參與率。此外,關愛隊的功能不應與其他組織重疊,政府不宜讓將有關工作交予區議員及慈善團體,並釐清各組織的分別,否則將出現「架床疊屋」情況。
問題二:互委會解散 市民真的失去反映意見渠道?
近年互委會被指「日漸式微」,政府早前向全港1600個互助委員會發信,計劃於明年1月1日一併解散,坊間對互委會的去留意見不一,有意見認為互委會失去原有功能,應該藉此機會重組地方行政架構;亦有意見指關閉互委會令居民失去反映意見平台,政府應該怎樣彌補?
陸頌雄:互委會過去存在隨意、零散、參差不齊的情況,加上政治化問題,令互委會捲入政治鬥爭當中,這些情況都超出了互委會員作為官民橋樑的原意,當局應該成立有資源、有政策、有目的、組織性的新型居民組織,民政署亦須發揮統籌功能,而居民組織必須多元化,以長者、青年、婦女、文娛康樂等範疇作分工,並為這些組織的社區覆蓋率訂立KPI,才能協助解決社區正面對的種種問題。
楊永杰:互委會由於規模比較小,作為意見反映平台的作用有限,加上社區上早已成立不少居民組織,即使互委會解散,各居民組織都有能力彌補其功能,預期對社區的影響不大。此外,政府在社區上設有滅罪、防火及分區委員會,並由社區的不同持份者擔任委員,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三會的角色,同時吸納更多社區意見領袖,讓他們反映居民聲音,進一步加強官民橋樑的功能。
陳偉強:政府在社區上設有分區委員會,政府可以委任社區上有代表性的人士,這些社區代表亦可在區內成立不同的非牟利組織,民政署從中委任合適代表,進入分區委員會之內,反映意見。因此,即使互委會解散,政府仍有很多方法了解社區上的實際民情意見。
問題三:老鼠垃圾清不完 衞生黑點何時了?
特區政府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早前宣布推動「香港新市容」全港清潔運動,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打擊衞生黑點行動。今年7月至9月期間,各區民政處已於全港數以百個衞生黑點進行清潔行動,包括聯同其他部門採取的聯合行動。政府付出不少努力,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更多次親自上陣,落區指揮及視察,可是市面多個黑點仍有垃圾囤積情況,這些衞生老問題,到底應該怎樣解決?
陸頌雄:清潔工作涉及大量勞力工作,近日的清潔工可說是勞苦功高,可是政府現行清潔工作主要由外判商負責,改善外判制度,增加人手,讓工人有更好待遇是必不可少,此外,儘管現時有「1823政府一線通」,利用創新科技,建立簡易的意見反映方式,除了舉報不同的衞生黑點,才能及時將社區上不同的問題迅速向政府部門反應,並加入市民評分功能,讓政府檢討工作時有參考數據。
楊永杰:公道來說,政府推動全港清潔運動以後,地區環境衞生確有改善,然而過去的清潔行動經常有「虎頭蛇尾」的情況出現,令社區上的衞生問題故態復萌,如何持續進行清潔行動可說十分重要。此外,政府仍未能針對部分衞生問題,以紙皮堆積為例,政府可在各垃圾站設置合適區域,讓拾荒者將收集回來的紙皮放於指定位置內,做好管理工作。
陳偉強:鼠患方面,儘管政府已下了不少苦功,可是地方鼠患仍然持續,相信與滅鼠方式有關,政府應該對症下藥,必要時可招聘外地專家,研究是否改善現行的技術。針對廢棄電單車及垃圾團積情況,若有資源不足的問題,當局可考慮向立法會爭取資源,食環署應該與地政署通力合作,加大清理力度。
問題四:人口增加地區配套長期不足 永遠無法解決?
隨着更多的新住宅落成,各社區的居住人口不斷增加,地區設施不足的問題不斷浮現,為回應市民的訴求,不少議員一直努力提出不同建議,包括增建社區設施、改善交通、興建泳池、圖書館及社區會堂及休憩處等等;為解決港人住屋難問題,興建更多的房屋可說是勢在必行,面對社區設施的配套問題,政府應該怎麼辦好呢?
陸頌雄:解決地區配套不足問題,關鍵在於做好「一地多用」,政府應在屋邨落成前就做好規劃,事實上過去不少屋邨設有多用途綜合大樓,以屯門良景村為例,良景體育館可說是融入於屋邨以內,只要將需要設施一併整合規劃,興建程序將能加快。此外,政府應在賣地條款中,更多要求承辦商興建社區會堂、體育館、街市及其他的社區設施,除了滿足市民需要,這些設施有助提升物業吸引力,對發展商而言亦有好處。
楊永杰:政府在泳池、圖書館、社區會堂及休憩用地設施興建及規劃工作上存在不少規章限制,譬如是社區會堂,按現時標準只有420個座位,過去雖然曾多次反映要求將人數增加,以應付社區未來人口增長需要,可是政府卻「規劃標準」為由拒絕建議,要解決這些老大難問題,政府需要修改現行的規劃標準及準則,在制度下拆牆鬆綁,才能切合社區的實際需要,興建更多社區設施。
陳偉強:問題(編者按:關於爭取、反映以至管理地區配套等問題)其實涉及今後地區行政改革的方向,政府需要檢視現有區議員制度,未來是否保留制度。過去的民選區議員透過居民求助個案處理,讓他們了解到社區的情況,政府有意委任一些專業人士擔任區議員,可是他們與分區委員同樣都是兼職,由於時間有限,加上無法設立辦事處,預期將影響他們的表現。另一方面,政府亦須考慮關愛隊是否將要取代區議員的功能,若無此計劃,民選區議員還有其他需要性。
總結:地區工作如何開新篇?地區行政改革是關鍵
特首李家超正式上任以來,他與他的管治團隊一直展現出超凡的行動力及決心,從抗疫、經濟、房屋以至社區民生等不同方面,推動多項的政策,旨在解決香港存在已久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可是,即使有再好的政策及措施,實行上仍需有人來推動,因此,地區力量可說是不可或缺的拚圖。
事實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在政策制訂及推動時,政府都與地區力量有密切的合作,就以上述列舉的四大地區問題為例,義工關愛服務,在抗疫時地區組織與民政署合作,提供義工,協助政府包裝抗疫用品及上門送贈物資;互委會的營運上,過去地區力量協助互委會的組成,建立不同的聯席會議,為互委會提供技術支援,協調意見訴求;政府在推動全港清潔運動時,向政黨收集地區衞生黑點名單,成為日後行動的資料基礎;面對區議會失衡,部門會派遣代表出席聽取三會代表意見,為在地區設置配套改善作參考諮詢。可是,在地區行政改革仍未明朗的情況下,一切的行動都只不是長期的措施,亦遑論讓政策得以持續,根治老大難問題。明年是2023年,作為地區行政大版塊之一,區議會將於明年年底任期屆滿,地區行政改革可說是刻不容緩,如何才能做到地區行政也開新篇?可能在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會為市民提供答案。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