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兩地普及率對比 聽聽他們怎麼說?
政府早前開始向市民派發電子消費券,連帶鼓勵港人使用電子支付模式,繼而推動本港電子支付普及化。事實上,記者走訪本港多間大小商戶時發現,一些小商販受到本港電子支付過高的行政費及較長的過數期的影響,被迫對申請安裝相關設備望而卻步,從而無法從今次消費券計劃中受惠。
然而,電子支付幾年前在內地就已經十分普及,且比率持續上升,城鄉間差距亦在逐步縮小。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底,中國內地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5億人,較同年3月增長8744人,使用率達86.5%。移動支付用戶使用頻次亦繼續上升,98%的受訪者將移動支付視為其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較2019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其中,二維碼支付用戶占比達85%,相較2019年增加了6個百分點。
內地同胞「一部手機走四方」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快了無接觸支付時代的到來。北京市民高小姐指,移動支付既節約時間,又省去攜帶零錢和散紙的不便,而且疫情期間大家都盡量減少接觸現金,直言最近幾年都是「一部手機走四方」,如果用現金支付反倒會被商家詢問「能不能掃碼支付?」
「打工族」童哥指,最初他會在網上購物及日常消費中使用電子支付,後來在不知不覺中,連出行搭乘各類交通工具都可以掃碼,直言「非常方便」。他說,現時地鐵已經少有人用卡或者購票,都是直接打開二維碼掃碼進站和出站,識別過程快速準確,若是早晚高峰時段也有助縮短大家進站和出站時間,避免人群擁堵。
本港有小商舖只收現金
點新聞日前發布一項關於本港電子支付的調查,共有3947名市民參與。結果顯示,除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外,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電子支付工具是八達通,佔比近52%,其次是Tap & Go,佔比近24%,而在內地擁有龐大市場的Wechat Pay和Alipay,在香港的使用佔比分別僅有13%及11%。另外,被問及為何不以電子支付工具購物時,64%的市民認為「不少商店例如小店都收現金」,16%受訪者表示「習慣用現金購物」,12%受訪者「怕麻煩」,以及8%的人「始終信賴以現金交易」。
內地港漂Joe來港4年,直言剛到香港時完全不習慣要隨身帶現金。現時他外出吃飯或購物,亦是盡量使用電子支付,認為相比現金支付更加快捷方便且衞生。他續指,八達通雖然可以滿足日常基本所需,但始終受到限額的影響,隔三差五就要增值,不太方便。另外,去到一些小商舖也只能現金支付,時常得到一些散紙和碎銀,可自己又時常不記得用掉碎銀,久而久之錢包越來越沉重。
本港市民Sammy今次以八達通申請消費券,原因是「唔識用Alipay」。他表示,香港現時仍然是現金和八達通支付為主,聽聞內地電子支付很普及,早就想去見識下,不過他就怕給現金時被商家嫌棄落後,直言跟不上內地發展步伐。
望簡化在內地開戶手續
Cherry很喜歡淘寶,在支付訂單時就用綁定了信用卡的香港版支付寶「Alipay HK」,但就要收取2.5%的手續費,認為兩地在電子支付的融合方面做的還不夠好。她早前想申請內地版支付寶,但是由於沒有內地銀行卡而無法成功註冊。而她亦曾親自前往深圳某銀行,想要辦理一張儲蓄卡,卻被要求提交內地住址證明。Cherry希望簡化相關手續,方便港人辦理和申請,相信有助香港市民更快體會到電子支付帶來的便利。
有調查顯示,現金仍是香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而移動支付只佔兩成,遠遜於內地的八成。去年香港現金交易佔店內消費額9%,按年下降17%;預計現金結帳的使用率於未來4年將迅速下跌。另外,新冠疫情加速了電子錢包的普及化,同時減少了現金在本地銷售點(POS)的使用。加上今次政府首次推行消費券計劃,相信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促進港人電子支付的使用率。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