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論 | 要加大力度來解決住房問題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走訪基層系列評論之三

大公報今日頭版頭條「樓價貴絕全球 夾心港青『上車』無望」,再次將本港住房問題擺在了望樓興歎的市民眼前。這也是中央領導近年來致力推動香港管治者全力破解的社會發展瓶頸,更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國慶期間走訪香港基層切身感受的焦點所在。駱惠寧主任對蝸居劏房籠屋的市民苦況深感痛心憂心的同時,再次明確要求特區管治者,「住房問題已成為最大的民生問題。中央領導多次強調,要加大力度來解決住房問題。」

香港樓價貴絕全球,欲「上車」的打工仔苦追十年仍追不上樓價,感到絕望!工聯會發現,月入四萬元的二人夾心階層家庭(即未能申請公屋、又無法買私樓),縱使想買遠至屯門的新盤細單位,也要四年不吃不喝「零開支」,才能僅僅儲足首期;若是市區黃竹坑新盤不足40平方米的單位,更要12年不吃不喝。租貴、米貴、交通費貴、水電貴,就連人情也越來越貴,人工卻幾乎原地踏步,許多公司疫下更削減人工。有年輕人表示,收入僅夠維持有瓦遮頭,不需要捱餓已是極限,久而久之更容易對社會產生怨憤不滿等負面情緒,久而久之就會破壞社會的和諧和平,相信長達一年的黑暴風潮便與住房直接相關。

駱惠寧主任日前在探訪「籠屋」住戶時表示:「20萬人居住條件如此的艱苦,絕對讓人感到心裏面很沉重。」他說:「住房問題已成為最大的民生問題,這確實是老百姓的煩心事,一直牽動中央的心,中央很關心的!中央領導多次強調,要加大力度來解決住房問題。」

駱惠寧主任「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論述,其實就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理念的延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表示:「我們要着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全國政協副主席夏寶龍在今年7月中的講話中,更加明確具體地指出,香港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

中央領導三番五次不厭其煩地強調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施政方向就是破除利益藩籬,解決住房問題。為此,中央領導還特別要求特區管治者必須「樹立市民至上的服務意識,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始終貼基層、接地氣。特別是要聚焦廣大市民關注的事,花大力氣採取務實有效的辦法加以解決」。

中聯辦領導亦多次強調:「堅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民謀利,推動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中聯辦領導對特區施政方向的明確指示與中央治港方略一脈相承,自始至終所關注的焦點就是:只有廣大市民生活都好了,香港發展才算得上好。簡而言之,只有廣大市民生活真正改善了,住房問題得到改善並最終得到解決,才是符合國家發展利益,才是一個合格的治港者。

中央高屋建甌的清晰明確具體的表態,有利於克服各方既得利益勢力對解決民生問題的阻力,實際上是在為特區政府排除施政障礙,強化港人對「愛國者治港」的信心。而中央對民生問題的重視,也有利於提升港人對中央的信任和對國家的向心力,有利於香港人心的第二次回歸。特區管治者如以「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履職擔當,破除利益藩籬,拓展土地供應,積極主動、主導房屋供應,把消滅劏房籠屋當做施政目標而非遠景規劃,把解決住房問題當做特區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實做出成效,讓市民、尤其是年輕人能夠看到未來的希望。

公營房屋建屋不達標,政府多次表示覓地難。觀乎香港社會之現狀,政府完全可以啟動《收回土地條例》可奪回主導權,除去規劃中的明日大嶼願景之外,至少可以有以下多種手段。一是降低祖堂地出售門檻;二是在新出售土地加入發展年期條款,加速建屋;三是強徵農地興建資助房屋,包括動用3,000億元收購新界約2,600公頃農地作公共土地儲備;四是重新制定土地規劃,限期開發適宜建房土地;五是修訂郊野公園條例,拓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六是加速舊區重建,在有條件的舊區規劃公營房屋;七是檢視並開發休閒用地,包括租賃予各機構的各種會所;八是收回利益集團名下的棕地;九是配合深圳及大灣區發展規劃,重新規劃河套地區,十是規劃開發離島,集中建設養老區域。

其實,政府自拓展土地方面明顯地擁有殺手锏《收回土地條例》,只是,這一殺手锏長期被利益集團所操控,以至於無法發揮其法律效力。特首林鄭月娥似乎亦理解領會到中央領導和駱惠寧主任的表述,林鄭十一國慶酒會致辭時,亦提到「共產黨是一個以人民為中心的政黨」,如果真如外界解讀的那樣,那麼,未來的特區政府就應該是一個以市民為中心、為市民謀利益的政府。土地房屋問題始終是全社會的焦點,是本港未來持續發展繁榮的瓶頸,港府需要大刀闊斧、敢作敢為,多方面增加供應,推動建屋,爭取短時間內讓香港市民都有合適面積、合理價格的安居之所。

住房問題是導致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加劇的根本原因,只有解決了住房問題,才能確保香港社會發展長遠持久的和諧繁榮,這是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國家發展利益的根本之道,也是確保香港人心回歸的必由之路,中央對香港管治者有期待,中聯辦對香港管治者有要求,市民更對香港施政者有盼望。只要改變因循守舊、循規蹈矩的思維模式,真誠真心為市民辦好事辦實事其實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