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鑒今 中國紅軍長征故事(30)
文/曾財安
在北上的路途上,毛澤東一直惦念着被張國燾拉着南下、以紅西方面軍為主力的8萬人紅軍部隊,以及隨隊的朱德和劉伯承。1935年9月中旬,毛澤東給張國燾發電報,指他多次違抗中央命令,犯下了逃跑主義的錯誤,再次要求他為了中國蘇維埃革命的前途,立即取消南下的決定,並服從中央電令,全體北上。不過,張國燾執迷不悟,繼續公然進行分裂黨、分裂紅軍的活動。
9月下旬,毛澤東、洛甫、周恩來等人於甘南哈達鋪與軍團指揮幹部開會商議,一致決定前往陝北,與紅26軍(劉志丹)、紅25軍(徐海東)會合。兩天後,毛澤東帶領由中央紅軍整編而成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三個縱隊約八千人離開哈達鋪,向着岷山山下甘肅省西南部的平原進發。下山之後,陝甘支隊很快便突破了蔣介石軍沿渭水設立的封鎖線,於9月26日到達了隴西通渭縣榜羅鎮。
榜羅鎮位處平地,人口密集,經濟文化比較發達,訊息傳遞相對靈通,毛澤東與各領導人在當地詳細閱讀了大量的報紙雜誌,進一步了解了當時全國形勢和陝甘紅軍的整體情況。9月27日,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五位中共中央領導人舉行了政治局常委會議,正式議決通過毛澤東在哈達鋪提出到陝北與紅26、25軍會合,把陝北發展為領導中國革命大本營的計畫。「榜羅鎮會議」徹底結束了中央紅軍長征隊伍四處轉戰,長期沒有落腳點的不利局面,是繼「遵義會議」以來的第二次具有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
在毛澤東主持下,會議同時分析研究了日本對我國日益加劇的侵略、民族矛盾不斷上升的國內外形勢,以及陝甘的軍事、政治和經濟狀況。9月28日清晨,在濛濛細雨中,中共中央在榜羅鎮小學旁邊的打麥場上召開了連以上的幾百軍政幹部大會。會上,毛澤東傳達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的新決策及進行了政治動員,向全體官兵正式宣布:「陝甘革命根據地是抗日前線,我們要到抗日前線去,任何反革命不能阻止紅軍去抗日!」全體與會幹部以雷動的掌聲來表達他們對中央這個決定的熱烈支持。
以古鑒今,正如長征「湘江血戰」後的「通道轉兵」、「黎平會議」及「猴場會議」一連串先軍事後政治會議的全面大變革一樣,中央在平定黑暴動政變後,連續實施香港國安法與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決定,最終目的就是要把香港的國安執法與政治組織格局來一個徹底的、完善的調整。可以預見,在百年黨慶活動結束後,「香港榜羅鎮幹部大會」將會發生,正式宣布調整後的香港戰略發展方向,和如何完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經濟的細節。從古而今這兩件事情可以清晰看到,中國共產黨做事素來謀定而後動,不會輕率出手,但一出手便會動如雷震,侵略如火,不把問題徹底解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這個優良的辦事風格百年來一直得到很好的傳承,早已成為黨性的一部份,特區一眾官員及政客知之者勝,不知者敗!
為了防備毛澤東向東進佔天水,威脅西安,蔣介石下令胡宗南等部在天水一帶布下重兵攔截,哪知道毛澤東卻帶領陝甘支隊繼續北上。毛澤東很快便突破了蔣介石沿西(安)蘭(州)公路布下的最後一道封鎖線,開始攀越三千米高的六盤山,陝北蘇區此時已經近在咫尺。在登上六盤山高處時,毛澤東心潮澎湃,躊躇滿志,寫下了《清平樂·六盤山》一詞:「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據解讀,當中的「不到長城非好漢」是表達中國共產黨北上長城一帶抗日的決心。
陝甘支隊在攀越六盤山時,先頭部隊在青石嘴偵察到有兩連國民黨軍騎兵下了馬,正在休息。接到消息後,毛澤東立刻趕到前沿陣地,親自指揮。他出動數倍於敵的兵力,以2個大隊迂回兜擊,第3個大隊則從正面突擊,很快便解決了全部敵人,同時繳獲了100多匹馬及裝備。從此,紅軍擁有了自己的騎兵部隊。敵人受挫後心有不甘,派出張學良的東北軍與馬鴻賓的回族軍共3個騎兵團及3個步兵團銜尾追來。毛澤東知道,如不能把敵人殲滅打疼,日後將會對陝甘支隊及陝北蘇區構成很大的麻煩,因此下令要「把尾巴砍掉」,這個重要任務就落在彭德懷的身上。
彭德懷並沒有讓毛澤東失望。他選擇了途中的「四道川」為口袋陣地,紅軍主力隱藏在川與川相連的坡頂上,然後時機成熟時伏擊沿坡底山窪進攻的敵人。這一仗從清晨7點開始,總共打了5個多小時,最後全殲國民黨軍騎兵3個團,擊潰3個團,斃傷600餘人,俘敵1000餘人,繳獲戰馬、馱騾1600余匹和大量槍支彈藥及軍用物資。
這場被稱為「切尾巴戰役」的戰鬥乃中央紅軍長征隊伍(陝甘支隊)下山後的一個大勝仗,毛澤東無比高興,特意寫下一首七絕詩贈與彭德懷:「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此仗之後,陝甘支隊完全甩開了敵人的騷擾,順利地向陝北進發。10月19日,毛澤東與部隊到達了陝北吳起鎮,宣布中央紅軍主力勝利結束長征。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