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成功徑向交會對接 上演「太空華爾茲」

神舟十三號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了全自主徑向交會對接。(央視新聞截圖)

今日(16日)6時56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入軌約6.5小時後,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了全自主徑向交會對接,這是中國載人飛船在太空實施的首次徑向交會對接,即通過天和核心艙下方對接口與空間站進行交會並對接。雖然只是方向變了90度,但是對接的難度卻大了不少。

為確保首次徑向交會對接任務萬無一失,五院502所研製團隊針對徑向交會進行了數年的技術攻關和大量地面實驗,並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前開展了與空間站的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為神舟十三號正式實施徑向交會驗證了關鍵技術。

徑向交會對接有「三個難」,這也讓此次「太空華爾茲」更加美妙絕倫,扣人心弦。

一是持續控制姿態和軌道「難」。對於前向、後向交會對接,其200米保持點是一個穩定的保持點,即使發動機不工作,飛船也能較長時間保持穩定的姿態和軌道。而徑向交會沒有穩定的中途停泊點,需要持續對飛船的姿態和軌道進行控制,推進劑消耗大,故障處置難。

二是姿態和相對位置確定「難」。神舟載人飛船配有敏感器,它就如同飛船的眼睛,通過觀察星星和預設的標誌點等來確定自己的飛行姿態、與空間站的相對姿態相對位置等。但由於徑向交會過程中,飛船需由平飛轉豎飛等大範圍的姿態機動,所以對「眼睛」能看到目標和保證「眼睛」不會被複雜光照變化所干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航天員手控交會模式「難」。徑向交會對接過程中基本失去了地球這個最熟悉的參照基準,測控條件變差,且相對動力學運動特性與前向交會不同,這給手控交會模式下航天員的操作增加了難度。

此次徑向交會對接整個過程都是在制導導航與控制(GNC)系統指揮下,飛船智能自主完成的。徑向交會和前向交會都是中國空間站載人飛船正常的交會方式,會在未來空間站載人交會對接任務中交替使用。此次首秀的圓滿成功,將為後續空間站建造和運營打下堅實基礎。

(點新聞記者劉凝哲 酒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