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肆神秘符號的前世今生
「〡一〨、〡〥〨、〡二、〡0〨、〡一〨、〡〥〢……」港島老字號茶樓「蓮香樓」牆上的一連串神秘符號,難倒了深諳火星文、甚至網絡「黑話」的九五後港青邱文傑。代碼?暗號?暗語?摩斯密碼?還是來自某種神秘的古代文明?乍一看不是很像數字,但又偏偏出現在有百年歷史的老式茶樓裏。「很有意思,但實在看不懂。」一頭霧水的邱文傑將「蓮香樓」寫着神秘符號的價格牌拍下發到微信朋友圈,兩個月來,還無人破譯。
更令邱文傑驚奇的是,英國偵探經典劇《新福爾摩斯》中一起兇殺案《銀行家之死》的劇情中,夏洛克的破案關鍵線索,竟也是〤、〥、〧、〨、〩等神秘符號,與香港「蓮香樓」牆上的神秘符號一模一樣。「不明白這些符號代表的意義,但我在英國人的家中曾見過類似符號。」英國僑商總會創會會長林文盛十分肯定地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州碼子」源起宋代民間
《新福爾摩斯》劇中,有一句台詞揭示了這些神秘符號:「It's an ancient number system-Hang Zhou」。「那是中國數字,小時候有學,現在都還給老師啦。」比邱文傑年長的港人莊志龍一語道破,早在1990年之前,香港小巴普遍以此表示車資價錢,「以前香港小學數學課程稱為中國古代數字或中國數碼。如今早已不教,現在年輕人當然看不懂啦。」莊志龍說。
如今,香港的一些老店,仍可偶見用這種符號進行數字標記。對中國古代數字略有研究的海南商人許健康告訴記者,那些神秘符號統稱為「蘇州碼子」,或起源於宋代,大約至明代成為完整通用的商用數碼,民間廣泛使用,常用於當舖、藥房。「在肉舖稱『肉碼』,在菜場稱『菜碼』,在藥材店稱『藥碼』,在服裝行業稱『衣碼』。」許健康說。
故宮文物工作者吳偉在《蘇韻流芳--蘇作、蘇州與吳文化》一文中也提到了「蘇州碼子」:「阿拉伯數字在中國普及前,『蘇州碼子』是民間最為通用的數字符號,客觀上推動了明清以來商貿的廣泛流通,即使今天仍有地區在沿用。」
傳統商業數字仍現海外華人圈
「海南記錄海上航行路線知識的古籍《更路簿》,以及僑批上,均發現了『蘇州碼子』。」原來,「蘇州碼子」並未湮沒在歷史和古籍中。許健康透露,其遠在福建泉州的親戚是一名道士,如今書寫法事貢品清單時,仍採用「蘇州碼子」,「一些傳統古建築師,他們的設計圖紙尺碼,也仍用『蘇州碼子』標註。『蘇州碼子』多在契約、公文、賬本等涉及數字的文檔中使用。」許健康說。
癡迷僑批收藏的福建泉州人黃清海,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接觸僑批。僑批上的這些神秘符號,也曾引起了他的興趣。「那時候學校沒教,只能去請教老先生。」黃清海家裏滿滿當當的僑批,都被他分類珍藏。這些僑批上的票號、涉匯款數額,均用「蘇州碼子」標明。「五大洲中我就沒見過歐洲僑批,所以在英劇中出現『蘇州碼子』,還是讓人比較意外。」黃清海說,「蘇州碼子」隨華人華僑越洋出海,在海外華人圈有着廣泛的使用群體。黃清海收藏的僑批中,仍有上世紀七十年代加拿大華人以蘇州碼子書寫信中匯款數額。
現年50餘歲的華裔李永球,其祖父清光緒年間移民馬來西亞。見到邱文傑的圖片,李永球即脫口而出「是蘇州碼子」。「我父親是小販,他教會我『蘇州碼子』。現在馬來西亞的廟宇內還能看到這類神秘符號。」也有人說,日韓等國文獻中也出現過「蘇州碼子」。
神秘符號「潮」起來
「王威翰為宋代『附中寶號』商人。為了便於記賬,他使用商業數字,請問若他買進598本的書籍,他該如何記賬?(A)〤〧廿 (B)〣〤〧 (C)〩〢〦 (D)〥〩〨」。據傳,這是2002年台灣某中學歷史試卷的一道試題。這種「碼子」試題,對台青張立齊來說完全沒有難度。「現在我家裏還是用這種碼子,但在台灣其他地方沒見過。」
張立齊是台灣中醫中藥世家,他已是第6代。有趣的是,時下藉着「國潮」的東風,古老的「蘇州碼子」以文創的方式重現年輕人的視野中。去年8月,蘇州市亦舉辦了「蘇州碼子」字體設計大賽。蘇州網紅菜市場「雙塔菜場」,其市集LOGO中的「雙」字,即採用「蘇州碼子」演化。
黃清海也說,作為一種曾經的計數符號,「蘇州碼子」在遇到古籍、僑批等需要破譯的文獻時,還大有用武之地。
有食客曾就價格牌上神秘符號詢問「蓮香樓」職員,被告知以往酒樓餐牌都用毛筆寫,寫阿拉伯數字不好看,必須用「蘇州碼子」才能寫出書法美感。知曉了「蘇州碼子」前世今生的邱文傑感嘆道,在時代更迭巨變之下,港島老字號「蓮香樓」還能靜靜守護、傳承着這一中華古老文明;作為香港的年輕一代,更應以青年人的方式留住這一特殊神秘符號文化。
蘇州碼子簡單易寫不再神秘
新中國成立前廣泛流行於工商業場所的蘇州碼子,並未有何高深莫測,只因當前用的人少,加之其形成相對獨立的計數習慣而令現今世人所困惑。許健康告訴記者,其實按照漢字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蘇州碼子對應為0、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困惑基本迎刃而解。若按筆畫數,蘇州碼子相對小寫漢字簡單,遑論大寫。
「老一輩人計數幾乎用算盤,算盤上檔撥下一子表示五,照此邏輯〦是六,〧是七,以此類推,在習慣用算盤的年代更好理解。」許健康特別提示,當〡、〢、〣三個數字組合遇到並列、連續使用時,為避免數字連寫混淆,相隔符號要變成橫寫,或偶數位橫寫,如111,寫為〡一〡;2312,寫為〢三〡二;2134,要寫成〢一〣〤,32則寫成〣二。不可順序豎寫,否則「| | |」就不知道是111、3、21,還是12,極易造成誤解。
蘇州碼子是一種進位制記數系統,以位置表示大小,記數符號寫成兩行,首行記數值,第二行記量級和計量單位。香港茶餐廳會將 「 十 」 或 「 百 」 寫於底部作為最大數量級。市面上,還有用△代表價格單位「角」,●代表元(圓),百、千、萬等則與正常無異。如5角4分,△尖頭在〥和〤中間的下方,4元9角,則在〤和〩中間的下方標註●。黃清海亦特別告知,若數額較大,標註位置更需特別注意。如54912元,寫作〥〤〩〡二,需在〥〤中間下方寫上「萬」。標註位置不準,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但也有習慣寫在最大數量級正下方,或為習慣不同。
《新福爾摩斯》中被錯譯
蘇州碼子,據考證最開始流行於工商業發達的蘇州,故稱「蘇州碼子」。但在《新福爾摩斯》第一季中,夏洛克在唐人街發現兇案現場反覆出現的神秘符號是蘇州碼子,卻被翻譯為「Hang Zhou numerals」(杭州數字)。這其實並非翻譯烏龍,而是編碼出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字符編碼Unicode(統一碼),亦稱萬國碼,其為全球每種語言中的每個字符設定了統一並且唯一的二進制編碼,以滿足跨語言、跨平台進行文本轉換、處理的要求。1990年開始研發,1994年正式發布1.0版本,2020年發布13.0版本。當Unicode升級到3.0版本時加入了蘇州碼子。據聞,因蘇州和杭州的城市風格有些類似,當時工作人員將蘇州誤記錄成Hang Zhou。雖然Unicode標準文獻中有關「Hang Zhou」的錯誤都已被修正,但Unicode仍執行不允許字符修改原則。因為字符名稱被一些軟件作為唯一標識符,若修改會造成向後兼容問題。因此,蘇州碼子仍被翻譯成「Hang Zhou」,哪怕BBC於2010年出品的《新福爾摩斯》第一季,也只好將錯就錯。
蘇州碼子見證中國數字文化演變
蘇州碼子,是由中國傳統計數符號算籌演變而來,是中國數字文化演變的產物。800年前的宋代便有「數碼」的記錄,明代被商業界作為暗碼使用,多用於舊時的商業、手工業、當舖、金融業等一切經營活動和生活中的數字記載、契約簽訂及賬務處理。至清末民初,也被用於官方。大約在十三到十四世紀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被國人稱作洋字碼,但由於中國彼時記賬使用豎式賬本,用商碼書寫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未得到推廣和應用。直至上世紀初,新式銀行興起,舊的記賬方式也隨之被新的記賬方式取代,阿拉伯數字才逐漸取代了商碼。當前,內地、港澳台及海外華人圈,仍有少部分傳統行當使用蘇州碼子。學界認為,蘇州碼子雖逐漸消亡,但它在中國數目記錄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