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確診再破萬 開打二價疫苗

新加坡鬆綁口罩令,6日在市中心金融商業區已經沒有民眾戴口罩。(法新社)

大公報綜合《聯合早報》、路透社、新華社報道:新加坡於8月進一步放鬆防疫措施,包括取消室內口罩令等,疫情出現反彈。據新加坡衞生部統計,該國10月11日單日新增11732宗確診病例,是繼8月2日以來首次破萬。衞生部長王乙康10日表示,新加坡目前二次感染率為15%,若達到50%,將引發新一波疫情。由於Omicron的亞變種XBB(也稱BA.2.10)確診病例激增,將於14日開始為18歲及以上者接種莫德納二價疫苗。

新加坡11日新增11732人確診,較此前平均日增約4000宗翻了一倍多。這是新加坡時隔2個多月後確診案例再度破萬。王乙康表示,確診人數的上升是因為「民眾周末外出較多,加上以往周一的新增病例都會在周二反映。」此外,新加坡目前有11個ICU病例及50個急需吸氧的病例,該數字明顯高於過去幾個月的水平。

XBB新變種蔓延

根據衞生部網站數據,目前在社區傳播的變種病毒中,以感染XBB毒株的病例最多。XBB變種病毒在新加坡僅出現三周,就已經佔目前每日確診病例約55%,但病情並未比感染其他Omicron變種的更嚴重。已接種疫苗的確診患者出現的症狀包括喉嚨痛及輕微發燒等。

王乙康表示,每一次放寬防疫措施時都會面對病例增加,這次也不例外。衞生部會盡可能支持醫院和醫護人員渡過難關,但仍會維持現有防疫措施。他強調,出現新一輪疫情爆發將取決於二次感染率,目前這一數字為15%,也就是每百名病患中有15人會再次確診;若二次感染比率增至50%,恐出現新一波疫情。

隨着北半球入冬,王乙康表示,12月或有新毒株傳入新加坡,且可能是更危險的毒株,呼籲50歲及以上者抓緊接種二價疫苗。他說,打疫苗的副作用風險小,不打疫苗的風險卻很大。

新加坡原計劃於本月17日開始為民眾注射莫德納二價疫苗,隨着確診人數激增,政府決定提前3天、於14日提前開打。這款疫苗可同時對抗新冠原始毒株和Omicron變種毒株,預計每天可注射6萬至7萬劑疫苗。新加坡約564萬人口中,92%的民眾已接種最少一針疫苗,接近80%民眾已接種加強劑。

世衞:疫情仍未結束

截至11日,新加坡累計近197萬人確診,死亡人數超過1600人。新加坡從今年3月起大幅放鬆疫情限制措施,允許75%居家辦公的員工返回辦公室,將允許聚集人數上限升至10人;8月底進一步鬆綁室內口罩令,只有在醫療機構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須佩戴口罩,開放境外人士無需疫苗證明及隔離便能入境。

新加坡從周一起全面解除疫苗接種差異化管理措施。王乙康強調,如果情況需要,會恢復疫苗接種差異化措施,並將限制設定在適當水平,以保護未接種的人,幫助緩衝新一波疫情和感染率。疫苗接種差異化措施此前適用於超過500人參與的大型活動、允許訪客跳舞的夜間場所,以及包括餐館、咖啡店和小販中心在內的餐飲場所。

除了新加坡外,韓國政府11日起啟動接種輝瑞二價疫苗。優先接種對象為60歲及以上長者、免疫力低下人群、高風險感染設施的住客和工作人員等。據悉,追加接種預約者超過32萬人。

雖然全球多地已基本放開疫情限制措施,但並不意味着疫情就此結束。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上月表示,隨着病毒持續傳播,出現更危險變種的風險永遠存在。「我們在一條又長又黑的隧道裏待了兩年半,才剛剛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曙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躺平」致死亡率上升 多國人均預期壽命下降

綜合《日經中文網》、彭博社報道:面對新冠疫情,多個國家採取「躺平」防疫政策,病歿者眾多,從而導致死亡率也因而上升,導致包括多個國家人均預期壽命下跌,而新加坡人均預期壽命更是創下1957年有紀錄以來首次下跌。

據新加坡統計部門數據,新加坡2021年人均預期壽命為83.5歲,低於前年的83.7歲,為自1957年有紀錄以來首次下跌。根據當局數據,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為85.9歲,而男性則為81.1歲。

同時,新冠已成為新加坡去年第五大死因。據報道,由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新加坡的死亡人數高達2490人,其中6成是由於新冠直接造成的,約4成是死於患有其他疾病的新冠患者。

亞洲另外一個長壽國家日本,受疫情影響,人均預期壽命也出現下跌。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日本2021年的人均預期壽命,是10年來的首次縮短。據報道,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為87.57歲,男性為81.47歲。與2020年相比,女性縮短0.14歲,男性縮短0.09歲,厚勞省稱,「相信人均預期壽命的縮短是新冠所致。」

據報道,新冠也對美國人均預期壽命造成影響。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美國2021年人均預期壽命降至76.1歲,比2020年的77歲縮短了0.9歲,為100年來美國人均預期壽命首次出現連續兩年下降。

全球兩成確診者患長新冠

據《衛報》報道: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警告,「長新冠」已經演變成全球「具破壞性」的危機,各國應該立即採取行動應對。

一位長新冠患者正在英國倫敦國王喬治醫院接受物理治療。(美聯社)

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已導致近650萬人死亡,超過6億人確診。世衞組織估計,約有10%到20%的確診者在痊癒後,仍有疲勞、呼吸困難、認知障礙等長期症狀;女性更容易有「長新冠」症狀。有研究指出,僅在歐洲,經歷「長新冠」症狀的人就多達1700萬。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長新冠」讓很多人無法「過上充實、正常的生活」。

譚德塞認為,這種情況將會加重醫護人員以及公共衞生系統的負擔,並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尤其是在新冠已導致全球損失了大量勞動力的情況下。此外,由於缺乏最佳治療方法的科學證據,「長新冠」將繼續顛覆人們的生活,而且情況在全球範圍內都十分嚴重。譚德塞稱:「目前,全球正處於終結新冠的有利條件下,需要各國立即採取持續行動。」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實驗醫學教授奧普肖也表示了對「長新冠」的擔憂。他指出,他在醫療保健領域的許多同事,以前是「精力充沛的臨床醫生」,現在卻因為「長新冠」無法工作,「(可能)會有一些人終生受到影響」。

(來源:大公報)

更多閱讀:

新加坡二度感染率上升 當局憂新一波疫情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