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施政報告應融入國家發展 穩定社會改善民生

文/容海恩

香港特區政府將在星期三(10月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筆者早前已隨同新民黨會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並提交了以「促進人心回歸,香港走向光明」為題的建議書,提出了多項建議,當中包括倡議研究制定外傭法例、建立社區調解中心、改善多區交通配套等民生政策。然而筆者期望今年《施政報告》能夠更具前瞻性,因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央政府為香港提供了很多便利措施和政策,香港政府應當全力配合,在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範疇落墨更多。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前題是社會穩定,香港經歷了2019年黑暴後,社會一直陷入撕裂,雖然在《港區國安法》落實後社會已漸趨穩定,但已撕裂的關係仍未修復,不少年輕人仍對政府非常不滿、抗拒內地。因此,筆者認為《施政報告》必須包括改革教育課程,透過教育重新塑造香港人的價值觀,加強對國家的歸屬感,以及其國民身份認同,藉以紓減內地與香港的矛盾,確保社會能夠繁榮穩定發展。

除了社會穩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已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帶出堅實步伐列入「十四五」規劃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因此《施政報告》亦應當積極實現全民共同富裕。過往香港貧富懸殊一直非常嚴重,政府必須做到精準扶貧、科學化扶貧,如製作大數據分析,精確找出貧窮的組群並予以援助。此外,除了物質富裕,亦要做到精神富裕,務求讓基層市民亦能感受到幸福感。

發展方面,筆者期望《施政報告》能做到積極深化粵港澳合作,以及鞏固和提升港澳競爭優勢。當中政府可考慮讓專業服務先行先試,如筆者的法律專業方面,中央政府早前曾開辦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試,讓香港律師投考,合格後便可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執業,讓香港專業人才能夠與內地互通。事實上中央中央早前公佈了《前海方案》後,大幅擴大了前海合作區,為香港人到大灣區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機遇。筆者建議政府加大宣傳力度,呼籲專業人士到大灣區發展,並取得成功經驗後發揮領頭作用,讓其他年輕人借鏡,了解大灣區有何發展機會。

此外,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曾提出香港要告別劏房、籠屋,因為筆者認為政府必須在《施政報告》中有所回應,事實上房屋問題素來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多年來未能解決,因此必須大刀闊斧,如除了建造「明日大嶼」人工島等增加額外土地的方法外,筆者和新民黨亦建議了不少善用現有土地的方法,包括降低新界祖堂地的出售門檻、釋放新界北河套區周邊濕地、搬遷葵涌貨櫃碼頭等,而日前有消息流出指政府已將有關建議納入《施政報告》中,若消息屬實,筆者相信能釋出更多用地,只要能夠平衡其他持份者的權益,是絕對值得支持的。

最後,《施政報告》牽涉範疇眾多,難以一一盡錄。但總而言之,筆者期望《施政報告》能夠放遠目光,不單要解決香港各種民生問題,更必須緊隨國家發展步伐,配合「十四五」規劃,讓香港融入大灣區,才能做到「促進人心回歸,香港走向光明」。

(作者為新民黨副主席、立法會議員、大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