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評武論|言行如一解鎖卸枷 去殖從「心」開始

文/吳志斌

5月23日,在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會議上,香港中律協創會會長、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曼琪表態支持律政司和法律改革委員會就香港成文法進行系統性檢討,識別、修訂乃至刪除有關「女王陛下」及「國務大臣」等具有鮮明殖民主義色彩字眼的條文或表述。這一本地法律條文的檢討工程是一場長達七年的爭取結果,歷經了香港中律協創會會長、全國人大代表和香港立法會議員的一系列不懈努力,終於在香港回歸後的二十五年,進行了一場拔英國之根、去殖民之勢的「大手術」。

這一次的檢討不僅意味着香港社會和法律精神從根源上清理了英殖民歷史的殘餘,更是對「愛國者治港」原則在法治層面上的呼應,是從法律層面對「一國兩制」所進行的一次自發認同。事實上,這一步「悔改」之棋落得實在有些太遲。在2021年9月的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上,民建聯周浩鼎便早已直截了當地表示,回歸多年的香港,其成文法依舊頻頻出現「女皇陛下」等字眼,這一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需要有關部門進行法律條文的整體檢討,並希望當局可以給予大眾一個明確的工作時間進度表。時隔近一年,這一整修工作終於正式開啟。

如果說法律條文的檢修是香港上層建築開始正式打響了去殖民化的「第一槍」,那麼香港各大紀律部隊在2022年7月1日將全面轉用正步走的中式步操和禮儀,摒棄殖民時代的英式步操,則是邁出了香港中層管治剝落殖民規訓的「第一步」。據點新聞報道,在去年年初,香港警隊已經逐步引入中式步操,在去年年底警察學院還專門推出中式步操數位學習課程,並要求參學者必須完成相關測驗,方可獲頒證書。2021年4月15日,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的第一個國家安全教育日,各大紀律部隊在開放活動期間首次公開展示了中式步操,尤其是具有177年歷史的香港警隊,也摒棄了英語指揮步操口令的傳統,首次以廣東話喊出「向右看齊」、「正步走」、「提槍」、「掛槍」等口令。步操表演結束,儀仗指揮員還領呼「忠誠護國安 勇毅保家安」的口號作為儀式結束。

香港紀律部隊的步操風格從英式轉向中式,絕對不是一個形式上的變化,其背後的意涵是令人振奮的:一方面,從歷史層面來看,香港將中式步操作為紀律部隊的日常形象和言行要求,意味着香港在維護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全方面與國家連成了一體,開始積極主動地融入國家的治理體系,更是與其殖民歷程絕對斷裂的一個生動側寫;另一方面,從現實層面來看,經歷了2019年修例風波,警隊完成了一種從內到外的浴火重生,開始有意識地從單純維護香港治安、保護香港市民進而承擔起香港穩定和國家安全重任的重要執法力量。在過往談及香港去殖民化的工作,我們的眼光常常放在了教科書和中小學教育問題上。誠然,從教育方面進行去殖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頂層設計結構若不進行解殖的話語表述自省,中層管治若不進行直接的自我形象革新,那麼普羅大眾依舊無法感受到去殖工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無法從日常生活點滴之中感受到香港特區政府去殖的決心和信心,更不會有「時代斷裂」的迫切體驗。

早在去年9月,筆者在題為《善用「一國兩制」 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一文中,就曾旗幟鮮明地指出,「『香港深層次矛盾』從形而上的角度來說,就是身份認同和捍衛核心價值的問題;從形而下的角度來看,是貧富懸殊、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空心化、青年無法上流的問題。一個問題,兩種表述,但殊途同歸,歸根結底都是文化認知的矛盾,是殖民文化和愛國文化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觀念上的矛盾。」香港當前社會部分反對派心心念念的「民主情緒」,本質上就是以西方殖民歷程為文明的範式,將殖民歷史當作「榮光」過往的「幼稚」症狀。所以,當管治層依舊以「殖民」精英主義的話語來進行社會的頂層設計,當「戀殖」的姿態不斷地在紀律部隊的言行中復演,我們可以說:「去殖的工程對於香港來說,不過是剛起步,還沒有深入到骨子,觸及到靈魂。」

殖民文化是纏繞在香港社會思想上的一條無形鐵鏈,也是盤桓在香港社會上空的一道「緊箍咒」,有時候更是成為鉗住部分港人喉嚨的意識形態之「枷鎖」。九七回歸只是「解開」了殖民歷史的「束身衣」,打開了殖民主義束縛香港人腳上和手上的「鎖」,但是殖民的幽靈還沒有被徹底驅散,它在管治形式上纏繞,融入在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之中,逐漸固化甚至成為封閉部分港人內心的、根深蒂固的「枷鎖」。去殖的工程既要宏觀也要微觀,既要從頂層設計入手也要貫通到基層生活,要有大刀闊斧以創香港之愛國新風貌,也要有潤物無聲以驅逐港人之心魔,而達致從「心」鬆綁殖民恥辱之繩的氣勢和能力,實現人心的真正回歸。

(作者為中國僑聯委員、安徽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

更多閱讀:

講真D|人心回歸 要讓身心有所歸

點網快評|勵精圖治 需要強人

講真D|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文評武論|善用「一國兩制」 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