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邊境荒地有望成寶地 港府切勿再「拖後腳」

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在2016年提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當中包括新界北區的發展。計劃提出至今,新界北區幾乎仍未有發展。各界別人士認為,政府將精力集中於市中心地帶,忽略了新界北區這片寶地。

為何說新界北區是「寶地」?土地是香港極為匱乏的資源之一,而新界北區尤其是靠近邊境地帶擁有大幅亟待開發的土地。點新聞記者日前實地走訪沙頭角邊境禁區和打鼓嶺一帶,眼見對岸深圳高樓聳立,一片繁榮景象。而本港的發展相對滯後,大片土地荒廢許久。

在沙頭角一帶,現時深圳居民提前經網上申請,獲批後即可進入沙頭角遊玩和購物,亦可於中英街遊覽歷史文化古跡。反觀香港,沙頭角禁區至今仍未對本港市民開放,令該區受當局「禁錮」多年,市民從心裏認為禁區「神秘」,久而久之變得閉塞。新社聯北區地區委員會主席溫和輝認為,政府完全無規劃沙頭角區,形容該區被政府「遺忘」。他建議逐步開放禁區,發展生態旅遊,帶動當區經濟發展。

溫和輝表示,在香港沙頭角區,歷史博物館和中英街是特色之一,開放後可以發展歷史教育,講述歷史,幫助港人增強國民身份認同。此外,該區的客家傳統風俗,以及國家級和世界級地質公園等,亦可吸引本港居民「打卡」體驗,發展本地生態旅遊。

如此一個擁有多元文化、亟待開發的地區為何會封閉70年呢?據悉,保安局一直以來以「防止走私案件」為由,拒絕開放禁區。筆者認為,機場亦存在走私風險,是否本港要關閉機場?以這一理由阻礙當區發展,既對同為港人的當區居民不公平,亦嚴重拖慢香港同內地合作發展的步伐。要防止走私事件,當局要對症下藥,例如加強警力、加大懲罰力度等等,但封閉禁區這一「藥方」既不能杜絕走私問題,長期服用還會引起「副作用」,即拖慢經濟發展的速度,令香港「久病不愈」。

打鼓嶺區總面積逾600公頃,涵蓋羅湖、文錦渡和香園圍三個口岸。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北區區議員陳月明形容,邊境地區同深圳一網之隔,香港與內地「握手即可合作」。她建議本港利用邊境地區發展口岸經濟,推動人流、物流、經濟流,同深圳合作互利互惠。惟政府多年來缺乏規劃,她批評政府動作慢,直言「等得心急」。

筆者認為,香港長遠發展,不可僅放眼自身,而放眼國際,亦有「遠水不解近渴」的道理。何況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籠罩,經濟每況愈下,但中國內地卻可以迅速控制疫情、恢復經濟,甚至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國家。本港稅制超低、法律制度完善、貨幣自由流通,完全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緊跟國家發展、抓緊一切機遇,盡快讓邊境地區的荒地成為帶動本港經濟發展的「寶地」。

(點新聞記者 李九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