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香港是時候糾正「愛國不愛黨」的謬論

文/劉勇飛

香港反中亂港人士的「愛國不愛黨」謬論,是怎樣在香港發展和形成的呢?那就需要從上世紀80年代初中英談判開始講起,而《鄧小平文選》裏面有幾篇相關文章,則佐證「愛國不愛黨」是一個荒誕的謬論。

1984年10月3日,鄧小平會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時發表題為《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的重要講話,當中提到:「一九九七年以後,台灣在香港的機構仍然可以存在,他們可以宣傳 『三民主義』,也可以罵共產黨,我們不怕他們罵,共產黨是罵不倒的。但是在行動上要注意不能在香港製造混亂,不能搞 『兩個中國』。他們都是中國人,我們相信,他們會站在我們民族的立場,維護民族的大局,民族的尊嚴。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他們的活動,進行他們的宣傳,在香港這種情況下是允許的。」

1987年4月16日,鄧小平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發表重要講話,當中提到:「有些事情,比如一九九七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但是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麼辦?那就非幹預不行。干預首先是香港行政機構要干預,並不一定要大陸的駐軍出動。只有發生動亂、大動亂,駐軍才會出動。但是總得幹預嘛!」

由80年代初開始,至回歸前的過渡期,再到回歸後至今,香港的反中亂港人士便大肆在本港社會散布所謂「愛國不愛黨」的謬論,並宣稱鄧小平也說「一國兩制」下允許港人罵共產黨,更宣稱可以「愛國不愛黨」。經反中亂港人士長年累月的宣傳煽動之後,部分港人真的誤以為可以愛國不愛黨,令這個「愛國不愛黨」謬論,大行其道地廣泛流傳,流毒甚廣。

2004年初,商務部副部長安民與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就CEPA政策在北京聯合召開記者招待會時就說:「有人故意說『愛國不等於愛黨』。中國共產黨就是中國人民的代表,也應該是香港同胞的代表。我沒有要求你去愛中國共產黨,但誰想破壞香港的穩定、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穩定,那就休想!」

有關說法是由一位級別較高的官員公開回應,當年引起了香港社會一陣子的熱議哄動。後來,中央為了息事寧人,也為了香港社會穩定繁榮,才不再允許官員高調評論「愛國不愛黨」,因此事情也低調地壓下來。但是,我們可以從以上兩篇《鄧小平文選》的相關文章清楚地看到,鄧小平根本隻字未提香港人可以「愛國愛不黨」的說法,只是允許香港人罵中國共產黨,而且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愛國者治港」的大原則。

共產主義是從歐洲起源的,從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從古巴到中國,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是無法接受無產階級革命的,他們把共產主義實踐中負面的或失敗的部分無限放大甚至扭曲,讓公眾抵觸甚至害怕共產主義。反共的行為和思潮,從共產主義產生時就有,冷戰達到了高潮,近年伴隨中國崛起又再次出現反共的情況。

然而,共產黨、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真有這麽恐怖嗎?當然只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片面之詞和把戲而已。中國共產黨能夠把一盤散沙的中華大地治理好,讓人民得到充足的溫飽,為中華民族重獲應有的民族尊嚴和自豪,在國際越來越有話語權,中國共產黨是可敬可愛的,才不是恐怖。鄧小平在1984年10月22日於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到「蔣經國提出用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現實嗎?你那個『三民主義』在中國搞了二十二年,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九年,中國搞成了什麼樣子? 『中國人站起來了』,是什麼時候站起來的?是一九四九年。使中國人站起來的,不是蔣介石,而是共產黨,是社會主義。」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指數30年來以年均9%以上的高速度增長,是歷史上增長速度最快、體量最大的經濟實體。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緊隨美國之後。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數據,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購買力平價)以17.6兆美元,已超過美國17.4兆美元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此外,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佔有一席,被世界公認為是一個潛在的超級大國。

與此同時,國家亦不忘照顧弱小,扶助貧苦大眾。2012年11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湖南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自此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截至去年底,國家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

概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是領導國家的政黨,兩者分不開。而香港特區是中國的一個特區,兩者亦分不開,兩地的關係密不可分。這個「愛國不愛黨」謬論,誤導了香港多少年,誤導了港人多少次。因此,香港是時候藉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契機作出深刻反思,也有必要立即糾正!

(作者為山西省政協特邀列席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