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晤財政司正副司長 促造地建屋提速提效提量

民建聯於今日(會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會後會見傳媒。(點新聞記者攝)

特區政府今年7月6日宣布成立「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及「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以統籌與土地房屋有關的工作。民建聯於今日(25日)會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以表達對兩個小組的工作期望,建議兩個小組能打通規劃、地政、建造、配套等環節,突破既有限制,並集合官商民三方力量,為造地建屋提速、提效及提量,以成就建屋安民的社會期盼。

劉國勳表示政府需為小組訂立明確工作目標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陳恒鑌及劉國勳會後會見傳媒。劉國勳表示,過去政府曾設立以財政司司長為首的「房屋用地供應督導委員會」,下設由房屋局局長負責的「房屋工程行動小組」,以落實「八萬五」《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他指出,新一屆政府設立「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體現政府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決心,然而公眾並未清晰了解新架構的工作目標,他建議政府為小組訂立明確工作目標,從宏觀角度檢視《香港2030+》的土地總需求預測,提升市民的人均居住空間,進一步增加土地總需求預測至11000公頃,或相等總土地面積的10%。

劉國勳續指,小組應編制與《長遠房屋策略》相配合的土地供應,督導和監察充足的用地,以配合及滿足《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十年的建屋需求,在全力覓地的同時,亦必須更新《長遠房屋策略》的建屋目標,將公營房屋年均總供應提高至4.5萬,以及透過增加私人房屋土地,以提高私人住宅的建屋量,建議將每年平均建屋量提升至約6.2萬個。未來10年,需要額外約225公頃2住屋土地,並應將土地供應清單載入《長遠房屋策略》一併作每年檢討及更新。

此外,劉國勳建議政府需提高地積比善用已有土地資源,全面審視16000公頃綠化地帶,重啟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研究,釋放「祖堂地」發展潛力,研究進一步縮短土地發展的程序,重新審視大型發展計劃的推展進度,落實「基建先行」和「創造容量」的發展方針及每年公布未來5年的私人住宅賣地計劃,監察建造業人手供應狀況及為土地及房屋供應建立清晰的問責機制。

陳學鋒表示,4點意見獲財政司正、副司長正面回應。(點新聞記者攝)

「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方面,陳學鋒表示會面期間向財政司正、副司長提出四點意見。他表示,過渡性房屋為房屋階梯的組成部分,而絕大部分的過渡性房屋亦獲大額公帑資助,加上上屆政府亦承諾供應2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故過渡性房屋從廣義上看,亦是「公營房屋」的一種。因此,他期望「行動工作組」可一併監察及督導相關項目的進度,並協助解決籌建時遇到的問題,致力縮短建屋流程,探討各項加快建造及入伙的措施,並以3年完成地基及上蓋建屋工程為目標。

陳學鋒續指,過去,政府曾引入私人參建模式以協助供應居者有其屋單位,建議當局可參考過去成功經驗,重啟「私人參建居屋計劃」(PSPS)以發展出租公屋。至於私人參建居屋方面,當局宜優化計劃,增加出售附屬商業設施的靈活性,藉以增加私人參建模式吸引力,鼓勵業界更廣泛應用新建築技術,包括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及建築資訊模型(BIM);同時,督促獨立審查組儘快引進及接受BIM審批圖則,以加快建築項目的設計及審批。陳學鋒表示,4點意見獲財政司正、副司長正面回應。

陳恒鑌關注興建房屋面對的「基建先行」的問題。(點新聞記者攝)

陳恒鑌關注興建房屋面對的「基建先行」的問題。他指出,未來的五大建屋區都集中於北部都會區之內,然而當中最大的制約點在於交通基建,就目前情況而言未見有一個交通基建可以動工,北環線亦非短期可實現,他強調政府必須做到「基建先行」,讓「統籌組」監督進行中的鐵路及主幹道工程的工作。

被問及會面的情況,劉國勳表示,財政司正副司長普遍認同民建聯的建議,部分倡議的內容政府亦已經着手推動,現時正深入如何釋放更多地積比及檢視綠化地等工作,並同意需為小組設立明確的目標,未來將具體訂定目標內容,同時財政司正副司長亦安排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跟進民建聯提出的基建相關建議。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更多閱讀:

梁熙:過渡性房屋單位存在錯配 需興建更多大單位

民建聯憂公屋輪候時間回升 冀加快興建過渡性房屋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降至6年 按季微跌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