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百業|超市工友嘆又忙又危險 每日返工最少換六個口罩
第五波疫情持續爆發,Omicron變種迅速傳播,加上政府大幅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令本港百業蕭條,零售業今年上半年再次受到沉重打擊,儘管如此,部份售賣日用品及必需品的商店,如超級市場卻大賣特賣,本月初有市民擔心「封城」,連日來爆發搶購糧食、藥物及日用品等的現象,多家超市擠滿搶購人潮,有超市職員表示,每日工作量大幅增加,公司提供的保護不足,可是天天需要面對大量的客人,不單身心疲累,更要擔心自己受到感染。
在超市擔任銷售員的陳小姐(化名)向點新聞記者表示,由於公司主要賣日常用品為主,市民到超市購買日用品普遍增加,工作亦相對穩定,自3月初開始,本港連日每天新增確診個案屢創新高,市面上多次出現「封城」、「禁足」的消息,謠言滿天飛,市民隨即到超級市場入貨,搶購糧食及日常用品,當時更是做到無停手,又指與其他零售業人員相比,自己的情況算是尚可,最少未因疫情而減少收入,顧客增加,公司對同事工作時間作出變更,不單休息時間減少,壓力及工作量更是前所未有之重。
客人多,公司生意好,感染的風險亦隨之而增加。陳小姐表示,同事每天需要面對很多的顧客,受感染風險極高,加上從新聞及媒體報道中,明白感染後可能對身體傷害及後遺症,疫情以來,她與同事每天上班都要提心吊膽,擔心自己隨時中招:「雖然我的店舖暫時都未有同事確診,不過我聽到很多分公司都有同事『中招』,有些分店甚至因而停業,我和同事每日都擔驚受怕。」
被問及上班時的防疫準備工作,陳小姐指,公司每日只為同事提供一個口罩,而且質料略薄,她與同事們都不敢戴上。為防確診,陳小姐與同事都自掏腰包,每天上班都戴上2個口罩,由於接觸人多,一天最少換3次口罩以上,一天最少消耗6個口罩,一人一個月已經將近用完一盒口罩,包括消毒用品及其他抗疫物資,陳小姐每月抗疫物資花費就多達1000元,她抱怨政府在今次抗疫基金中未能提供援助,又指零售業人員負責將日用品發售,在疫情中處於極高風險的位置,認為政府應該重視零售業面對的風險,並提供合適的支援。
超巿及連鎖店僱員總會副理事長曾衛紅表示,雖然第五波疫情對超市影響只屬於「特例」,但是整體而言零售業從業員在疫情中仍然面臨困境,由於開工不足以及確診隔離等原因,工友平均損失近三分一收入,以佣金為主要收入的工友損失達50%。現時各公司對確診同事的處理方法各有不同,對於薪金的支出方式亦沒有明顯表示,更增加了同事之間的擔憂。此外,公司收入減少,為了節省成本,公司常常先向員工「開刀」,包括減少人手解傭兼職工,失業工友選擇轉行,亦令留在崗位的長工面對更大的工作量,加上每天面對高風險的感染機會,令工作環境越來越惡劣。她認為政府應該關注零售業工友的情況。
特首早前表示,只要感染數據不出現反彈,將從4月1日起分階段放寬香港的社交距離規定,包括首先將把食肆堂食人數限制放寬至每桌4人,然後健身房、按摩店和公共娛樂中心將重新開放。曾衛紅表示,政府若真的能夠實現放寬,時間上亦與10000元消息券的推出時間相配合,儘管預期消費券未必有第一次推出時的明顯效果,可是對零售業仍然是好處多於壞處。可是從長遠而言,香港能否恢復與內地「通關」才是最重要的關鍵,過去香港與內地互相流通,「自由行」更帶旺整個零售業,業界一直期望政府盡快壓制疫情,令香港恢復與內地「通關」,只要能夠通關,零售業的情況必定能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