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香港唯有走「有香港特色資本主義」道路方能自救

文/曾財安

40多年以來,咱們國家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成績斐然。到了今天,中國的脫胎換骨成就不但贏得了各友好國家的豔羨與尊重,就連敵視我們的某些政客,也不自覺地在心裏面佩服我們,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算一個,現任英國首相詹森則是另外一個。所謂「結果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國家這些年來所取得的一個接着一個的突破,有力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套實事求是的、經得起任何考驗的經國濟世之道。

幾個月後,香港特區50年不變的年期將會過半,同時也會迎來下任特首與新一屆特區政府。此時此刻,香港市民應該認真地思考,在中央所劃定的「一國兩制」框架下,特區應該如何去穩定現在仍在湧動的局面,怎樣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發展機遇,為自己的未來作出實際的、有實效的規劃。

自開埠以來,香港一直採用資本主義社會與經濟制度,過去的成就證明,這個做法也確實有不少優點。現在需要探討的是,為什麼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援下,特區近年來仍然會出現停滯不前,問題叢生,使人擔憂的情況呢?這方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因素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港人的思維出了重大的偏差;對已經回歸祖國的事實選擇性失憶,更一味緬懷香港過去的歲月,無視國家的蓬勃發展,追不上形勢的發展。

我並不是提倡香港要與以往完全切割,這樣做不但不切實際,與「一國兩制」國策背道而馳,而且更是非常可惜。因為本地很多東西仍然頗具優勢,甚至是世界獨有。特區的最佳做法就是,保留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優點,但嫁接內地40多年來的成功發展經驗,使其香港化,以此彌補香港的缺陷與不足,我稱之為「有香港特色資本主義」。

2016年,中央正式提出了「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有了自信,才能邁開大步向前走,國家才會高速發展。同一道理,特區政府也要自信;有中央作為後盾,有港人的睿智與勤奮、有百多年獨步世界的優良基礎,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自信?目前雖然出現了一些暫時的困難,但只要有自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夫爭天下者必先爭人」,這裏爭的不只是人心,也是人的觀念與思維。咱們國家現在的繁榮富強其實是啟蒙於上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沒有國民的覺醒,哪來我們的今天?以古鑒今,特區政府也需要立即啟動香港的「新思維運動」,徹底改變香港市民崇洋媚外,以為「西方一切東西都比咱們國家優勝」的落後錯配觀念。說白了,這是英國人刻意留下的精神毒素,一切動亂與困難都源自於此,不把毒素清除,香港就很難展開「有香港特色資本主義」,改變窘境也等於是緣木求魚。

自香港國安法與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兩法出台之後,香港確實迎來了新的氣象,着實值得高興,但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在這兩年的抗疫行動,尤其是這次的第五波疫情中,不少深藏的問題再次清楚地暴露出來。能否抗疫成功關係到市民的飯碗與性命,根本沒有任何東西比這個更重要,因為如果連飯也沒得吃了,命也沒有了,還談什麼其它?在內地,這個簡單的唯物辯證法連三歲小孩都明白,遺憾的是,不少香港人的智商比小孩還要低。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很高,但直到28日,香港市民接種了兩劑疫苗的百分率還只有64%,比起內地的87%足足低了23個百分點,至於打了第3針的更低至12.2%。Omicron疫情已經爆發了3個星期,這幾天的感染人數每日超過百人,但特區政府仍然是好整以暇。兒戲的「禁聚令」只在每天下午6點後才生效,「安心出行」(港版健康碼)則是沒有追蹤能力的殘廢物,政府給出的原因是保護個別市民的私隱。什麼叫做大仁不仁,棄車保帥?對不起,一概不知、不理、不做。

更離譜的是,市民可以輕鬆地找到醫生簽發不適宜接種疫苗的所謂證明書,這樣便可以堂而皇之地拒絕打疫苗,代價只是數百元。兩星期前,特區政府終於宣布,將會實行「疫苗通行證」計劃,將那些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拒絕在政府與公營機構的建築物門外。問題是,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持續破百,所有專家都警告,幾何式大爆發已經迫在眉睫,但破綻處處的「疫苗通行證」計劃還需要等到20多天後的2月24日才實施。

這幾天,有些所謂傳染病學的專家公然鼓吹「投降論」,說香港應該學習西方國家的「躺平」做法,無需追求「動態清零」,只要加緊鼓勵市民接種疫苗便可。倘若香港真的選擇「躺平」,別的不說,那就等於是永遠也別想與內地通關,這不正是那些「港獨」餘孽夢寐以求的事情嗎?這些人居心何在?

總的來說,「有香港特色資本主義」就是基於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以行政主導為手段,吸收內地政府的管治經驗,集中力量幹出成績,而不是以良政為代價,把人權、自由、私隱等抽象的觀念無限放大。只要能使市民的生活過得一年比一年好,哪管它是白貓抑或是黑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