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專訪 | 神舟十四號在軌逾月 太空出差三人組的旅行日記來了

自6月5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乘坐載人飛船從酒泉出發抵達中國空間站,開啟空間站建造階段最繁忙、最複雜的飛行任務,在軌飛行至今已經一個多月。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在空間站,通過天地通信模式接受點新聞記者專訪,講述他們在「太空家園」的工作、生活及全新感悟。「我們很快適應了太空環境,在這一個月裏,我們先後完成了物資轉移和整理、載人環境建立、艙內設備安裝和調試等工作,還進行了在軌專業性訓練,在空間站工作是累並快樂着」,神舟十四號乘組表示,「太空出艙即將到來,問天和夢天兩大實驗艙交會對接隨後展開。有偉大祖國和全國人民的鼎力支持,有地面團隊的全力保障,我們對迎接挑戰充滿信心。」

6月5日,神舟十四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新華社資料圖)

點新聞記者在神舟十四號任務「滿月」之際,採訪到正在「太空家園」工作的陳冬、劉洋、蔡旭哲。

「首次進入天和核心艙,我們非常興奮。印象最深的是太空之家十分寬敞,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立的臥室,環境也非常舒適」,陳冬說。與2016年執行神舟十一任務時入駐的天宮二號相比,天和核心艙已經全面升級,「一切都和我們期待的一樣,或者說超出了我們的期待」。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點火發射(合成照片)。(新華社資料圖)

陳冬和劉洋屬馬,蔡旭哲屬龍,神舟十四乘組被稱為「龍馬精神」乘組。「作為同批加入航天員隊伍的戰友,我們乘組3人朝夕相處、並肩戰鬥,共同經歷12年的學習訓練,特別是入選飛行乘組後,我們更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神舟十四號乘組說,目前在軌工作生活感覺良好,對完成後續任務信心滿滿。

「太空吃播」是網友們最愛的環節,網友們經常「拿着放大鏡」來找航天員們的航天美食。「這次任務期間的航天食品口味豐富,地面為我們準備了青提等水果,鮮美可口」,蔡旭哲說。在入駐核心艙後,蔡旭哲還曾開啟了神舟十四任務的第一個「美食盲盒」。他首次揭秘,這個畫着愛心、系着蝴蝶結的盲盒食品裏面有山楂糕、小蛋糕等美食,既美味又驚喜。

圖為空間站裏的蘋果。(央視新聞截圖)

「進入太空後,我們面臨着許多考驗,首先就是適應問題。」劉洋表示,在執行任務之前,乘組已在中國航天員中心完成專業化的嚴格訓練。根據任務的需求變化,訓練手段和形式不斷豐富和創新。乘組曾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組合體模擬艙訓練以及多次模擬失重訓練,為了練就飛天本領,鍛造飛天翅膀,訓練從難從嚴,貼近實戰。「當然天地差異不可避免,比如我們剛上太空時,由於失重環境的影響,有些不適感。但是,扎實的地面訓練基礎以及地面團隊的支持,讓我們很快適應了太空失重環境」,劉洋說。

神舟十四號乘組在天和核心艙利展開工作。圖為午餐後陳冬似乎在講笑話,劉洋在一旁樂不可支。(視頻截圖)

神十四乘組表示,太空出艙是他們最期待的任務,因為那是真正地進入太空。「我們在地面進行了很多次的水下訓練、出艙程序模擬器訓練、虛擬現實訓練等針對出艙任務的訓練,可能還有一些地面想不到的天地差異帶來的影響,但我們做好了充分的預案和準備」,指令長陳冬說,相信天地同心,乘組一心,一定能順利完成太空出艙任務。

神舟十四乘組在軌「滿月」後,將迎來更繁重的空間站建造工作。劉洋表示,神舟十四號任務和以前任務相比,有傳承更有發展,挑戰更多。「6個月的工作非常繁忙,我們要將空間站由單艙組建成三艙三船構型,期間要經歷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3次分離撤離和2次轉位任務」,劉洋說,乘組期待着首次進駐問天和夢天實驗艙,首次利用氣閘艙和小臂進行出艙工作,開展大小臂的聯合操作等等全新的任務,還將完成三個實驗艙大量的科學實驗,開展科普和公益活動等等,相信為期半年的在軌生活一定會飽滿而充實。

6月5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畫面。(新華社資料圖)

祝福港人 鼓勵香港青少年圓夢航天

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第一個月,神舟十四乘組在太空中度過了7月1日,他們通過電視新聞看到了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的盛景,收看了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的報道。之前,他們還收到了來自香港小朋友的信,並在軌回信。在採訪中,陳冬、劉洋、蔡旭哲向香港同胞長期支持載人航天事業表達謝意,向香港市民送來祝福,並為有志成為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的青少年、小朋友們帶來了「秘籍」。

2016年的神舟十一號任務中,景海鵬和陳冬在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完成了三個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實驗項目——「水膜反應」「太空養蠶」和「雙擺實驗」。圖為「太空養蠶」實驗的研究成果。(新華社資料圖)

2016年的神舟十一號任務中,景海鵬和陳冬在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完成了三個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實驗項目——「水膜反應」「太空養蠶」和「雙擺實驗」。在繁忙的太空任務中,為實現孩子們的科學夢想,航天員變身成為蠶寶寶的「太空鏟屎官」,景海鵬和陳冬逗弄蠶寶寶的有趣場景,是載人航天工程的經典畫面之一。在神十一任務結束後,乘組2017年受邀來港,並參加紀念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慶典。

在來港期間,曾有小朋友問陳冬,在太空工作會不會很累。陳冬回答說,「太空工作每天任務安排得很緊,休息時間很短,有點累,但累不算什麼,過得十分充實」。他還告訴小朋友,在太空中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失重,他曾經與景海鵬玩吃花生的遊戲,兩人互丟花生米,張開嘴等着,花生就會慢慢飛進嘴裏,他則給景海鵬增加難度,一下子丟出5顆花生米,景海鵬就一顆接一顆把它們都吃掉。憶起來港時的趣事,陳冬說,「最難忘的就是香港同胞對祖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關注和支持。」

圖為2012年,神舟九號航天員來港。首排左起:劉洋、劉旺。(點新聞資料圖)

劉洋是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在2012年神舟九號任務圓滿成功後,她多次應邀來港,向香港同胞普及航天知識,傳播航天精神。「香港同胞喜愛航天員的這份真誠,支持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這份熱忱,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談及印象最深刻的細節,劉洋告訴記者:「來港期間曾參加過一個活動,一位5歲的小男孩在活動結束時跑過來,拉着我的手問,『劉洋姐姐,我想去火星,你能帶我去嗎?』我說,你要好好學習,鍛煉身體,將來你帶着劉洋姐姐一起去火星,好嗎?」劉洋笑着回憶起這段趣事。香港小朋友們期盼參與國家航天事業的真摯願望,讓她掛念於心。

蔡旭哲是首次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在神舟十四發射任務前夕才公開露面。他歷時12年艱苦訓練終於圓夢太空的勵志故事,令很多香港市民十分感動。蔡旭哲說,很高興知道很多香港青少年都想成為航天員。目前,中國航天員大隊已進行了三批航天員的選拔,未來會選拔更多的航天員,「我們期待與香港同胞一起進駐空間站,在太空自由翱翔」。

不過,成為航天員絕非易事,必須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需要進行艱苦卓絕的訓練。神舟十四乘組對懷抱航天夢的香港青少年說,想成為一名航天員需要過很多關。簡單地說,候選人必須身心健康——不僅要求身體素質要好,對航天環境要有很好的耐力和適應性,而且心理素質要好,年齡、身高、體重、教育經歷和職業背景等也必須滿足要求。

圖為航天員加強運動,適應微重力環境。(視頻截圖)

目前,中國航天員的訓練有八大類、百餘個科目,每個科目又有很多訓練單元。這就意味着,要成為航天員進入太空,必須經過醫學、生理、心理,還有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等數千個單元的訓練。比如,野外生存訓練、水下訓練、低壓環境下出艙活動等訓練是存在風險的。青少年們如果想成為航天員,從小就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要有強健的體魄和不斷學習的能力,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探索太空、實現航天夢想的恆心。

神舟十四航天員們鼓勵香港青少年做追夢人:「夢想其實並不遙遠,只要我們努力踮起腳尖。」

出差「滿月」 天地通話寄相思

陳冬、劉洋、蔡旭哲是代表中國征戰空間站的航天員。在全國人民心中,他們是航天英雄,在生活中,他們是愛人、是父母。在太空飛行期間,他們對地球上的親人們都有無盡的思念和牽掛。

在神舟十四號出征之前,陳冬調侃自己,待執行完神舟十四任務返回地面,就是「檢查作業的爸爸」回來了,一時間成為「網絡爆紅梗」。由於航天員訓練非常繁忙,陳冬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不過,在有限的休息時間裏,他會與雙胞胎兒子開心玩耍,也會嚴格管理孩子們的學習。據陳冬的妻子汪小燕說,她帶孩子們出去吃飯時,儘管爸爸沒空陪,他們經常會念叨哪個菜是爸爸愛吃的。爸爸一段時間沒回家,孩子們就會問:爸爸啥時回來。陳冬原以為是想念爸爸呢,後來才知道,是怕爸爸回來,好日子又到頭了。

讓孩子們又愛又怕的老爸陳冬,在神舟十四任務出征前曾給孩子們寫下一封深情的家書。(新華社視頻截圖)

讓孩子們又愛又怕的老爸陳冬,在神舟十四任務出征前曾給孩子們寫下一封深情的家書。「爸爸媽媽要求不高,上學以前,你們只管健康快樂、瀟瀟洒洒。上學後,你們要學知識,更要學會誠實、勇敢、堅持、善良,學會從很小的事情做起」,信中說,希望孩子們自己學會照顧好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國家有用的人。

在外人眼中,劉洋是「使命必達」的航天女英雄;在一雙兒女心中,劉洋是有着無盡溫柔的媽媽。「有孩子之後,我柔軟了很多,這樣情緒和心態的改變,讓我對待工作更加平和,也更有韌性。」談及執行神舟九號任務時與現在的不同,劉洋說, 每當工作壓力特別大的時候,回家看到可愛的兒女,心中就充滿了愛的力量。這種力量激勵着她在工作中做得更好,讓孩子們看到一個更好的媽媽。

在長達180天的任務期中,劉洋計劃每天在彩紙上寫下一句寄語,再疊成一個幸運星。(視頻截圖)

在執行神十四任務前,她與孩子之間有着這樣一次對話。「媽媽是航天員,你感到驕傲嗎?」 劉洋問。 「是的,很驕傲!」 孩子答。「媽媽也很驕傲,但讓媽媽驕傲的是,媽媽為了工作、事業、夢想努力拚搏的態度。媽媽希望你能夠好好學習,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讓媽媽也為你感到驕傲!」在長達180天的任務期中,劉洋計劃每天在彩紙上寫下一句寄語,再疊成一個幸運星。她說要把祝福寫進滿天星辰,等寫滿180句話,疊滿180顆星星,就意味着可以凱旋返回地球了。任務「滿月」時,劉洋疊下的星星,已有了30顆。

首次執行太空任務的蔡旭哲,為飛天夢想已經準備了12年。「每個人都像一片樹葉,不可複製,你在我眼裏就是獨一無二的。」妻子王顏晴曾這樣鼓勵蔡旭哲。十多年來,蔡旭哲一心一意地準備着飛天,哪怕孩子參加高考,他都沒請過假。對此,王顏晴沒有任何怨言,全力支持。

蔡旭哲入列神舟十四號任務,王顏晴認為時機剛剛好。父母身體安好,孩子已經上了大學,丈夫可以輕裝上陣了。在蔡旭哲作為神舟十三號任務備份航天員奔赴發射場前,上大學的女兒跟爸爸談心:「在我眼裏,您是一個好爸爸,我非常愛您。」家人們用愛陪伴蔡旭哲,在夢想的太空,展翅翱翔。

首次執行太空任務的蔡旭哲,為飛天夢想已經準備了12年。(央視新聞截圖)

家人們愛的力量,溫暖着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們,讓他們在空間站迎接一次次的挑戰。在太空出差的一個月裏,只要有空閑時間和條件,航天員們都可以通過電話和家人聊天,周末還可以進行視頻聊天。「雖然天地相隔,但我們和家人的心始終密切相連。請家人放心,我們在軌工作生活一切都很好,雖然工作任務重,但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有空的時候,我們喜歡透過舷窗觀賞地球美景,找找我們牽掛的祖國和家。時間過得飛快,有工程全線的支持和配合,我們一定會完成好各項工作安全回家,你們也照顧好自己,期待回家和你們團聚的那一天」,神舟十四號乘組說道。

圖為「神十四」航天員在工作。(視頻截圖)

陳冬:從新手成長為神舟十四任務乘組指令長

「爽不爽?」「爽!」6年前,神舟十一號任務,當飛船的整流罩拋開,浩瀚宇宙出現在眼前,時任指令長的景海鵬與新人航天員陳冬的這番對話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如今,曾經新手陳冬,已成長神舟十四任務乘組指令長,他將帶領乘組,天地協調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建造。

與神舟十一任務相比,神舟十四號任務的工作量、複雜性和難度呈指數增長。除要完成長達6個月的太空駐留,乘組還要完成「三艙三船」的空間站組裝建造、出艙任務和大量的科學實驗等。當考核官問陳冬有沒有信心時,陳冬毫不猶豫地回答:「沒問題,我有信心帶領乘組完成任務!」

陳冬根據任務要求和乘組三人特點將任務進行分工。他是指令長,主要負責抓總和出艙活動;劉洋工作細緻,負責物資管理和機械臂操作負責;蔡旭哲理論功底深厚,操作熟練,主要負責環控設備運行與維修。經過兩年半的磨合,乘組間協作越發默契。作為團隊的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其他人作為備份,也能隨時進行補位。

據介紹,一向低調隨和的陳冬在訓練時特別愛「找茬」和「較真」。「在太空中,我們是終端用戶,要從我們的使用出發,結合太空失重的經驗,去檢驗程序、產品是否合適合理,需要我們結合實際操作去驗證。」陳冬說,「『找茬』是去掉安全隱患的『茬』,『較真』是確保安全的『真』。」

陳冬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思考,在訓練中不斷提出質疑和建議。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4次出艙活動,陳冬也都認真觀摩過,並針對相關設計向科研人員提出了幾條改進意見,均被採納。

正是經過前期富有針對性的訓練,神舟十四乘組三人才能很快適應好空間站的環境,順利完成系列工作。後續,神十四乘組將在陳冬的帶領下,開展太空出艙活動,並迎來問天、夢天實驗艙段與核心艙的交會對接,完成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關鍵工作。

圖為航天員陳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記者見面。(新華社資料圖)

劉洋:十年備戰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再返太空

2012年6月28日,完成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九號飛船撤離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飛到艙門口時,劉洋折返身,向着天宮一號鄭重地敬了一個軍禮。「當時,我心裏默念:再見了,天宮一號,我一定還會再回來的。」十年後,劉洋再次返回太空,與乘組擔負起建造中國空間站的重任。

神舟九號飛天歸來後,鮮花和掌聲並沒有讓劉洋失去方向,她深知神舟九號只是她職業生涯中的一個小目標。備戰空間站任務,這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劉洋迅速清空成績,從零開始,重新以拚搏勁頭對待每門課程,將每次模擬訓練當成實戰,一步一個腳印前進。2019年12月,她入選神舟十四號乘組。

在各科訓練中,劉洋的體能成績並不出眾。神舟十四任務備戰中,太空出艙對體能特別是上肢力量要求很高,劉洋在為此拚盡全力。體訓時,她來得早,訓得長,走得晚。回宿舍還要「加餐」,舉杠鈴、練握力器,不斷給自己加碼。每次練臂力的時候,師兄們甚至都開玩笑地說:「你可別練了,再練就超過我們男人了。」

航天員48小時沙漠生存訓練令劉洋記憶深刻。在訓練任務快結束時,劉洋又累又渴,她頂着烈日在發燙的沙子裏背着背囊徒步行進5公里。團隊兩位戰友體恤她是女生,讓她少背點。劉洋堅決不幹。她認為,自己是一名戰鬥員。要跟大家一樣,必須貢獻力量,而不是添麻煩。劉洋記得:從當飛行員的第一天起,教練就和他們說,要漠視自己的性別,不要拿性別當藉口,得和男性戰友一樣飛。當航天員也一樣,太空不會因為你是女性就予以優待。

在劉洋看來,神舟十四號任務最大難點在其複雜性,一艙變三艙,學習和訓練的內容成幾何級增長。艙內設備、管路連接、出艙活動、機械臂、科學研究等等,內容龐大複雜。從早到晚,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訓練完還得加班加點去學習,消化一天的課程。從小到大都是「學霸」的劉洋,在任務學習中也遇到過困難,她堅持「別人學一個小時,我學兩三個小時,只要足夠的努力,一定可以達到。」

十年磨礪,劉洋終於以優秀的成績通過考核,以完美的狀態迎接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讓我們期待,劉洋穿上「飛天」艙外航天服,在太空出艙中再次展示中國女性的風采。

圖為航天員劉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記者見面。(中新社資料圖)

蔡旭哲:12年磨一劍 終逐夢蒼穹

蔡旭哲曾任空軍某訓練基地某團某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他是能夠勝任所有飛行科目教學任務的飛行教員和四機帶隊長機,是團裏的飛行骨幹。2010年,蔡旭哲入選中國第二批航天員。在12年備戰中,蔡旭哲經歷了脫胎換骨般的淬鍊。他要重新走進課堂學習枯燥的基礎理論,還要完成包括體質、心理、航天專業技術等上百門科目的艱苦訓練,每個科目挑戰的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極限,他沿着這100多個科目的登天台階逐步攀登而上。

2018年,在巴丹吉林沙漠參加48小時沙漠生存訓練是蔡旭哲印象深刻的經歷之一。當蔡旭哲所在的乘組進入沙漠時,最高氣溫達到40多度。為防止中暑,他們等着太陽快落山時搭建掩體。接着,又遭遇了沙塵暴,颳起了8級大風,第二天又趕上了沙漠中難得遇到的大雨。到了晚上,氣溫一下子驟降到零度以下。好在搭建的帳篷特別牢固,經受住了風雨的考驗。第三天,他們負重徒步5公里,整整走了三四個小時。短短48小時像是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季,蔡旭哲每每回想起來依然覺得苦中有樂。他說,「想起電影《長津湖》裏楊根思的三個『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我對此產生深深的共鳴。」

雖然所有航天員都通過了考核,全部具備了執行任務的能力,但為飛行任務次數所限,蔡旭哲一直沒有機會飛向太空。曾經也是空軍飛行員中的佼佼者,來到航天員大隊十幾年間,看着戰友們陸續飛天,蔡旭哲心中也有遺憾。

經過艱苦的備戰,蔡旭哲於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2022年6月5日首次進入太空。在神舟十四號飛船整流罩拋開的時候,陳冬、劉洋兩名已有飛行經驗的航天員淡定看着操作手冊,而蔡旭哲則好奇地緊緊盯住窗外浩瀚星空,他輕輕拋起手中筆,首次體驗着真實的失重感。這一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網友們為蔡旭哲整整12年的堅守感動,為他的首次太空之旅加油。

圖為航天員蔡旭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記者見面。 (中新社資料圖)

(視頻、部分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點新聞記者劉凝哲、楊帆北京報道)

更多閱讀: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順利進入天舟四號

神舟十四號今升空 三名航天員任重而道遠

神舟十四號今日發射 3名航天員出席出征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