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慧說法|高球與劏房 這一刻解開貧富心結吧!
文/鄭久慧
粉嶺高球場建公屋的爭議沸沸揚揚,作為社會公知的傳媒應居中持平,盡量釋除公眾疑慮,解開貧富心結,增進溝通,構築共融社會。
釋疑一:絕非針對粉嶺高爾夫球會
2018年底,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王坤表示,未來30年香港需要4800公頃土地,其中3600公頃已有規劃,但1200公頃沒着落。單單在中短期規劃的十年內,就欠815公頃,故此任何可用土地都不應放過。
2019年初,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發表報告,「八大建議」包括局部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其實並非針對該球場,而是因為球場地契剛巧在2020年到期,故為首選。當時王坤解釋,小組已考慮過全港約66幅私人遊樂場類地契的土地,不少還沒到期的土地只能容後再議。
釋疑二:輪候冊越來越長 劏房戶不能再等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高球場建屋」建議的2019年,公屋一般輪候冊的輪候年期僅為4.7年,現時已增至6年,廿多萬劏房戶活在水深火熱中,加快覓地,增建公屋,加速上樓,不容再拖!
當年專責小組諮詢全港各階層,收回10萬份意見,規模之大,前所未見,故此甚具代表性。諮詢結果顯示54%受訪市民支持使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而電話調查就有3000多個有效樣本,比一般同類問卷多做3倍樣本,電話調查結果亦顯示徵用高球場建屋是民意之所向,約61%支持使用私人遊樂場用地解決房屋問題。
釋疑三:政府增建三倍單位 展現解決房屋問題決心
遙想三年前,「土地大辯論」報告書僅僅建議將兩成粉嶺高球場用地(即32公頃)建成約4000個公屋單位,當時就曾被前測量師學會會長何鉅業質疑,發展價值太低。因為根據政府規劃文件,一般來說,香港運用土地的合理密度是一公頃大約發展800個單位,若高球場32公頃,僅發展4000餘個單位,效益非常低。到了今年,政府展現出加快輪候冊上樓的決心,在同一面積增建3倍單位至12000多個,為引頸而待的劏房戶帶來質的飛躍!
釋疑四:美利樓都可以搬 古樹古墳不能搬嗎?
有人說,高球場內有歷史建築、古樹古墳,生物保育怎處理?確實場內有不少古樹仍未妥善記錄於古樹名冊,處理需時;同時也有具特殊保育價值的樹種,惟皇后山或者港島半山區的發展均顯示,規劃建屋與樹木保育兩者是可以兼顧的。此外,古墳當然不是粉嶺高球場獨有,過往發展新界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做好賠償安置工作,原居民普遍理解及配合遷墳的決定。
至於歷史建築,更可謂「nothing impossible」!當年美利樓分拆為3000多件,成功從中環花園道搬到赤柱海傍,就是前無古人的遷址成功例子!
釋疑五:尊重程序公義 亦勿忘塱原濕地的教訓
2019年專責小組建議發展粉嶺高球場作中短期建屋土地時,就有聲音質疑,參看橫州例子,即使收回球場,還要過城規、環評、古物諮詢等幾個大關,一連串程序走下來,少說也要十多年,故此根本不能滿足中短期建屋需要。
現在的僵局就出在環諮會,一般由環諮會討論的環評報告,一次會議就可完成,這次卻要續會,「拉布」討論廿多小時,最終議而不決。成員們特別關注水文影響及雀鳥棲息問題,要求政府提供覆蓋雨季及旱季的全面雀鳥報告,最少要再等7個月才有資料!
環諮會全名是「環境諮詢委員會」,是環保署下屬的諮詢委員會,一旦環評過不了,政府可上訴或重新申請,環保署長亦可在環諮會反對下批出環境許可證,惟勢必面對連串民間環保團體的司法覆核。
說起雀鳥令新界北發展項目叫停,筆者不禁想起2000年,九鐵興建落馬洲支線紓解跨境客運交通壓力,本打算取道新界北的塱原濕地,以高架橋形式通過濕地,將對濕地的影響減到最低。奈何環保分子高舉「雀鳥天堂」等保育理由強烈抗議,最終受制於環評不過關,九鐵只好改以地底隧道形式穿過塱原到達現在的落馬洲港鐵站,造價大幅上升20億,令總造價攀升至100億,而工程亦延至2007年中才告完成。可見環評影響力之大!
總括而言,高爾夫球運動當然不能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劃出的32公頃土地建屋後,只會令總數54個洞的粉嶺高球場減少8個洞。試問在數十萬基層住劏房,日日夜夜擔心被逼遷的今日,還打什麼球?生人都沒屋住,還談什麼古樹古墳雀鳥保育?是時候打破土地利益固化的藩籬,重新合理分配資源,讓每個香港人住得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