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96%中學生購物價錢優先 缺乏回收概念

96%中學生受訪者到超市購物時最先會考慮價錢,而不是可持續性概念。(中新社資料圖)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今日(20日)公布一項調查結果,指96%的中學生受訪者到超市購物時最先會考慮價錢,而不是產品物料是否對環境有害、包裝是否可回收等可持續性概念。

聯盟早前就中學生可持續消費習慣進行調查,共收集628份問卷,調查發現,中學生對回收存在謬誤,有超過四成受訪者認為,油漆罐是可以回收的;不足一成人有回收廚餘的習慣;近一半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受心癮驅使消費。調查結果還顯示,有超過六成受訪者建議政府採取具體措施,鼓勵市民回收,例如提供經濟誘因、增加入樽機,以及加強教育工作等。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總幹事張一心說,研究顯示中學生對可持續消費的認知有待加強,執行效果也不理想,提醒他們不要只為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消費,要分清需求及考慮到可持續發展。

有份設計問卷的一名中六學生認為,中學生在學校實踐回收有一定困難,因為小息時間較短,加上對回收概念不足,認為回收步驟十分麻煩和複雜,因此希望學校可以成立回收學會,提升學生的相關意識。

相關報道:

團體辦全港廚餘比賽推廣環保減廢 獎品總值達100萬

環保署將推「一袋兩用」指定垃圾袋

第二期入樽機先導計劃下周六起展開 加強容器辨識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