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觀香港|香港11月前實行「0+7」?防疫與經濟如何兼得?

坊間最近熱議最多的話題,就是「0+7」隔離。這個話題頻頻上熱搜,和最近接連有幾個大型比賽移師他國或取消在港舉辦有關。

原定明年在港舉行的世界龍舟錦標賽改在泰國舉行,今年渣打香港馬拉松宣告取消。9月初,香港羽毛球總會也宣布,決定取消原定於今年11月8日至13日舉行的香港公開羽毛球錦標賽。這些大型比賽事取消的原因都和香港的檢疫政策相關。香港龍舟總會主席鍾志樂今日表示,政府始終沒有公布防疫政策的路線圖或時間表,使本港在能不能舉辦賽事上存在未知數,如果本港防疫政策不變,短時間内可能未必再能成功申辦國際體育賽事。

團結香港基金常務副主席陳智思亦表示,大型比賽轉到其他地方進行後,以後都未必會再回到香港舉辦。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則建議政府應該盡早公布清晰的指引,預留足夠時間給主辦方做好籌備工作,要「善用體育盛事推動香港復甦步伐」。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認為,政府應該盡快放寬檢疫安排到「0+7」甚至「0+3」,而這個檢疫安排如果等到年尾或明年初再放寬,可能已經為時已晚。而同時,特區政府也應該考慮取消海外來港上機前的核酸檢測的要求。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也認為,輸入個案佔比很低,入境人士普遍已接種兩劑疫苗,風險較低,可以考慮取消登機前的核酸檢測規定。

昨天,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中秋節期間,疫情并未反彈,政府方向也一直是提升與國際接軌,正積極考慮「0+7」。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則指,香港是國際城市,同意應該改善對外檢疫政策,提升對外連接,「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是家庭,與國際(恢復正常)通關是事業,兩樣都不會放棄,亦不是零和遊戲。」

香港在抗疫這條長長的隧道跑了近三年,商界和打工仔都無法再繼續承受封閉,政府或許應該審時度勢認真處理放寬入境限制問題,先通國際關,再通內地關,令經濟盡快重拾活力。

記得周一至周五晚鎖定點新聞,我們一同《點觀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