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白岩松對話梁萬年:疫情都三年了 我們還要打持久戰嗎?
近期,內地新一輪疫情在多省散發,呈現出點多、面廣、持續時間長等特點,且病毒不斷變異,防控難度進一步加大。
自10月10日起,人民日報仲音已連續三天聚焦「抗疫」,指出「躺平」不可取,「動態清零」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此外,新華社、經濟日報也接連發聲,表示精準防控疫情不容鬆懈,保持定力鞏固抗疫成果。
10月12日晚,央視《新聞1+1》節目,主持人白岩松視頻連線採訪國家衞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面對疫情,為何我國要堅持「動態清零」?梁萬年解答。
白岩松:這兩天媒體陸續發表評論,強調信心和耐心,我也注意到有些人說,「疫情都三年了,我們還要打持久戰嗎?」您怎麼看待很多人的這種擔心?
梁萬年:我也跟大家一樣,期盼疫情早點結束,但是這個新冠肺炎的疫情,確實太獨特了,這個病毒很狡猾,我們目前還不能說疫情就結束了,我們目前仍然還面臨着疫情的風險。從全球來看,新冠肺炎疫情還處在大流行階段,世衞組織還未宣布大流行結束,它仍然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衞生公共事件。
從我們的外防輸入的壓力來看,現在在逐漸的加大,特別是新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它的傳播速度在加快,它的隱匿性在增強,但有一個好處,它的致病率在下降。不過,從總的一個感染來看,它對人群的健康威脅,還是大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還是堅持我們的防控策略,優化防控措施,來為最終戰勝疫情做準備。
白岩松:我們現在繼續執行動態清零的政策,背後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我們擔心的是什麼?
梁萬年:動態清零是一個總的方針,這個總方針是在我們國家的抗疫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下所確立的,它的核心問題不是說病毒的清除,也不是說一例病例都不能發生,而是對於疫情的清零。簡單說就是,發現一起疫情就撲滅一起疫情,讓它不出現連續性的社區傳播和規模性的反彈,這就是動態清零。
在當下這種情況下,為什麼要強調我們的總策略總方針?為什麼要強調對發生的疫情進行圍捕?主要是考慮三個方面:
1.這個疾病和病毒我們對它了解的情況,以及它的毒性和致病能力;
2.我們的抵抗力,特別是衞生健康系統的救治能力和防控能力;
3.我們整個社區的公共衞生的干預措施。
在這種情況下,力求取得一個平衡,只要不失衡,對整個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就不會造成大的危害。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衞生健康系統的抵抗力,和病毒和疾病之間,還無法做到完全的平衡。所以必須要介入社會公共衞生的干預措施,來取得平衡。基於這一點,我們現在最擔憂的是,如果我們不加以嚴格的管控,我們會導致一些大量的感染,大量的感染會出現一些重症病例,乃至死亡病例的出現。另外,一旦感染人數增多,就會產生醫療系統的擠兌。最終反過來,就會加劇人們的恐懼心理,對社會經濟造成很大的衝擊,所以這是我們最擔憂的一個問題,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的一個最重要的考慮。
白岩松:梁教授,您一定也聽到了另外的聲音:有的國家疫情都結束了,球場坐8萬人都不戴口罩,我們為什麼還要動態清零?
梁萬年:從全球的情況來看,大家可能認為其他國家完全放鬆了,完全對疫情都不管了,其實我們認真分析一下,也不完全是這樣。從全球各個國家來看,絕大部分國家是在入境這一塊進行放鬆和調整,那麼從國內疫情防控調整的這塊措施上,它只是由過去把社區作為第一套防線,退回到醫療機構,把防止醫療機構的擠兌,把防重症和死亡作為最重要的防線,並不是完全躺平和放任不管,對社會公共衞生的措施,會根據疫情的需要再適度採取,包括世界衞生組織也反覆呼籲個人的防護,比如戴口罩、保持適宜的社交距離,這也是被大家反覆強調的,尤其從公共衞生專家這一塊,從國際情況來看,為什麼我們國家還是一個比較嚴格的措施呢?我們前幾波的疫情觸及是最小的,所以我們發病率、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在全球來看是最低的國家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嚴格的措施執行,面對新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我們很容易「破防」,一旦「破防」,造成的損失和危害將是巨大的。
白岩松:另外有一種聲音在議論,現在奧密克戎在變異的過程中越來越弱了,死亡率在下降,重症數在下降,同時無症狀感染者轉化率都變得很低了,既然都很輕了,為什麼我們還要這麼嚴?
梁萬年:從病毒和疾病本身來看,確實展示了這個特點,從奧密克戎的變異株來看,它的傳播性在加快,隱匿性在增強,同時對疫苗對感染後所形成的免疫的逃避能力也在增加,從疾病的症狀來看,無症狀和輕症的比例在增加,致死率也在下降,這是個事實。但是從公共衞生角度來看,衡量一個疾病的危害性有兩種不同的視角:
1、國際上通用的視角,群體視角,而不是個體的視角:重要的是看這個病的死亡率,這個死亡率計算的分母是全人群,分子是感染這個疾病後導致死亡的人群
2、個體視角:往往是對患病的個體來看這個疾病危害度有多重,奧密克戎的症狀的嚴重度在下降,算個體的危害是病死率,病死率的分母是感染或者是患病的人群,分子是因為疾病後死亡的人群
我們搞公共衞生的,搞疫情防控的,看的重點危害是它的死亡率,如果感染人口量很大,雖說病死率很低,兩個一乘,死亡率是高的,死亡的絕對數是大的,所以它仍然是一種重大的公共衞生問題,所以它會導致一些超額的死亡,或者叫額外死亡,所以我們在現階段對疾病的防控手段,包括我們的藥物、疫苗還沒有完全達到我們理想狀況的情況下,加強防控,對保護生命也是必要的。
白岩松:接下來就關注代價的問題,最近這幾個月議論這個問題的人會越來越多:病毒在減弱,對經濟的衝擊卻在加大,我們要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你怎麼看待代價問題,尤其在經濟層面
梁萬年:做疫情防控一方面是要控制住疫情,另一方面是要平衡疫情的控制和社會經濟發展,包括老百姓正常生產生活的維持。如何平衡好它,就是一個均衡的問題,理論上來說,一個傳染病的疫情,它必會造成社會經濟的影響,包括對正常生活的影響,那麼如何來衡量,在兩害中如何取其輕,就是要用動態的眼光來總體上均衡。從公共衞生角度來看,算代價的時候,一定是算總體上的,包括代價付出之後產生的收益,也是要算總體的賬,這種總體上,要加上生命的維護,我們正常的醫療服務的共進,再加上經濟的發展,正常生產生活的維護,所以算賬僅僅從經濟的角度來算,它肯定是片面的,應該把社會、民生,大的賬,甚至是局部地區和整體之間的關係,短期的代價和長遠的代價,都要綜合考慮。從這一點來看,我以為我們中國所採取的防控的策略方針是最具成本效益的,也是符合中國實際的。
白岩松: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期待,生產和生活的秩序能盡早地恢復到正常,針對這一點,有沒有時間表,我們為此應該做些什麼?
梁萬年:近三年的疫情防控,我們都在期盼着最終能戰勝疫情的這一天,能夠恢復到2019年以前的狀況,我想,對政府也好,對我們老百姓也好,都是期盼,這種時間表,我們也在努力,努力戰勝疫情,但是現階段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也很難明確說,在幾月份幾個月我們就達到了這種標準。
記得過去我們說過,如果真的要戰勝疫情,我們對病毒、疾病的認識需要進一步加深,現在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它的變異還在加快,變異了之後,奧密克戎的病毒性在下降,病死率在下降,但是奧密克戎並不一定就是最終的變異株,這一點科學上是比較肯定和明確的,那麼它再變的話會怎麼樣,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包括我們對疾病本身,疾病感染以後,它的後遺症現在又放到了重要的科學問題上來,第二個方面從我們戰勝疾病的武器和手段來看,我們現在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藥物,我們的疫苗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是好的,但是防感染的效果沒有那麼好,我們還是要再繼續努力,因為我們還在加快研發藥物,加快疫苗的研發和接種策略,我想達到這個期盼需要我們全社會各行各業每個人都堅持下來,樹立信心,一起會戰勝疫情。
白岩松:我們針對時間表再做一個大膽的假設性的推進,比如來年春天,兩會也開完了,我們來逐步放鬆疫情防控政策,讓日常生產生活恢復秩序,未來幾個月的時間加快老年人疫苗的接種、醫院的建設、防止擠兌、藥品盡早跟大家見面等等,有了這樣的一個目標,大家都願意配合,你覺得怎麼樣?
梁萬年:這個時間咱們從科學上來說是無法明確劃定的,但是咱們這三年的疫情抗擊,可以說我們一直是按照這種方式在做的,我們一直在持續根據我們病毒的了解,根據我們的能力和手段,工具箱的豐富,在不斷優化和完善我們的策略和措施,我們的防控方案,從第一版到第九版,都有很大的變化,我們一直在持續地優化、完善、和調整相關的措施和組合,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正如你說的,我們必須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包括我們的醫療救治、老百姓的健康素養、基層能力建設、藥物研發,疫苗進一步的接種等等。我們現在還是要再加一把勁,把我們的疫苗接種率,特別是弱勢人群、老年人群的接種率進一步提升,同時,加快藥物的研發和生產,特別是口服的,在老百姓家庭就能用的一些藥,這些都是我們期盼的。
白岩松:你們有沒有推算過,現在我們就恢復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等於說是疫情防控政策發生重大的改變可能的後果或者現狀怎麼樣?
梁萬年:我們做過這方面的測算,因為奧密克戎的傳播力,比以往的德爾塔要快得很多,現在的BF.5、BF.7傳播更快,也就是說只要你一放鬆,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被感染,這種感染的概率那就有百分之幾十,即使它的病死率比較低,但總的死亡率會比較高,會造成大量的感染、重症、死亡。另外有大量的感染者,出現症狀後去就醫,就會導致醫療資源的擠兌,擠兌之後正常的醫療服務需求就很難保證,那麼自身所產生的死亡和重症就會出現,這是我們最擔憂的。現在我們還沒有一個剎車機制,放開它之後一旦出現情況再想把它控制住,是很難的。
白岩松:現在很多防控政策比較僵化,比如說飯店老闆讓顧客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也要戴口罩,吃飯的時候摘下來,下一口不吃之間又戴上,你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怎麼去避免?
梁萬年:我也看到了媒體報道的這些情況,首先,動機肯定是好的,為了更好的防控,但是做得如何科學是最重要的。精準防控、科學防控是最關鍵的,不論是地方部門也好,還是個人也好,都是強調科學強調結合實際的可操作性。
(來源:央視新聞)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