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胡醫聊|兒童發燒點降溫?如何判斷嘶哮症?兒科醫生藍章翔傳授科學育兒大法|嘉賓主持:胡定旭
香港新冠疫情持續攀升,兒童染疫情況近期廣受關注。BB發燒時身體不適,啼哭不止,亦令父母感到十分心焦。本期《肥胡醫聊》請到香港兒科醫學院院士、香港母乳育嬰協會顧問醫生藍章翔,講解兒童發燒應對方法、兒童染疫治療手段及母乳餵養的好處等實用知識,讓新手家長更了解如何科學「湊B」。
兒童發燒點降溫?切忌凍水沖涼
幾乎每個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次多次發燒。藍章翔指出,大部分發燒都是普通的病毒感染,小朋友吃了退燒藥、喝多些水,就會自己痊癒。她建議家長可以幫小朋友先降溫,可以洗個暖水澡,或用暖水幫小朋友抹身。
藍章翔叮囑家長切忌用凍水為小朋友沖涼,亦不可用酒精抹身,這樣會引起血管收縮,對散熱毫無益處,還可能引起小朋友打寒顫,更加不舒服。至於用冰敷頭就沒有問題,但實際對於降溫沒有幫助,只能讓小朋友感覺涼快些。
不過,發燒始終只是一種病徵,背後的成因還有很多。藍章翔提醒,家長必須及時帶小朋友就診,才能對症下藥。曾有不足一歲的小朋友突然微燒,病徵雖輕,家長卻不敢大意。除了體溫較高,家長亦細心觀察到小朋友有一隻腳活動得不是太好,於是便拍下視頻傳送給藍醫生。
「我看完覺得不妥,叫家長即刻帶小朋友來看。」藍章翔說,檢查發現,小朋友腳部的一個關節,一被觸碰就會痛,再加上發燒等臨床特征,判斷小朋友其實是患上急性細菌性關節炎。這種病來勢兇猛,如果細菌入血,引起血中毒,嚴重可破壞整個關節的成長。所幸家長發現得早,小朋友其後留院,使用高劑量抗生素及時治療,才沒有留下不可逆的傷害。
幼童染疫咳聲似海獅?患「嘶哮症」危險訊號
近日有多名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嚴重病徵,「嘶哮症」這個相對陌生的病症亦引起社會關注。藍章翔指,如果小朋友咳或呼吸時聽到怪聲(例如類似海狗、海獅的聲音),而且非常急促,就是患上嘶哮症的危險訊號。病毒令小朋友聲帶腫脹,空氣無法進入,嚴重可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藍章翔又說,自己在透過視像診症時,也發現有小朋友患上此症。至於治療手段,初期可以考慮用霧化治療減少腫脹,但如果情況惡化,就必須送院。所幸該名小朋友接受霧化治療兩次後,情況就有所改善,家長也才放下心來。
當然,對於新冠病毒還是預防勝於治療。藍章翔建議家長盡快帶小朋友接種疫苗,亦要做好防感染措施,包括疫情高峰期避免帶小朋友外出食飯,因為需要除口罩的活動風險一定最高。
「如果小朋友真是很不幸得了新冠,但病情比較輕微的話,多飲水、多休息就可以了。」藍章翔提醒,新冠病毒是病毒感染,不能亂用抗生素。對於輕症的小朋友,可以採用一些輔助性治療,包括幫他降溫、保持充足水分、洗鼻、補充營養等。如果小朋友開始咳,但不影響吃奶、睡覺,亦盡量不要用止咳藥,以免造成痰液積聚,嚴重還會引起肺炎,更加得不償失。
母乳餵哺無敵?研究證增抵抗力減敏感
此外,不少研究顯示,抗體可以經母乳傳給嬰兒。藍章翔提到,近期部分嬰兒染疫個案中,經母乳餵哺的小孩,徵狀都會比較輕微。除了增強小朋友的免疫力,減低新冠肺炎、腸胃炎、中耳炎發病的幾率,一些常見的過敏的問題,亦可以通過母乳餵哺得到緩解。
藍章翔介紹,自己曾就此進行調查研究,持續觀察約200名小朋友,由媽媽懷孕開始隨訪到18歲。這些小朋友的家族都有高敏感史,他們出世後,部分接受母乳餵哺;部分是奶粉與母乳各一半;部分則全以奶粉餵哺。結果發現,母乳餵哺的小朋友出現敏感情況相對較少。「還有很多研究顯示,以母乳餵哺的小朋友,將來患上肥胖症、糖尿病的機率會低一些,甚至乎會聰明些。」
至於母乳應該餵到幾多歲?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全母乳餵哺到6個月就差不多。之後小朋友需要再添加輔食,完善營養均衡,同時學習咀嚼功能。而在逐漸添加固體食物的同時,母乳餵哺可持續到一歲半至兩歲。
餵母乳需戒口?蝦蟹蛋奶照食無問題
雖然母乳對嬰兒好處多多,但對媽媽而言,選擇親身餵哺絕非吃飯喝水那樣簡單。這份漫長的疲憊、狼狽和疼痛,旁人無法體會,只能自己獨自承受。甚至有些媽媽選擇奶粉餵哺,還會招致長輩及旁人的不理解。
藍章翔呼籲社會不要給新手媽媽太大壓力,尤其一開始許多媽媽未必有足夠的母乳,如果再不停被灌輸「一定要全母乳」、「不餵母乳就不好」、「做得不夠好」等,不僅情緒受到影響,也會影響產奶。
藍章翔解釋,母乳餵哺其實也不止對小朋友有益處,對媽媽的好處也很多。除了可以拉近親子關係,餵哺母乳的媽媽,生產後體重會恢復得較快,因為嬰兒吮吸母乳的力度,可以幫助媽媽子宮收縮。另外,餵完奶之後,媽媽的身體也會產生一種荷爾蒙,令她們能盡快入睡,睡眠質素是非常好的。
「有媽媽整天都擔心,餵母乳需不需要戒口?其實這是一個很錯的觀念。」藍章翔表示,餵母乳時並非「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媽媽平時吃的食物,例如蝦、蟹等海鮮,哺乳時都可以照吃不誤,因為均衡飲食對小朋友來說也很重要。不過,唯一的建議就是不要飲酒。此外,絕大部分藥物,在哺乳期間服用都是安全的。
(攝製組:Yan、茜茜子、蘇婷、任青/ 撰文:蘆葦)
往期閱讀:
肥胡醫聊|袁國勇:第三針「溝針」沒問題!建議港效仿以色列推疫苗通行證穀針
肥胡醫聊|破除HPV迷思 婦科專家顏婉嫦:單一性伴侶亦可能感染 男女都應打疫苗
肥胡醫聊|許樹昌:打第三針重症風險降低20倍 「疫苗護照」遲早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