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統一標準 落實「兩地一檢」

文/張學修

由於香港和內地核酸檢測要求不同,導致香港市民通過深圳口岸來往內地時,經常需要經過多次繁瑣的檢測手續。面對當下日益高漲的對「過關便利化」的民意訴求,特區政府應盡快與內地方面商討,統一核酸檢測的標準,落實「兩地一檢」,在便利市民、減輕口岸壓力的同時,也為未來早日通關作準備。

隨着深圳灣口岸推出網上預約系統方便過境人士預約接受病毒檢測後,口岸人流擠塞情況已有改善,但過境人士目前仍要在兩地重複接受核酸檢測。目前,香港市民如果經深圳灣口岸前往內地,必須持24小時內有效的核酸檢測紙本報告,並且在抵達深圳灣港方口岸後,還要當場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才能前往深方口岸。到達深圳口岸後,還須再做一次核酸檢測,這意味着從香港到深圳過關的市民,要在24小時內接受3次檢測,每次要花時間等候檢測結果,環節繁瑣,給過關的市民造成極大不便,也會給口岸增加壓力。

兩地口岸的距離接近,按理説「兩地一檢」在技術層面上可行,然而,香港和內地對於確診的標準不同,這是落實「兩地一檢」的最大阻礙。在內地,核酸檢測Ct值低於40被視為陽性,但在香港,Ct值在30以上卻是陰性。正因彼此對Ct值有不同理解,故出現在香港過關時檢測呈陰性,幾分鐘後到達內地關口檢測卻呈陽性,導致過關人士需要被送去醫院隔離治療,徒增麻煩。因此,當務之急應先統一內地與香港的病毒檢測標準,同時持續與內地方面討論實施細節,確保各環節萬無一失,以逐步推進落實「兩地一檢」。例如,「兩地一檢」應交由同一個團隊進行採樣和化驗,以確保檢測品質一致,並且要求檢測必須在離境前進行,以杜絕輸出病毒等等。

通關是香港當前最大的民意,特區政府必須「應做盡做」,雖然社會明白短期內無法實現,政府也要繼續與內地方面商討推進通關,並在各方面的措施上改進,尋求更多能便利市民過關的可能性。一方面,自然是要盡量增加過關的名額,自上月10日起,深圳「健康驛站」改以抽籤方式分配隔離房間,此舉雖然有效地打擊了「黃牛黨」,杜絕了炒高價票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如今隔離房間的分配全憑「運氣」,有市民表示已連續抽籤兩周都未能中簽,回家無望。這樣一來,市民只是換一種方式「苦等」,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過關難題;另一方面,本港社區隔離設施有部分空置,可以考慮將這些隔離設施改為「健康驛站」,供返內地市民於過關前隔離,結束隔離後直接以閉環的方式,「點對點」專車送往關口,以分擔內地隔離酒店的壓力,也不會造成本港資源的浪費。

行政長官李家超多次強調「以結果為目標」,注重以行動解決問題,以成績換取信任。可以看到,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一個月,各項新策確實都展現了積極有為、認真務實的施政新風,值得肯定。惟當前港人北上需求迫切,但過關的環節和措施都仍存在不少的障礙和不便,希望特區政府繼續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理念行事,不遺餘力地與內地探討更多便利通關的措施,並加緊落實推行措施,包括落實「兩地一檢」、增加驛站名額、增開內地直飛航班等等,切勿再拖,儘早完善落實,就能儘早減少市民的過關之苦,真正做到「急民之所急」。

(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