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胡醫聊|許樹昌:打第三針重症風險降低20倍 「疫苗護照」遲早要推|嘉賓主持:胡定旭(EP3)
本港新冠疫情受控,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指日可待,惟疫苗接種率始終未如理想,至今僅七成合資格人口接種首劑疫苗。其中長者接種率尤低,70至79歲人口當中,只有不到五成已打第一針。如何釋除長者對接種疫苗的顧慮?為何本地疫情緩和了仍須接種疫苗?接種第三針會顯著增強保護力嗎?《肥胡醫聊》第三集,我們請到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用數據和事實說話。
做好社區普及 盼長者子女同意父母接種
談及為何本港長者接種率低,許樹昌認為,挪威今年1月突然爆出數十宗院舍長者接種疫苗後離世個案,「傳媒大幅報道,講到好像長者過身一定和疫苗有關。這個概念深入民心後,讓很多人覺得打針是有危險的,很難短時間扭轉。」他指出,世界衞生組織對挪威的長者死亡個案進行相關調查後面發現,挪威院舍的院友多數都是85歲以上的長期病患者,死亡原因有合理解釋,完全與打針無關。然而,有關新聞迅速發酵,令不少港人特別是長者感到心驚,對接種疫苗產生抗拒。許樹昌形容,當時香港剛要推出社區疫苗接種計劃,就遇上誇大安全問題的報道,「真的不是很幸運」。
「現在政府唯有多派人到社區做解說及公眾教育,尤其是讓長者的子女了解疫苗的好處和壞處,希望他們衡量過後,可以同意父母接種。」許樹昌指出,現在很多時候是長者子女不願意簽同意書,影響長者接種安排。他強調,疫苗一定要接種。數據顯示,接種疫苗的群體,受感染風險或比未接種群體降低5倍,感染後入院和死亡風險亦會降低10倍。此外,接種過疫苗的人士即便不幸中招,病毒量下跌的速度也會比較快,康復過程縮短,變相減低了傳染性。
「沒有因打針而直接引致死亡」
許樹昌表示,越來越多數據和研究證明,科興和復必泰疫苗都是安全有效。本港社區疫苗接種計劃展開9個多月,截至11月21日,衞生署接獲48宗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的死亡個案,僅佔疫苗接種總劑量0.0005%。儘管數據擺在眼前,卻仍難以打消部分市民內心的顧慮。許樹昌強調,現時沒有死亡個案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即使罕見地出現心肌炎、面癱等個案,也是可以康復的,「其實現在就算有很不幸發生的個案,他們也全部都復原了,沒有因為打針而直接引致死亡。」
隨着時間推移,即使完成兩劑疫苗接種,抗體水平也會下降。為此,港府於上月初為優先群組開打第三針,日前再將計劃擴展至已打兩劑科興疫苗逾半年人士。許樹昌呼籲,一定要盡快推高第三針的接種率,因為接種第三針,能獲得更高保護力。他以第三針接種率接近45%的以色列為例,指當地研究發現,完成三針接種的人和打了兩針的人相比,受感染風險減低11倍,重症風險更減低20倍。換言之,打三針和不打針的群組,對於病毒的防範水平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第三針「溝針」研究 科興「溝」復必泰抗體飆升
至於時常在坊間引起爭論的「溝針」,許樹昌認為是沒有問題的。他舉例,智利、泰國等最開始施打滅活疫苗的國家,之後亦逐步研究為市民接種mRNA疫苗,以提高抗體水平。
許樹昌的團隊亦進行了「溝針」研究,將接種過兩劑科興疫苗但抗體跌得快的人士,隨機抽樣分為兩組,一半人繼續打科興,另外一半人則轉打復必泰。結果發現,轉打復必泰的群組,抗體數量飆升很多。但同時,該群組出現針口痛、疲倦、肌肉痛等症狀的機率亦更高,「這是因為復必泰刺激身體免疫系統能力強,所以相對會出現比較多副作用。」許樹昌認為,第三針是否選擇「溝針」,相信最終都是視乎市民的個人意願。
「疫苗護照」有效推高接種率 香港遲早要推
踏入12月,本港已經持續逾50日本地個案「清零」。許樹昌認為,本港的防疫措施非常嚴格,已經具備足夠條件與廣東省有序恢復通關。針對外防輸入,採用「21+7」的檢疫措施,大部分外地來港豁免檢疫群組亦取消,對於機組人員等也推出「閉環管理」加強防護;至於內防反彈方面,高危群組的檢測更頻密,確診患者出院條件也跟從內地增加14日隔離。他說,相信隨着更加嚴格的措施推出,再配合提高接種率、宣傳第三針,可以與內地逐步達至全面正常通關,甚至慢慢與海外接軌。
另一位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做客本節目時,建議本港參考以色列,推出「疫苗通行證」,接種疫苗後才能上班、上學,進入指定公共場所。許樹昌亦表示,面對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疫苗護照」是很好的措施,能有效推高接種率,增強對社區的保護。他說,雖然香港現在暫時「未行到呢步」,但相信大勢所趨,除了推廣使用「安心出行」,本港遲早都會考慮使用「疫苗護照」。
(攝製組:Yan、蘇婷、茜茜子、德輝 / 撰文:蘆葦 )
【肥胡醫聊】
點新聞推出全新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特邀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教授做嘉賓主持,每集邀請業界知名專家、醫生,就市民關注的健康熱點、難點,圍繞常見病、高發病,進行專業、權威的健康科普。
往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