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施政報告前瞻(六):人口老化怎麼辦?
文\郭超
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在即,似乎較少人留意到,本港的人口老化問題可能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加嚴峻,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安老的問題,更重要的命題是:人口來自何方?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近日相繼就本港的勞動人口的現狀和將來,以及人口高齡化的啟示進行簡述時,並沒有觸及這個核心問題,但卻指出,「若以為今天人口高齡化的速度十分嚴重,就真不知到甚麼是人口『高速高齡化』了」。
筆者不知道羅局長寫下這句的時候是一個怎樣的想法,若是抱着先天下之憂而憂,無疑會是港人之福。按羅局長的說法,85歲及以上的「高高齡」人口,不斷增加,10年後才「顯真章」;香港人口高峰是2041年,較2017年公布推算的2043年,提早了兩年;2019年的勞動人口已由2018年的366.2萬下降至363.9萬,今年上半年,勞動人口更進一步減至354萬人……數字明顯揭示,有關問題正在加速惡化中。
香港步入老齡化社會早已是客觀現實,並非簡單進行年齡組別再劃分或再定義所能左右。有關問題成因多樣,主要根結是源於遲婚、以及年青夫婦生育意願不高,都與生活和社會環境因素密不可分,導致生育率長期偏低。
歷屆政府隱隱將吸引新移民、尤其是來自內地的新移民做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靈丹妙藥,但問題是形勢的變化,可能出乎不少人的意外,若未能及時正視調整思維,依舊抱殘守缺,勢將一發不可收拾。
人口老化同樣是世界性的問題,而且嚴重性亦在加劇。美國華盛頓大學不久前研究就指出,到2100年,全球人口數量為88億,比聯合國預測少20億人。同樣,過往崇尚多子多孫的內地,近年即使開放了二胎政策,但生育率依舊遲遲未能跟上。
隨着本港各個方面不斷被周邊地區趕超,連一向自傲的金融中心這一根最後稻草,最近連續兩次排名也被上海扒頭。競爭力不斷後退,就業市場惡化,意味着對移民、尤其是優質移民的吸引力大幅下降,未來本港人口來自何方?這個問題已到了不得不正視的地步。
據點新聞網今日(7日)報道,新加坡近期計劃加推「疫期寶寶」獎金,在現有的數項鼓勵夫婦生育的計劃之外,額外奬勵合資格的夫婦,最高可獲1萬新幣(約5.6萬港元)津貼,鼓勵國民在疫情期間生育。香港呢?
事實上,據筆者的觀察、以及家計會過往的調查顯示,本港夫婦並非不願生育,想生兩個或以上的大有人在。可惜,生活壓力和工時過長,身心俱疲,教育需時又耗大錢,生兒育女自然不是優先選項,甚至有人因此選擇不生。
鼓勵生育說易行難。縱觀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近年均有推出諸如現金津貼、延長產假、託兒甚至房屋津貼等鼓勵生率的措施,尚且無法扭轉形勢,港府若只在侍產假等小枝小節修修補補,已不合時宜。且看新一份施政報告在這方面會如何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