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年大事記|2013:反水客鬧劇登場 「限奶令」頭痛醫腳
【編者按】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回首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香港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舉世矚目。風雷激蕩裏堅守初心,勇毅篤行中寫就華章。點新聞發布「回歸25年大事記」特輯,每天一篇,與讀者一同回顧這非凡卓越的25年,祝福香港明天會更好。
香港經濟自2000年起開始表現疲弱,沙士疫情更嚴重打擊香港零售業及旅遊業,致失業率飆升。特區政府認為開放內地遊客來港可助刺激香港一蹶不振的經濟,挽回民心。2003年春天,時任行會召集人梁振英代表時任特首董建華赴京,商討相關計劃。歷史是這樣記載的,中央對大量內地遊客赴港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問題,擔憂香港的承受力。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曾說道,「中央不是不願撐香港,只是擔心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梁振英答,「這些顧慮我們早就思考過了,香港會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的」。
至此,一切順理成章,2003年夏天,「自由行」成行,內地居民可以個人的方式前往香港旅遊。此後十年間,內地訪港旅客為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效益,香港零售額翻了一番,旅遊收入飆升至3462億港元。然而事情的走向並非盡如人意,自由行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惠及香港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也為香港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
隨着內地旅客逐年增加,人民幣兌港幣匯率不斷升值,令香港貨品相比之下更為便宜,除吸引一般旅客來到香港消費外,開始有內地人來港或香港本地居民購買貨品運返內地轉售,賺取差價,水貨客開始湧現。所謂水貨即「平行進口」,是相對「行貨」而言的貨物出入口方式。香港作為自由港,水貨文化由來已久。與香港一向的水貨文化不同,水貨客的帶貨目標一般以日常用品及食品為主,其中就以搶購奶粉最受各方關注。
水貨客的搶購,使香港北區一帶開始出現「奶粉荒」,有本地家長投訴未能購買奶粉自用。當時有不少傳媒專題報道,水貨客親自或僱用長者作「排隊黨」在各零售點輪候,店舖一開即將奶粉搶購一空,影響該區居民生活質素。由於需要長期在區內運送及包裝貨物,亦令接鄰內地與香港邊界的地方及港鐵東鐵綫越見擠擁,當中上水為「重災區」,部分人成群結隊在車站附近排隊分貨,阻礙周圍交通。其後,水貨客逐漸蔓延至屯門及荃灣地區,對當區居民造成不少困擾,激化了部分人士的不滿。
時間長了,水貨客造成港人的日用品供應短缺、公共服務及交通系統等負荷過重,各種滋擾引起網民強烈不滿,有小部分極端人士開始認為內地來港人士非觀光旅客,而都是群「螞蟻搬家」的「水貨賊」。其後,事情愈演愈烈,以反水貨客為名、搞「港獨」為實的騷亂開始登場。一個「港獨」組織號召網民於2013年1月27日參與「還我奶粉」運動,在港鐵旺角東站收集市民簽名,部分示威者與水貨客發生衝突;再後來,一些所謂「港獨勇武派」成員以反水貨客為名,到元朗搗亂「佔領」,搞「港獨」為實的騷亂。激進分子沿途高叫「港獨」口號,肆無忌憚宣傳「港獨」,企圖通過製造騷亂事件,吸引傳媒報道。這一批「港獨勇武派」揚言,「鳳凰龍獅旗」是「港獨」的旗幟,他們的立場是「不承認97年回歸,公然要求香港脫離宗主國獨立」。
示威者的暴力衝擊以及宣傳「港獨」的行徑引起途人不滿,遭到包圍指罵。惟「港獨勇武派」相當囂張,他們衝入商舖,用粗口謾罵內地遊客,並叫嚷「中國人滾回去」,讓規規矩矩購物的內地人也成了靶子,嚇得遊客逃跑,店員拉閘。「港獨」分子還惡意把五星紅旗丟在輕鐵駛過的路軌上,讓車輛輾過。
水貨客話題不斷升溫,在兩地社會引發軒然大波,大家各持己見,有人指水貨客和商家之間的交易屬自願互利,反水貨客者作為第三方,無理由干預他們的這種行為;有人指責水貨客對奶粉的搶購給香港民眾生活帶來不便,擠壓合法企業經營的空間,擾亂了內地奶粉市場秩序……2013年3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介入,實施「限奶令」,規定離開香港的16歲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攜帶總凈重超過1.8公斤的嬰兒配方奶粉,這相當於普通的2罐900克奶粉,將攜帶超額奶粉等同走私行為處理。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2年。
「限奶令」出台、「水貨客」叫停。此後的兩年半,香港市面上奶粉供應穩定,表明行政干預奏效;惟本地零售業及旅遊業持續萎靡不振,進入蕭條期,亦表明行政干預產生了副作用。2013年以來,內地遊客來港仍呈「雙位數」增長,但增速下降,零售業特別是奢侈品消費疲軟已成趨勢。2015年,內地遊客特別是團隊遊客來港明顯降溫,1月零售業銷售額大幅下降14.6%,為2003年沙士以來降幅最大的一年。港九、新界零售鋪位租金全面下跌,其中港島區環比下跌21%。與此同時,中國出境遊市場持續火爆,成為全球遊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年出境人數超過1億人次,境外消費逾1萬億人民幣。
香港旅遊經濟受到重挫,雖然「限奶令」不是唯一成因,然而「限奶令」成為香港特區政府關閉「購物天堂」大門的標誌,表明香港不歡迎你。不少網民痛斥,「限奶令」其實是歧視內地遊客的「限來令」,是香港史上最愚蠢的行政干預,違反WTO的基本規則和自由港的一般商品和遊客自由進出的原則,證實香港「購物天堂」的宣傳不實。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遊客願意到一個不受尊重、「花錢買罪受」的地方旅遊消費。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項數據的出爐,再次引爆相關話題。據香港特區政府資料,每天往返於深港兩地的水貨客大約2萬人左右,其中活躍者6000人左右。在全部水貨客中,香港永久居民佔六成。以往將水貨活動歸咎於內地人士,惟事實是不少港人參與其中。時任入境事務處處長陳國基冀港人毋將內地旅客與水貨客畫等號,「拘捕人數2至3萬,與4700萬訪港旅客相比,絕大部分是正常旅客。水貨客不只內地人做,香港人參與其實都有超過一半」。
香港是自由港,最重要的資源是自由開放的商業文化,食品中除了食米作為唯一一種儲備商品外,幾乎沒有出口限制。特區政府長期奉行完全市場經濟原則,面對「奶粉脫銷現象嚴重」的危機,理應靠價值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節和引導。奶粉非緊缺商品,更非戰略儲備物資,完全可按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利益原則,為香港創造奶粉轉口貿易或發展物流業的商機。當時的香港有一種邏輯,內地遊客大都是水貨客,強大購買力是造成香港樓價高、物價貴、商品缺的「罪魁禍首」。因此,部分人士借反「水貨客」之名,行反內地遊客「自由行」之實。
事實上,假如水貨客的購買導致市場上某種商品的短缺或價格的上漲也屬正常,這種影響不會持久,因為香港那些敏銳的商人會對此作出反應。如今再回頭看部分所謂反水貨客行動,完全是「掛羊頭賣狗肉」,非為解決問題,其真正目的是要侮辱和驅逐內地遊客,煽動「港獨」情緒,為所謂「港獨」製造輿論,妄圖把香港從中國的版圖分離出去。他們舉起了「鳳凰龍獅旗」,宣揚「建國」理念,就是一個重要的證據。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