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房屋施政迫在眉睫 政策改善是當務之急
文/佘德聰
國慶前夕,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再次深入基層探訪,落區為香港民意「把脈」,直接聆聽市民聲音。在駱主任探訪基層後,一連幾日特區政府官員、議員亦紛紛落區探訪。筆者認為,駱主任落區探訪為治港者樹立了榜樣,希望一眾治港者落區探訪的同時不忘初心,應多多反省自己工作的不足,樹立「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和政治姿態之餘,多為市民辦實事,對症下藥開「藥方」,把聽來的民意轉變為政策落到實處,切實提高管治效能。
隨着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實施、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場選舉的順利舉行,香港從這兩年的政治亢奮中漸復平和,經濟出現好轉,市民的情緒亦會擺脫浮躁,對港府施政的看法也會趨向客觀。但我們亦必須看到,當前特區管治面對的挑戰並未消失。官員探訪基層是好事,民眾不僅「聽其言」、更會「觀其行」,能否做到實事有待進一步觀望。
眾所周知,土地和房屋一直是香港民生問題中最尖銳的矛盾點,也是特區政府必須全力解決的頭等大事。私樓買不起、居屋抽不中、租樓租金貴、公屋輪不到…這些問題其實「人盡皆知」,在近年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均有提及,「新瓶裝舊酒」,唯願景美好,但土地不足、樓價高企等深層次矛盾未見改善,甚至變本加厲。
一方面,增拓土地難題多。由於土地涉及多方利益,特別是香港私人開發商囤積土地以謀取私利。政府過往打擊力度不夠,有「雷聲大雨點小」之嫌,終究成效不大,土地回收難、資源依舊緊張;填海造地關乎環境保護、涉及賠償,爭議頗多難以推進,而加速市區重建、增加地積比率都屬於陳年建議,「加大力度增加房屋供應」的說法多次被提及,但成效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樓市辣招」進退難。過往政府都曾推出多項「樓市辣招」,短期內引發樓市波動,長遠看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筆者注意到,民建聯日前成立「告別劏房行動」,提出十項政策倡議,包括制定告別劏房路線圖、每年興建3萬個新公屋單位、將現時建1.5萬個過渡性房屋的目標增加到3萬至5萬個、盡快實施規房租管和制訂起始租金等具體辦法,呼籲政府革新施政,透過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和增建過渡性房屋,以冀在15年內解決劏房問題。而對於這一行動的可行性,建議政府積極對接,參與研究其可行性,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拿出解決相關問題的決心,將告別劏房行動列入施政綱領並細化政策目標。
「安居」方能「樂業」,筆者希望特區政府能在房屋問題上有承擔、有作為,進一步團結「愛國者」陣營,在維持私人住宅物業市場的健康發展的情況下,及早提出香港土地供應增加之辦法,確保合理運用現有資源,使市場預期房屋供應充足,從而抑制樓價持續飆升,務求解決房屋供求失衡的問題,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
房屋施政的成敗關乎當權者的民望,中央要求特區政府搞好房屋問題,希望政府言出必行、確有所為。本文筆者僅以房屋問題為例,寄望現任及繼任的治港者對未來各種挑戰應有充分準備,既要腳踏實地改善施政,也要好好運用政治智慧,不斷正視管治缺失,重視民生問題、發展問題,勵精圖治,改善施政,積極回應市民訴求,及早紓解社會矛盾,共同開拓香港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