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人心回歸 要讓身心有所歸

文/黎岩

今年正值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是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經歷過讓港人心有餘悸的黑暴禍害,「人心回歸」已經成為香港社會未來發展不能迴避的核心議題,亦成為「一國兩制」能否行穩致遠的關鍵之一。如何使得香港市民重新找回以中華民族為根的國家認同和國民身份認同,將成為下任特首及其管治團隊必須認真思考的施政方向。

「香港國民教育的目標只是國民身份認同。」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香港大學前副校長、香港珠海學院校長李焯芬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強調,應該透過地理、歷史、文學等文化教育讓學生重新認識國家、重塑身份認同。李焯芬感到納悶的是,「在美國的時候,發現每家每戶都掛國旗,」學生每天早上上課前,都會唱國歌,宣誓效忠國家。也從來不會有人覺得不正常,也從來不會有人質疑會讓美國的年輕人喪失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因為培養這種能力,才是國民教育真正的目的。然而,在香港卻因為要唱國歌向國家效忠,居然有人非議說會讓香港年輕人喪失獨立的判斷力,與其說這些人擔心喪失獨立思考,倒不如說是慫恿煽惑年輕人「不思歸」。

「人心回歸」其實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國民身份的認同,其中包括,一是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二是對包括中央政府、特區政府的高度信任及對其管治的高度認同;三是由此延伸對政治及生活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四是對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認同;五是對社會穩定和諧及社會公平公正的滿意滿足。這五點也是基本法所框定的香港回歸祖國的社會政治總體目標。

香港回歸以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初心從來不變,中央不遺餘力推出的各項惠港政策接踵而來,中央對香港同胞在任何時候的任何需求幾乎達到了香港有求、祖國必應的程度。可以說,中央對香港同胞香港社會發展所展現的誠意善意與支持,已經貫穿到香港社會發展的每一個角落。然而,香港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各項深層問題遲遲未解決,由住房困局導致的貧富分化及青年上流受阻問題,成為了人心回歸的最主要障礙。公屋三年上樓的目標非但不能實現,更加延緩至需要六年才能達到,年輕人沒有住房就不能結婚,甚至連拍拖都受到限制。疫情前的旺角鐘點房,居然滑稽荒唐到了要在門口排隊的尷尬境況。此情此景,年輕人的幸福感滿足感從何談起?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早前表示會持續加大力度支援學校全面開展國民教育,培養學生正確和正面的價值觀。問題在於:國民教育的本質和目標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回歸二十多年來,依然還有人噓國歌辱國旗?為何還有人會以各種藉詞反對國民教育?為何2019年會有成千上萬受煽惑的年輕人上街施暴,砸毀燒毀中資企業門店?甚至塗污中聯辦高懸的國徽?倡導國民教育改革居然演變成反國教風潮,當局非但未追究搞事者的責任,卻一味退縮放棄相關課程的檢討與改革。可以毫不誇張地講,香港回歸二十五年來,人心從未真正回歸。由此可見,香港回歸以來國民教育的缺失與失敗,是香港社會衍生諸多社會政治問題的外在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香港的諸多社會問題,歸根結蒂就是住房問題,這是香港人心遲遲不能完全回歸的內在的根本原因。特區的管治者若然能夠破釜沉舟,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住房問題,甭說1500人的選舉委員會,就是真正的全民普選,一樣會獲得高票當選。中國共產黨在內地為什麼能夠獲得高達99.9%的國民的擁戴與支持,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執政為民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與執行力。愛國者治港,若果能夠真正領悟中央領導五個善於的要求,集中精力解決本港的房屋、教育、醫療、青年和貧富懸殊等深層問題,真正做到愛民者治港,讓香港成為安居樂業的桃花源,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五年不行,十年行不行?二十年行不行?劏房籠屋真的就消除不了嗎?內地能解決3億人的貧困問題,香港難道連30萬人的劏房問題都解決不了?沒有破解不了的困局,關鍵還是要看執政者的決心與魄力。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了住房問題,才能從社會政治層面徹底解決人心回歸問題。此心安處是吾鄉,身有所安則心有所安,身心所歸就是人心所歸。

點新聞今日報道,深圳GDP突破三萬億人民幣,躋身全球10強城市,應該引起全香港的深刻反思。當年依託香港帶挈的一個小漁村,在四十余年的時間裏一躍成為全球創新科技的高地,過去講,有香港做鄰居深圳想不發達都難,今時今日,有深圳做鄰居,香港能否說想不發達都難?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非一個漂亮時髦的政治口號,而是要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採取實實在在的行動。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發展繁榮,才能破解香港的困局,才能解決住房難題。只有內地,才是香港發展繁榮的最大機遇。人心回歸,新特首任重道遠。

更多閱讀:

點網快評|勵精圖治 需要強人

講真D|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