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偉業 | 中共八大 決定全面轉向經濟建設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107人,代表全國1073萬名黨員。59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党、勞動黨和人民革命黨的代表團以及國內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應邀列席大會。大會決定新中國全面轉向社會主義制度經濟建設。
黨的七大以後,中國社會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到1956年上半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從此在中國建立起來。在這種形勢下,為了加強執政黨的建設, 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共中央決定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毛澤東在大會上致《開幕詞》,劉少奇作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鄧小平作了《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周恩來作了《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會上,朱德、陳雲、董必武等作了重要發言。毛澤東在八大開幕詞裏,明確提出了我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他明確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密切地聯繫起來,這是我們黨的一貫的思想原則。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鬥。這實際上就是《論十大關系》的主題。他呼籲全黨必須善於學習,明確提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大會完全肯定了黨中央從「七大」以來的路線是正確的,同時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階級關係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建設。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為此,大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大會在總結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黨的八大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確的分析與判斷,並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會議最後通過的決議裏明確提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應該說黨的八大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把握與判斷是正確的。(百年偉業系列之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