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袁隆平 呂志和:盼後繼有人令饑荒不再重演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日前不幸離世。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消息來得好突然,他的去世不止我遺憾,全中國人也覺得遺憾。」他盼袁隆平後繼有人,令饑荒歷史不再重演。
91歲的呂志和對昔日中國糧食不足的困境有切身感受。他說,「在抗日時期,我住在油麻地附近,旁邊的舖頭,每晚都有人將幾具屍體放在地上,他們並不是病死,而是餓死,如果在香港都有如此景象,更何況是當年中國的窮鄉僻壤?」
因此,2016年首屆「呂志和獎」即以「世界糧食供應:安全及可靠性」為關注領域,並向袁隆平頒授「呂志和獎——持續發展獎」,以表揚他在高產雜交水稻技術研究上取得的科研成就,以及對促進世界糧食供應和安全作出傑出貢獻。呂志和表示,獎項除了是認可袁隆平的貢獻,更希望2000萬港元的獎金,可為其研究帶來助力。
說到袁隆平最令人欽佩的事迹,呂志和指出,袁隆平不僅將研究成果應用於中國,更毫不吝嗇地將技術傳授予其他有需要的國家,包括孟加拉、巴西、印度、印尼、緬甸、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地,令當地的糧食供應顯著提升。
去年初,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在廣州市黃埔區啟動,公園內將設有試驗田,並會建立總投資額達12億元的隆平院士港項目,研究方向除了雜交水稻,還有園藝作物種植創新、智慧農業生產機械裝備技術等。呂志和透露,袁隆平去年多次邀請他親身到廣州視察項目,但本港疫情反覆,令行程未能成行,「真的很可惜,如果無疫情,我一定會過去看,他可以在中國南方有一幅如此大的土地,對農作物的科研發展一定幫助很大,我希望有機會令更加多人知道。」
呂志和期望,袁隆平的研究團隊可繼承袁的遺志,繼續為水稻產量研究帶來突破,「中國歷來被看成弱小、貧窮、落後的國家,希望中國的精英人才,繼續為中國做好科研,以免再落入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