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 | 放寬防疫必須慎之又慎

文/黎岩

本港第五波疫情重創各行各業,市民歷經兩年多的持續抗疫防禦,疲憊心態自是不言而喻,當此抗疫防疫進入最為關鍵的攻堅戰階段,且單日仍高達萬四宗這樣令人膽戰心驚的疫情高峰橫行時期,現階段談論甚至考慮放寬防疫措施,無疑是抱薪救火,在本就脆弱的防疫抗疫氣球上戳了一個針孔,勢必會打擊剛剛凝聚起來的三方合力抗疫士氣與信心,有可能讓近期剛剛取得的抗疫成果化為烏有。

毋庸諱言,香港的抗疫經歷兩年來的疫情不斷變化,下一步究竟應該何去何從,確實需要檢討。本輪防疫措施將於4月20日到期,如何在防止疫情反彈的同時,做到「分階段逐步放寬」防疫措施,近期專家都有提出了不少建議意見。

國家衞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昨日接受央視訪問時表示,Omicron的傳播力、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比普通流感要高。可能對某一個個體來說,感染後出現重症的概率在下降;但是放到群體來看,它的傳播力快,短時間內感染率高,感染人群的絕對數就大,重症和死亡的發生絕對數就會高。這對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說,就是大的危害。梁萬年指出,動態清零政策有兩層含義,一是理想狀態,社會面沒有病人,但新冠病毒的獨特性決定了我們暫時無法做到;第二層含義是一旦發生疫情,可以快速識別處置,切斷傳播鏈,社會面總體上就會向動態清零逐漸邁進。如果不追求動態清零,社會面的傳播就會持續性連接起來,形成規模性反彈。

梁萬年雖然講的是國家總體的防控政策仍將堅持動態清零,香港作為中央主權管轄下的一個特區,雖然實行「一國兩制」,但新冠肺炎病毒並無兩樣,香港要達致與內地早日正常通關的目標,就必須實行與國家一致的總體防疫政策。另外,香港特區的公共衞生安全不僅僅是特區轄區市民生命健康的安全,同樣毫無疑問關乎內地14億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近期廣東等地疫情的反覆反彈,已在在說明了這一點,只有香港特區安全了,國家的防疫大門才能正常打開。梁萬年昨日講得非常清楚,如果不追求動態清零,就無法切斷傳播鏈,社會面的傳播就會持續鏈接起來,形成規模性反彈,這也是本港兩年來疫情一再反覆的根本原因。香港特區兩年來搖擺不定的防疫政策是今時今日疫情持續嚴峻的主要原因。

雖然近期有政商界人士一再呼籲,政府要放寬入境隔離檢疫禁令,其出發點是完全基於特區的商業利益考慮,畢竟,長時間的控關或較長時間的檢疫隔離期限,確實讓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失去了許多商機,各國商界對香港已經是望而卻步,令到本港的國際交往幾乎陷於停滯狀態。然而,香港的經濟往來活動不僅僅有國際層面,更有與內地的層面。目前中資企業已經佔去本港股市市值近八成的客觀事實,已經證明了兩權其輕的孰輕孰重。況且,本港第五波疫情從源頭追蹤,明顯地是外防輸入不力導致的疫情失控,因為國泰航空防疫漏洞,造成了超過5000無辜者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錢失去了可以再賺,生命沒了你能說可以再生的混賬話嗎?

防疫抗疫政策本來就是根據疫情變化在不斷調整變化中。根據流傳的消息,政府今次初步考慮的調整方向有兩個,一是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如逐步放寬食肆堂食時間、放寬堂食人數限定、放寬戶外活動限制等。另一方向是放寬入境隔離限制,入境客酒店隔離縮短至7天,同時考慮復飛英美等國家航班。

當然,本輪防疫禁令要到4月20日才到期,依照香港現在依然嚴峻的疫情態勢,短期內放寬防疫措施的可能性不大,既然短期內不能放寬,就應該按兵不動,至少,政府傳遞給社會的明確信息應該是依然嚴防死守,若然政府迫於商業壓力開出放寬防疫的期票,勢必會動搖民心,會給社會傳遞一個錯覺,疫情無所謂,是放寬防疫的時候了,社會連鎖反應就是未必對疫情保持高度警惕防範,其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在這裏也要提示決策者,不能忽視病毒頻繁變種的巨大風險,新的Delta與Omicron組合的「Deltacron」病毒變異株,對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構成新一波的威脅。美國疾控中心專家福奇前日就曾警告,變種病毒或會導致美國新一波疫情。疫情持續擴散的風險依然存在,在這樣危機的情勢下,貿然放寬入境限制,有誰能保證萬無一失呢,特區政府應該深刻汲取第五波疫情橫行肆虐的慘痛教訓。

勢可鼓不可洩,特區政府應該深明香港在國家防疫抗疫大局中的關鍵作用,不能把施政理政的着眼點僅僅放在小小的特區範圍,放在局部利益,而應該具有國家公共衞生安全的大局觀,具有國家安全的政治意識。當中央全力以赴地支援香港抗疫的時候,香港實際上已經拖了國家防疫抗疫的後腿,如何切實負起主體責任,維護市民生命健康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迫於某些利益團體的壓力心思思去放寬入境限制,去製造新的風險。滅火都已經是焦頭爛額了,幹嘛還要去增加新的火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