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施政報告前瞻:落實國安法才能真正保就業
文/郭超
本港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5至7月失業率高達6.1%,失業人數進一步攀升超過24萬人。但日前截止的新一輪「保就業」計劃,入表申請的僱主數目不升反跌,顯示商界對本港經濟走勢不感樂觀。特首下月即將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面對財政儲備大幅縮水,撐經濟保就業更加需要對症下藥,一味「派糖」恐非明智之舉。
經濟學上,衰退和失業往往是一個經濟體的調整過程,當經濟衰退加劇,政府可推出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透過刺激消費或提振需求,解決周期性失業的問題,這亦是特區政府此前採取的策略,希望能透過加大投入,補貼僱主營運,降低價格和成本,挽救經濟,紓緩失業。
可惜,香港眼下的經濟萎縮,固然有中美角力的因素,但更主要是源自去年黑暴肆虐產生的社會震蕩,尾大不掉,港府明顯低估了其對經濟和市場信心打擊的程度,因此空有中央御賜國安法這把群邪辟易的尚方寶劍,卻不敢持之大刀闊斧掃蕩群魔,令黑暴隱隱死灰復燃,疫情稍為好轉,又上街到商場搞事,不但增加播疫風險,延宕疫情,更加打擊本地投資和消費意欲,觸發連鎖反應,循環反覆,政府花費逾百億元公帑紓困保就業措施,事倍功半,甚至可說是倒錢入鹹水海。
社會不穩,市場失效,單靠政府投入降低價格因素,根本無法達到刺激經濟和解決失業的目標。明眼人都看得出,唯有社會回復穩定,暴力有效得到遏止,才能謀劃長遠恢復和寸進之策,捨此而拘泥於不斷投入數以十億、百億元計公帑推出所謂的紓困措施,根本就是本末倒置、藥石亂投。與其如此,不如仿效英國處理2011年倫敦騷亂的做法,撥出臨時預算,擴充鎮暴力量,成立特別法庭,落實執行香港國安法,解除社會隐患,免除企業的後顧之憂,豈不是更化算。