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 |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文/黎岩

《三國演義》卷首有這樣一首悲壯蒼涼的詞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原來這首《臨江仙》的詞作者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楊慎,出自楊慎《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第三段,是楊慎晚年在雲南時期的作品,正正是楊慎當時的心境寫照。後至清初毛宗崗父子移花接木把它移植到《三國演義》卷首,令這首詞傳頌後世,結果這首被世人點評頗多,評價很高的傳世之作,长期被人誤以為是毛氏所作,反倒是不記得真正的作者了。

話說香港近期的焦點非特首選舉莫屬。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宣布不再尋求連任,並稱早於去年3月兩會期間,已經向中央表達了不再連任的願望,林鄭月娥日前強調有關決定完全是因為個人家庭考慮,家人一致認為自己「夠鐘返屋企」。

觀乎林鄭月娥五年執政,功過自有天地評說。若由上面引述的《三國演義》詞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倒也十分貼切。林鄭月娥施政的最大亮點也好,焦點也好,主要集中在任內的這幾樣大事,一是明日大嶼,二是修例風波,三是北部都會區,四是防疫抗疫。這四件大事放在任何一個履職擔當有所作為的地區領導人的身上,都足以決定其口舌毀譽。而其中的修例風波及防疫抗疫,對林鄭月娥個人而言,只能說是生不逢時,時運不濟。

2019年修例風波,全港大動蕩大暴亂,特區政府應對突發危機的管治能力漏洞暴露無遺,這一導致社會持續動蕩近經年的社會事件,雖然表面原因是林鄭月娥力主推動修訂本地法例引致,但其內在的深層次的社會政治原因卻是2014年非法「佔中」政治動蕩的遺禍。恰恰是境內外反中亂港分子裏應外合興風作浪的圖謀,甚至瞅準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治缺失,以顛覆特區政府、挑戰中央權威為終極目標。不僅僅是特區政府,就是林鄭月娥本人遭遇了她自我認定的「從政以來的最大挑戰」,甚至也可以說是中央政府履行憲制管治遇到回歸以來的最大挑戰。客觀地講,林鄭月娥作為特區管治者的精英代表,單純地從維護人權法治的角度去推動修例,其出發點無可非議,但卻忽視了自2014年非法「佔中」以來持續存在的社會暗湧。今天如果還有人指責林鄭月娥剛愎自用,則是完全忽視了香港社會發展內在的根深蒂固的政治矛盾。用修例風波來否定林鄭月娥的施政,顯然是欠缺社會歷史公正的、偏激偏狹的、孤陋寡聞的片面說詞。

再看防疫抗疫,第五波疫情的失控氾濫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擊垮林鄭月娥連任路途的最後一根稻草。平心而論,特區政府兩年來的堅定不移地執行與國家動態清零一致的防疫策略,長時間保持了香港社會的動態清零,在嚴格控制疫情反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社會經濟層面的有序運轉。作為一個開放型社會,香港控疫能夠達致如此成就絕非易事。香港有香港社會的特殊性,顯然不能完全照搬內地管治方式。香港在局部封鎖社區實施強檢的基礎上,並未給社區市民生活帶來太多的困擾干涉,這也是香港作為一個高度自治的特區的成功之處。林鄭月娥作為特區之首,對中央援港醫療隊遠接高迎,噓寒問暖,禮以倍之,對國家專家組所提出的「三減三重一優先四集中」防控策略,更是視之為防疫圭皋,聞風而動,堅決貫徹落實。從林鄭月娥日日主持召開的抗疫記者會可以看到特首的辛勞苦勞。

從施政的實際成效來看,香港特區近年雖然屢遭美英蓄意污衊制裁,其在國際權威機構的評價體系中的自由經濟排名,持續地名列前茅,香港社會經濟的基本面依然向好,外資持續地投放香港市場,香港的國際經濟地位依然保持一個相對穩固的地位。再從對內施政來看,林鄭月娥先後提出了目標宏大的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藍圖,若然這兩大藍圖最終能夠全面落實,有望從根本上解決香港的住房問題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繁榮的問題。單是北部都會區規劃,在解決住房問題的同時,將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推動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除了能夠破解香港住房土地發展難題外,從政治層面在在顯示,林鄭月娥能夠堅定不移地配合國家發展戰略,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的戰略意圖,顯示了林鄭月娥作為特區之首的政治擔當。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林鄭月娥作為港英制度傳統下訓練成長的公務員精英代表,絕對能夠在現行管治框架內按部就班地履行職責,落實執行中央的發展戰略意圖。恰恰是固有慣有的精英官僚慣性,在遭遇完全超出現有體制正常運行範疇的重大事變時(修例風波、第五波疫情),明顯地缺乏大開大合大破大立的超常規應急應對魄力,在非常時期缺乏非常之舉。這在處理粉嶺高球場土地用途的爭議中,就完全顯現了她試圖左右逢源平衡妥協的施政弊端,其結果是多方面不討好,本來可以掌握的主動卻變成了無奈的被動。

從大的方面看,林鄭月娥在2019年止暴制亂維護國家安全與特區穩定發展方面,能夠自覺自願地主動與中央立場保持一致,而在落實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的過程中,也能夠履行其主體責任,貫徹執行中央的管治意圖,在符合國家憲制層面的前提下維護特區的法治秩序和民主生態。「一國兩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進步,特區行政長官是「一國兩制」的執行者,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因此責任重大。批評一個人很容易,如何理性客觀地評價一個人,則需要更為持久深邃的歷史視野,才能有一個公允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