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鑒今 中國紅軍長征故事(32)

陜西省吳起縣。(上圖:資料圖片;下圖:攝於2016年10月)。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這時編為陜甘支隊)到達陜北吳起鎮,結束長征。(新華社資料圖)

文/曾財安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與由核心中央紅軍成員及縱隊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到達了陝北吳起鎮,宣布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勝利結束。對很多不熟悉這段偉大歷史的人來說,這就是長征的全部,其實不然。

中央紅軍長征的意義當然特別重要,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因此而改寫,說其最後影響到我國的歷史進程、你我今天的福祉絕不為過。但除中央紅軍外,在1934-1936年裏進行長征的還有其它3支隊伍,根據出發日期的先後來排列,有在1934年11月出發的紅25軍(徐海東、程子華部),在1935年3月出發的紅四方面軍(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部)和遲至1935年11月才出發的紅二、紅六軍團(後奉黨中央令改編為紅二方面軍的任弼時、賀龍部)。

紅25軍從河南開始長征,於1935年9月到達陝北與當地的紅26軍(劉志丹部)會師。在10個月的長征中,紅25軍轉戰河南、湖北、陝西、甘肅4省,行程近萬里,進行重要戰役十餘次,是唯一在過程中增員(800人)的隊伍。

紅四方面軍在激戰嘉陵江後開始長征,歷時1年7個月,轉戰四川、西康、青海、甘肅等4省,翻越13座大雪山,行程一萬餘里,進行重要戰役戰鬥80多次。1936年10月,與南下迎接的中央紅軍在甘肅會寧會師。

紅二、六軍團由湖南誓師出發長征,在轉戰湖南、貴州、雲南後於西康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奉黨中央毛澤東令改編為紅二方面軍後北上,再經四川、青海、甘肅、陝西,前後8省,行程2萬餘里,翻越8座大雪山,進行重要戰役戰鬥120多次。1936年10月下旬,與迎接的中央紅軍在寧夏將台堡會師,是最後完成長征的一支隊伍。

4路紅軍隊伍長征前後歷時共兩年,行程共六萬五千餘里,途經14個省,翻越21座大雪山,進行重要戰役戰鬥近600次。4路紅軍長征出發時有共20多萬人,途中擴紅(招募紅軍戰士)數萬人,長征結束時保存約5.7萬人。

長征的勝利,特別是中央紅軍成功突破蔣介石千方百計組織的無數圍追堵截,到達陝北並建立起紅色根據地,一洗自紅都瑞金陷落,湘江血戰後的頹風,是中國共產黨在生存上的最大勝利。途中無情的自然環境與敵人迫害形成了對中國共產黨人的最殘酷與嚴厲的考驗,完成行程的五萬多人都是飽經磨練的成功生存者,最後成為抗擊日本、解放中國的核心力量。

在行軍過程中,由共產國際所指定的黨總負責人博古經受不起嚴峻的現實考驗,尤其是在湘江戰役中指揮失誤,進退失據,導致中央紅軍隊伍八損其五,使革命火種瀕臨熄滅的危險。在生死存亡的情勢中,毛澤東脫穎而出,以超乎常人的軍事謀略、指揮技巧與政治能力力挽狂瀾,最後順應物競天擇的規律成為黨內的總負責人,完全符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智慧。可以這樣說,沒有長征,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道路很大機會會完全改寫。

到達陝北延安後,中國共產黨迅速建立了一個穩固的紅色根據地,而長征不但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其中一些如神話般的事跡更迅速傳遍全國各地,吸引到大批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注意力及支持,成為發展全國抗日中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與此同時,透過一些國際友人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親身經歷文章著作,毛澤東成功打破蔣介石的新聞封鎖抹黑,衝出國際,為以後的統一戰線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在1942年至1945年的延安整風期間,全黨充分認識到毛澤東的思想對於中國革命的生死攸關的意義,並最終在中共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今天看來,如果沒有長征及其路途上經歷的種種生死考驗,這些共識的形成是很難想像的。一生堅持原則,從不妥協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明確地指出:「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麼誇張。」

在長征中的每一次危急關頭,紅軍能一次次轉危為安,都因為領導人能夠堅持實事求是,坦然面對問題,並不斷總結教訓,由此鍛煉出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因此,長征的勝利是馬列主義與中華傳統智慧相結合的結果,使中國共產黨迅速拋棄照搬洋教條的窠臼,轉而選擇獨立自主,立足本國實際情況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同時堅定地依靠人民,最終將中國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說:「長征永遠在路上。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在2016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又重點強調:「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新長征路上,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

如習總書記所說,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在新長征路上,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今天是到了我們香港人了解長征,從中學習長征精神,並以此展開新長征,重振香港、報效國家的時候了。(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