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 | 永別了!珍寶海鮮舫

文/黎岩

香港仔飲食集團昨晚「沉痛」宣告,珍寶海鮮舫上星期二(14日) 啟航離港,至18日下午,當行駛至南海西沙群島附近水域時遇上風浪,船身入水開始傾側。負責航程的拖船公司經過嘗試救援後不果後被逼斬纜,珍寶海鮮舫最終於昨天全面入水翻轉,沉入1000米深的南海中。相信美輪美奐的雕樑畫棟在經過海水長時間浸泡後必然面目全非,且南海風高浪急,若然打撈亦非常困難,加之本就考慮經營成本,珍寶海鮮舫未來重見天日幾無可能。

停業逾兩年、擁46年歷史的香港仔珍寶海鮮舫,一直是南區著名地標,吸引不少中外遊客,到訪珍寶是旅遊團必遊的地方,普羅市民更以一登海鮮舫為榮。「(海外遊客)未睇過珍寶海鮮舫,都唔算嚟過香港。」根據媒體資料,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查理斯王子、美國巨星湯告魯斯等都曾是珍寶海鮮舫座上客,可見珍寶海鮮舫對遊客的吸引力確非一般。

珍寶海鮮舫母公司香港仔飲食集團早前指,因未能找到第三方營運,海鮮舫雖然名頭不小,但資歷尚淺,活化項目又不了了之,且通關遙遙無期,在疫情日復一日的困境中,在缺少遊客支撐的客觀現實下,恢復營業難上加難,加上香港沒有泊位,保養價值不菲,決定將其移離香港。當時,集團僅表明會先赴東南亞進行維修,並已物色到適合的船塢泊位,但應船塢要求,為免維修過程及正常業務受到干擾,遂未能公開海鮮舫具體存放目的地,具體離港日期則視乎天氣情況。眾多市民聽聞,即專程趕往香港仔避風塘送別海鮮舫,豈料竟成「最後一面」,終成訣別。

自從早前傳出珍寶海鮮舫將告別香港後,即引起社會各界包括普通市民的強烈關注,珍寶海鮮舫屬本港重要的文化地景,客觀上有保留繼續營運的價值,海鮮舫的經營困難明顯地受疫情影響,若然疫情過後與內地正常通關,仍有生存可能,因此坊間有聲音指值得考慮短時間以公帑注資、保留海鮮舫。

立法會議員、古物諮詢委員會前主席林筱魯早前表明,不贊同政府每年花錢經營海鮮舫的生意,「佢(珍寶海鮮舫)生意都做唔到,係咪永遠幫佢插喉、吊命,吊到一日佢會好返?⋯⋯生意做唔掂,暫時我睇唔到出路。」當然,社會有聲音提出循活化保育方向去拯救,惟珍寶海鮮舫是否建築,亦引致爭議。當時亦有人建議將珍寶海鮮舫搬上岸繼續經營。亦有聲音指海鮮舫繼續做餐飲服務需要大量人手,營運費用或很高,建議可改為博物館、探知館這類設備,「將佢留返喺到,唔好流失咗去。」

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歷史學者的劉智鵬表示,珍寶海鮮舫本身歷史價值「無乜」,且其「年資」尚淺,故較貼近與個人情感聯繫相關的集體回憶,其定位則屬旅遊項目。他認為,若要將其塑造成旅遊項目,業界應深思及評估其成效,因投入成本龐大。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就直言,珍寶海鮮舫古色古香,具保留價值,但應轉化經營概念,綜合餐飲、文化歷史及旅遊三合一發展,若港府願花錢投資,「成本效益未必會低得過(注資)幫助海洋公園。」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則表示,海鮮舫歷史悠久,亦是香港仔的地標,更是港人集體回憶。他期盼海鮮舫只是「暫時」移離本港,「唔會一去不復返」,盼獲「白武士」承接營運,或透過慈善基金,從保育角度將其保留。不過,曾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躍動南區計劃的特首林鄭月娥就一錘定音,若相關單位無法找到完美方案,港府不會因曾表示會保留而勉強耗用大量公帑介入。

其實,珍寶海鮮舫1976年珍寶海鮮舫開業時,停泊在香港仔中心對開海旁,當時生意火紅,盛極一時,駁船、龍椅、魚池及金碧輝煌的裝璜,成為叫座的招牌,吸金力極為強勁,猶如一部印鈔機,何鴻燊和鄭裕彤投資3000萬興建,開張第一年已回本:「當年一日做幾十萬元生意,高峰期員工近五百人,你就知生意幾勁」。歐美遊客上落船喜歡擲硬幣落海,久而久之海底遍布硬幣,由於涉水不深,小童會潛落海底「淘金」,運氣好的話,隨時撈起合共十多元硬幣,當時一個人月薪約千元,十多元對孩童而言已經是發大財了。

無論如何,珍寶海鮮舫已經靜靜沉入海底,要想恢復其昔日輝煌斷無可能,留給社會的,除了扼腕歎息之餘,更應該深思香港究竟應該怎樣面對諸多風燭殘年的社會文化地標。當全球各地都在積極籌劃疫後重建之際,香港作為遠東經濟文化旅遊中心,至少應該認真思考規劃如何恢復重建旅遊市場。老實講,香港並不缺少旅遊資源,缺少的恰恰是缺乏遠見的規劃發展。以西貢世界地質公園為例,已經確定為世界地質遺產多年了,遊客依然難以通達,難觀其廬山真面目,絕大多數市民迄今仍無便捷途徑前往,要讓一個中年甚至長者沿著崎嶇山路步行三數小時才能抵達,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艱難使命。西貢地區本來有一條極為完整的世所罕見的生態地質遊路徑,完全可以吸引全球相當多的嚮往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遊客,但正是因為有關部門機構的不作為,歷經千辛萬苦爭取來的世界地質公園遺產至今還在暴殄天物曬魚乾。

政府每年花費多達五億元甚至更多向全球推廣香港,倒不如做點實實在在的規劃工作,海洋公園在苟延殘喘,迪士尼樂園在上海樂園的競爭面前也是氣喘吁吁,若然還是無為而治,用不了幾年香港的旅遊市場就會失去吸引力,當市場不再,要想起死回生將會是何其難也。期望以結果為目標的新一屆政府特別是新設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能夠作出一些令市民耳目一新的實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