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電子煙令煙民低齡化 籲全面禁止

家庭醫生張永德表示,電子煙對人體的傷害並不小於傳統香煙。(點新聞記者攝)

自《2019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刊憲後,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及宣傳另類吸煙產品,包括電子煙、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及草本煙。條例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各界意見亦兩極分化。家庭醫生張永德今日(8日)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時表示,電子煙對人體的傷害並不小於傳統香煙,且存在「門戶效應」,令電子煙成為青少年吸食傳統香煙的途徑。

電子煙的支持者表示,傳統香煙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有害物質,電子煙及加熱煙對人體傷害較小。張永德則不認同。他指,傳統香煙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成分,吸食過程會產生「一手煙」,而周圍的人吸入的煙霧為「二手煙」,但鮮為人知的是「三手煙」,即尼古丁等透過揮發形成自由物質,存留在吸煙者的衣物、傢私上。電子煙含有煙油、丙二醇、甘油、香精及水性尼古丁,亦有機會產生「三手煙」及呼吸道問題。他強調,加熱煙釋出的尼古丁和焦油,數量與傳統香煙相若,且加熱煙更具逾80種獨有的有害物質,包括4種致癌物質,以及15種可致基因疾病的物質,而加熱煙的塑料濾片可釋出的「甲醛氰醇」,吸入身體可被分解成為甲醛和山埃。

英國早前一項研究顯示電子煙有助「老煙槍」戒煙。張醫生指,研究被指結論存疑,且當中或涉及利益輸送關係。他強調,戒煙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決心,用新型煙草產品替代傳統香煙的過程,只是替代行為,無助於戒煙。

由於電子煙等新型煙草產品外觀各異、口味多樣,近年逐漸盛行,更有不少學生將吸食電子煙視作潮流,導致本港吸煙者呈現低齡化趨勢。張永德指,電子煙的流行導致大批青少年過早接觸煙草產品,當中存在「門戶效應」,即從電子煙轉而吸食傳統燃點香煙。他認為,電子煙降低了青少年對煙草的警惕性,令本港煙民數量大幅增加,對未來控煙、禁煙工作亦造成極大難度,希望本港能立法全面禁止電子煙等產品。

張醫生提醒,吸煙會導致心臟、氣管等健康問題,從而加大醫療開支,最終卻是全港納稅人「埋單」。現時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吸煙者的肺部和呼吸道本身就受損,會增加受感染風險和感染後病症的嚴重性,死亡率亦會有所提升。作為醫生,從市民健康角度出發,他希望本港可以從立法全面禁止電子煙開始,再逐步對傳統香煙做規管。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