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北溪」羅生門:是「事故」還是「蓄意破壞」?
文/周琳琳
極其罕見的洩漏
海面泛白的波浪中,天然氣不斷噴涌,海面上引起湍流,形成幾百米寬的巨大旋渦。最大直徑為1公里,最窄也有200米。這是「北溪1號」(Nord Stream 1)和「北溪2號」(Nord Stream 2)26日發生漏氣時的場景。
北溪2號線徹夜出現壓力下降情況,到26日,管道內的壓力從105巴大跌到只剩7巴。德國率先發現「北溪2號」管道壓力下降並通知丹麥。丹麥附近水域的「北溪-2」管道發現一個洩漏點不久,「北溪-1」管道又發現兩個洩漏點,分別位於丹麥和瑞典附近水域。
洩漏情況之嚴重可能持續一星期之久,不但影響途經船隻的安全,且附近充斥的甲烷,還有可能造成爆炸風險。丹麥及瑞典的海事局均發出航行警告。
「北溪」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建造、並連接到德國北部的天然氣管道,是俄羅斯輸氣到歐洲的能源命脈。
丹麥能源署署長在新聞公報中說,天然氣管道出現洩漏是極其罕見的。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27日發表聲明說,「北溪-1」和「北溪-2」海底輸氣管道的三條管線一天內同時發生損壞的情況前所未有。
副作用意味着什麼
由於烏克蘭戰事引發爭執,俄羅斯早已大幅減少對歐洲的能源供應,而這次的漏氣事件,讓歐洲在冬季來臨前,透過「北溪1號」管線獲得燃料的希望蕩然無存。
歐洲天然氣價格攀升也是意料之內的事,昨日一度急升近兩成。能源危機、通脹加劇,股市也發生連帶效應:歐洲三大股市27日集體收跌,其中英國倫敦股市跌幅為0.52%,法國巴黎股市跌幅為0.27%,德國法蘭克福股市跌幅為0.72%
爆炸引發的羅生門
瑞典測量站在洩漏水域探測到兩次強烈的水下爆炸。瑞典地震學家說,第二起爆炸規模較大,威力「相當於超過100公斤的炸藥」。
據此,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27日晚說,「北溪」天然氣管道洩漏並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壞」。
持此觀點的不止丹麥領導人。德國《每日鏡報》報道引述政府和相關當局消息人士稱,「一切都顯示不是巧合」,「難以想像這非針對性的襲擊」。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向商界領袖表示,洩漏是針對基建的攻擊,並非自然原因或物料老化所致。波蘭總理亦形容事件是人為破壞。天然氣的建造方俄羅斯則表示,會徹查事件,但不排除一切可能性。
但事件發生於國際水域而非丹麥領海,因此不能視為對這個北歐國家的攻擊。瑞典總理也認為,管道漏氣是人為破壞,但相信這不是針對瑞典而來。
北溪天然氣管道為何維修難度如此之大?
此次事故發生後,北溪天然氣公司已經表示維修十分困難,可能長達數月甚至更久,目前尚無法預估。一方面我們能看到此次事故的嚴重程度,而另一方面卻也引發了諸多好奇,為什麼維修的難度會如此之大呢?
從技術層面來說,「北溪-1」本就面臨發動機漏油問題,此前就因為「技術原因」看情況恢復供氣。如今因為海下管道洩漏並發生爆炸,面臨的困難就更大了。
另一個原因是地理環境特殊。水下沒有地下方便,加上這本就是一條長線管道運輸,在沒有找到原因的前提下,還可能會「復發」,整個過程就更久了。
再者,水下洩漏爆炸可能會引發燃燒,情況不清楚時貿然行動,可能造成更大人員傷亡。
譬如,2022年9月,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萊里湖水下的一條天然氣管道發生了爆炸並燃起大火;2021年7月,在尤卡坦半島附近的墨西哥灣海面出現了詭異的一幕:一個巨大的熊熊燃燒的火眼睛不斷噴射熔岩般的烈焰,正在不斷從水底冒出,將大海都煮沸了。蒸氣和黑煙交錯瀰漫,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入口,十分嚇人。很多人用「地獄之門」來形容當時的場景。
歐盟反應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任何對歐盟國家在用的能源基礎設施的有意破壞都是不能容忍的,並將招致「最強烈的反應」。丹麥國防部長28日將到比利時布魯塞爾,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討論事件。
成為擺設的「北溪」
歐洲以往每年經「北溪一號」由俄羅斯輸入約550億立方米天然氣,但俄烏衝突爆發後,俄方以渦輪機損壞等理由逐步削減供應量,到上月更完全停止輸氣。
至於長1,230公里的「北溪二號」由俄羅斯輸送天然氣經波羅的海至德國,儘管去年底已竣工,但德方因俄烏衝突而拒絕審批。如今,從未正式使用過的它,似乎也已暫時終結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